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月 二
(本文转自灞水两岸文学平台)
武 稳 祥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经过源远流长的、5000年悠久文化的历史发展,日月飞度、世事沧桑,期间 创造了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它的来历和寓意、以及风俗和习惯。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四大节日暂且慢表,过年后的元宵节过后,我们即将迎来古老的 “二月二 龙抬头” 的这个传统节日。
“二月二 龙抬头” 的传说:起源于远古的伏羲氏时代。伏羲 · “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 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时,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而且每年的这一天、还要举行重大的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据传说,这就是 ‘龙抬头’ 的由来。
今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阳历的3月4日,5日就是24节气的第三个 — “惊蛰”。春回大地、天气渐暖,柳枝吐翠、草木泛青,百花绽放、春雷乍响。蛰居一冬的龟 蛇等动物、也慢慢苏醒了。候鸟燕子 也一对一对由南方飞回北方,筑巢繁衍传代,也把春天来临的喜讯带到人间。
农谚说 “惊蛰龙抬头,春分龙登天。” 故我国民间称 ‘二月二’ 为 “龙头节”,又名 “春龙节”。‘惊蛰’ 之后,天气转暖,预示着一年繁忙的农事活动 即将开始。人们迎龙求雨 祈盼丰收。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时节,广大农民们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田间地头 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 “二月二,龙抬头; 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就是人民希冀风调雨顺大丰收的情感表达。故又称 ‘二月二’ 为 “春耕节” “农事节”。

在过去,“二月二 龙抬头” 是祭祀龙神的日子,人们要到龙王庙或水畔 焚香供祭龙神。祈求龙神 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在南方,许多地方还把 ‘二月二’ 作为 ‘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活动、祭祀土地神。
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所以在二月二这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 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另外 就是用木棍或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 蝎等毒虫,免受其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和敲房梁相同。有的地方还有 ‘撒灰避虫’ 的习俗,林林总总 不一而足。
民间有个说法 ‘正月里不剃头’,故理发店在 “二月二” 这天特别忙。,这一天 苍龙抬身昂首,仰望青天 俯观大地,准备随时 腾空飞跃 兴云布雨。将龙比人、寓意极佳,故 人们多选择在这一天理发。为啥要在这天理发呢?传说 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 “二月二 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似乎在这一天理了发,精神抖擞、焕然一新,便讨了个好彩头,一年都会顺风顺水。
在这天,天南海北,各地吃的食品也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要吃有 “龙” 字的食品来沾 “龙气”。其中除了管炸糕叫 “龙胆”、春饼叫 “龙鳞”、面条叫 “龙须” 之外,还管米饭叫 “龙子”、馄饨叫 “龙牙”、饺子叫“龙耳”,等等。我们是长安地区,小时候就知道,这一天母亲们一定要为我等小孩子们炒 ‘蹄子豆’,那时候感到 它就是世界上最香的美食了。
我国的地域辽阔、南北风俗习惯各有不同,有的地方还讲究 ‘接姑娘’。意思是 正月里姑娘在婆家招待客人 忙碌疲倦了,二月里 就接到娘家来宽松几天。可以随意地串串门 聊聊天散散心。有的地方还讲究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给妇女们放一天假 自由活动。在南方浙江、福建、两广等地区,在 “二月二” 这天,还讲究要祭祀 ‘土神’ 等,不尽其详……

我鲍陂村中央的 “药王庙” 传说始建于唐代,上殿供奉着药王孙思邈、医圣张仲景、神医华佗三位名医。每年就是 ‘二月二’ 的庙会。届时,四面八方、善男信女,携香聚会、人如潮涌。戏剧杂耍、光临助兴,各种小吃、一应俱全,附近村社、锣鼓喧天、赶来上香。熙来攘往、昼夜不衰。保佑四方,香火旺盛。
可惜年久失修,墙残房漏,面临危塌。去年夏天翻修,焕然一新。我乘兴提笔写了《药王庙重修记》《药王孙思邈》两篇,以记盛事。另外 就事论事、编了几行如下:(下殿挂三个大镜框)
重 修 药 王 庙
1
鲍 陂 雄 踞 少 陵 原,
药 王 古 刹 历 千 年。
保 佑 四 方 香 火 旺,
兴 盛 八 堡 世 代 传。
2
风 雨 沧 桑 庙 宇 残,
重 修 旧 貌 换 新 颜。
风 流 人 物 数 今 朝,
尧 天 舜 日 照 故 园!
