



网格员,你们辛苦了
疫情期间,我们居民见的次数最多的大概就是社区的网格员了。
我们片上平房多、户数多、居民多,占地面积也多。每走几户就是百米多长的一条巷,而且需做到敲门入户的规范操作,那要在短时间内,走访完这一片那是很困难的,须有特别的耐心和健康的身体。
年轻人大多住在了楼房里,平房住着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他们年岁大了,手懒了不愿做那些卫生擦洗的营生。腿脚也不灵便了,上下楼都深感不方便。
最主要的还是离不开自己亲手盖起来且住惯了的老窝,更不愿意拖累子女,觉得住在老屋里更舒坦自在。
疫情不期而至突然来袭,我们还没来得及反应思考,便全县已管控。
有外地探亲子女回不去的,也有孙子住下走不了的,各种状况的都有,这就给网格员们增加了人口调查的难度。
在疫情面前有的居民积极配合,按居住的实际人口报名单;有的则存在侥幸心理瞒报甚至于不报,但网格员的同志们严格遵守上级规定,执行“敲门行动”逐户逐人排查。
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是费心耗力。思想觉悟高的居民会主动积极配合,而没大局意识的又是老懒行为,极力隐瞒,甚至不耐烦而出言不逊。
可我们片区的网格员同志沉稳有余,不发火不报怨,更不气愤,而是耐心地去讲明白,全民共同防控和核酸检查的重要性,这关系到的是全县人民生活的安定和新冠疾病的预防,来赢得了大伙的认同和支持。
有的老人、孩子和病患者行走不便,她又逐一登记填报,申报到社区领导,再带着专业医护人员入户上门核检,做到了不放过一户,不漏查一人的严肃认真的工作。
她从早到晚全天候的在工作,在疫情期没休息过一天,有时早上5点起来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前几天6点多就开始核检)。晚上更没有迟早,也许10点后也得工作,在网上同居民们沟通第二天核酸筛查的事宜和稳定民心的询问。
网格片区的居民微信工作群里,许多“谢谢!”的俩个字,已经表达了民众对她工作的认可,和对她的关怀与尊重。
一个女人穿着一层层厚实的棉衣,戴着双层口罩穿行在片区的住户家里出出进进、来去匆匆。
手里的电话也是她的最便捷适合的武器,一家家挨着个地打电话,不接的就亲自上门询问,生怕核检中有一个遗漏,给武川县全民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全员核检的失败。
这十几天里,没见她入户时喝过一口水,可能是疫情防控的需要吧,我们所看到的只有她穿街过巷的身影和微信群发出的最新消息。
我们见到的她是这样辛苦,那可镇的新盛社区、金三角社区也更是如此,她们网格员住在城里,又要去几里外的单位上班,起的会更早,睡的会更晚。以大局为重,能抛开家中琐事,专注于疫情管控而无怨无悔,这真的不容易,武川县人民深深地感谢你们。
我们片区的网格员,只是可镇各个网格员的缩影,我们感谢所有网格员们的辛勤付出,才让我们才有了贴心的依靠,有了诉说艰难的朋友,能给予我们安慰和鼓励的兄弟姐妹们。
愿可镇全体网格员同志们,保护好身体,别冻着别累着,咱们共同努力共克时艰携手渡劫,来迎接塞北古城——武川那迟到且更明媚灿烂的春天。
武川文化社区七组居民
写于2022.03.01


[作者简介]
侯建houjian、笔名:秀才(196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武川诗词学会,文化研究会,呼和浩特市文联学会等会员。
现任:民办教育驻武川县办事处主任。
曾在华北观网、华人头条、都市头条、老事旧人等多家网络平台发表过诗歌,短篇文章。散文《门前的那条小河》《夜晚归来》《离奇故事》《我小学的上学路》《庙会》《母亲》《我们的莜面》《学历浅谈》《谈家庭教育》长篇小说《求生》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