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作者在六朝博物馆志愿服务)
人间有味是清欢
皇甫素红
退休以后,为了打发时间,我曾尝试过多种活动,参加自行车骑行俱乐部,每天骑得大汗淋漓,累到不行;参加书法班学习,毛边纸写了一沓又一沓,感觉进步不快;参加口琴班学习,结果吹时间稍微长一点,就头昏喘不上气……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走进竹影婆娑、美丽如画的六朝博物馆,看着一件件精美的展品,听着志愿者热情洋溢而又生动的讲解,不觉沉浸其中……忽然灵光一现,这么有意义的志愿者工作,我不也可以尝试一下吗?于是我便报名应聘。这不,自从做了志愿者便一发不可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工作。真可谓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啊!

你可能认为志愿者就是举举牌子,劝导劝导人们遵守秩序而已,值得如此热爱?其实这只是我们许多工作中的一项内容,我们常规工作是给来自祖国各地的参观者讲解六朝文物(当然也有来自海外参观者,由熟练掌握英语的志愿者讲解);除此之外,还会结合馆内文物定期进行社会教育活动;走进社区,给社区居民讲六朝曾经的繁华和六朝文物背后的故事;走进学校,给学生们讲六朝盛衰以及六朝时期杰出的人物和文学艺术成就等等等等。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样的生活我好喜欢。
(给观众讲解六朝文物)
(走进社区为市民作《六朝台城今何在》的讲座)
(走进长江路小学,给学生上《建康城里是我家—六朝的市井里坊》一课)
自从做了志愿者,读书学习兴趣大增,总感觉时间不够用。那些束之高阁的书籍又被请下了书架,久违的书店也一再光顾,参加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兴趣盎然,听大咖老师讲课,又重回美好欢乐的学生时代……大有“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况味。不过,我并没有憔悴,还比原来更有精神,更显年轻了呢!
你也想当一名六朝志愿者?那你得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仅仅是热爱、知识和时间的问题。要想成为六朝博物馆志愿者,必须得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获得这个资格。想当年,报名400多人,经过初期的面试、培训、到长达五个月的实习,到最终的考核,只录取了40个人,录取率不到10%!
(作者志愿者工作证和协议)
常常有人问,你们志愿者有没有报酬啊?回答:没有!再问:真的没有?回答:真的没有!再追问:一分钱没有?回答:一分钱没有!于是,追问者带着一脸疑惑的表情离开了。
没有一分钱报酬,为何那么热衷于做志愿者呢?这是许多人的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我来告诉你答案!
其实,我做志愿者这份工作既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尚,也没有像有的人想的那么傻!一点好处没有的事情谁愿意干?做志愿者尤其是做六朝博物馆的志愿者是有很多回报的。
其一回报来自观众,当你为一批观众讲解完展厅文物,让他们获得了有关文物的历史知识时,他们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并且发自内心的一遍一遍向你表示真诚的感谢!这时你会感到特别的开心,内心充满了愉悦感和成就感,这种精神的享受是无以言表的!你可能会认为这只是满足了虚荣心而已,虚的!好吧。
其二回报,馆里会定期组织志愿者去省内外其他博物馆参观,跟着考古专家去考古工地考察体验,近距离接触欣赏文物。这是不是实实在在的回报呢?为了提高我们知识水平和讲解水平,馆里还特地请了高校的教授或者考古专家来给我们上课,这可是你拿钱都未必能请得来的哦。
其三回报,志愿者团队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可以说藏龙卧虎,很多志愿者身怀绝技,搞起沙龙来,不仅让你大开眼界,还能学到许多实用知识和本领,是不是又有趣又实惠?
其四回报,不管是在馆里服务,还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活动,总是身心愉悦,大脑一直处于被激活状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新的能量。专家说,退休老人经常参加社会活动,经常与人交流,经常动脑,是可以预防老年痴呆的!这又岂是用钱能换来的?
哈哈哈…总之,做志愿者,对于我而言,收获远远大于付出,你说我能不热爱吗?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学锋老师讲解南朝石刻的前世今生)
(听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阿祥现场讲解六朝文物)
(沙龙活动:自制纯天然,无添加的口红)
(元宵节做花灯)
“人生四季金秋至”。如果把人的一生分成四个阶段,分别用春夏秋冬四季来比喻,那么我这个时候就可以算作金秋了。青少年读书学习时期,相当于春季;25至55岁从事教育工作,可以算是夏季;55岁至75岁,退休后,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还有颇多收获,犹如金秋;之后便可以算作人生的冬季了。您说是不是这样的?
(“金秋”的作者)
“衣带渐宽终不悔”。做六朝博物馆志愿者已经三年多,连续三年被馆方评为“十佳志愿者”。服务总时长超过一千小时,志愿讲解达100多场,参加各类社教活动20多次,我乐在其中,无怨无悔。未来我愿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继续着这份“清欢”。

2022.03.05

作者简介:
皇甫素红(笔名:维生素)中学退休教师。喜欢旅游,偶尔写写游记或散文,记录所见所感。现兼职于南京六朝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