北堡 武 稳 祥
2017、6、10、草
今天,欣逢盛世、神州崛起,民富国强、万民欢欣。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来也没有、如今这么繁荣昌盛又富强,怎能不令我们骄傲和自豪呢!我们一定要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向上,继承优良传统,奔向辉煌的明天!
正是:
二 月 二 、 龙 抬 头,
喜 看 神 州 竞 风 流。
中 华 崛 起 巨 龙 飞,
空 前 绝 后 震 全 球!
(有些情况是由电脑上查询的,诚望谅解。)
2022、2、28、即兴
声明: 本文章转自灞水两岸平台!
作者简历:
武稳祥:男 系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三益村(大鲍陂村)人。于1953年11月17日出生于少陵原上一个普通农家。8岁上学,1966年在本村学校高小毕业。恰逢文革,无奈辍学,回乡务农。自学木匠,服务城乡。苦谋生计,四处漂泊。栉风沐雨,历尽艰辛,暑来寒往,二、三十年。
自幼好文爱诗,常常忙中偷闲 练笔习写。1992年底,在陕南惨遭车祸,九死一生。十几个昼夜昏迷不醒,水米不进,
日夜竭力抢救,终于起死回生。医治十载、重伤转轻。仰天长啸、不甘消沉! 拙手抖笔、泪洒毫端,三个春秋、苦成长篇回忆录《蹉跎年华》,约30万字。赠送亲朋好友,多获好评! 2002年8月13日在长安作协常务副主席王渊平的带领下,长安电视台闻讯前来摄像采访。后来播放了4遍。2002年8月20日《长安报》专题报道。2004年春,在长安区残联会长张萍的带领下,一行五人前来专访。后来此事被收录在《共创美好明天》之书中。无论炎夏寒冬,坚持笔耕不辍。2012年紧随国家 农村城镇化的形势,在众友的鼎力协助下,为故乡撰写村史。起名:《千年沧桑古鲍陂》。朝乾夕惕,呕心沥血,春华秋实,终于报捷。图文并茂,争相传阅。桑梓流芳,聊慰平生!
数十年来,每逢要事,触感动心,无论悲喜,辄有笔记,积稿成摞。屡屡喟叹:时乖命蹇 但是总不甘心!由于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因而习作只能以顺口溜居多,无奈之间 只好望洋兴叹了。但不论优次 每一篇都是竭尽全力,煞费苦心 修改再三,无一篇不是倾吐心血凝结而成的。因而,且不管别人如何看法,甚至不屑一顾。但他自己永远是敝帚自珍、弥足珍贵的。2016年冬集结成册,取名:《诗苑雅韵》。诗选书成,引起多方关注,备受左右好评。
2017、2、17、长安电视台前来摄像采访,2、20晚及后来长安新闻播放了多遍,并发到了腾讯视频网上。2016、12、入编由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编辑的《长安文学集结号 — 长安作家及作品名录》。仅一农民 又非作家、忝列风雅之班,都岂不有辱大雅之堂?惭愧,惭愧!
2017年春末夏初,有幸赴北京一游,大开眼界。归来乘兴撰写游记《春暖京华》,意为留念。也可为没去过北京的人作一些简略介绍,亦乃初衷。2018、5、4、在“京兆文学”网上首刊(第一期)。实在没料到,反响强烈,评价颇佳。第一天就有500多人阅读,这些天来阅读者陆续竟逾千人。还有许多人抒情留言,热诚点赞。喜出望外,甚感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