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论道
真话也有半说时
鹿成增

话说西汉刘奭年间,有位年迈80岁的“贤士”贡禹被聘任为议谏大夫。据说,这贡禹有个大本事,那就是“选择性说真话”。靠这本事,他得到了皇帝刘奭的宠爱。比如他一上任就提了个“恭谨节俭”的不左不右的建议,竟被刘奭视若珍宝。由于贡禹善于说半拉子“真话”,其官位免遭风险,致己善终。
于是乎,千百年来,说“半真话”成了中国官场的处世之道,即使民间,也有指染。什么“说了实话,忘了自家”,什么“逢人只说三分话”,便都是这说“半真话”的理论依据。
分析起来,这“半真话”倒也有点真的成分,但那“真”里面的关键性、迫切性、根本性的问题,却往往被避重就轻地掩盖起来,只说些皮毛的“真”罢了。比如现在“民主生活会”中盛传的给领导“提意见”之说,就充满了讽刺味儿。“望领导多注意休息,关心身体健康”之意见,你不能说提意见者心不真,但却让人觉得怎么听都是“半真话”。
“半真话”的存在是被逼出来的。有人愿意听,才有人愿意说啊!似那给领导提的“注意身体健康”的话,明知半真,可领导们听了却很受用,于是这种“半真”的建议就充斥言场了。
说到底,一种风气的形成,都是与“土壤”相关的,假如“领导”们真地有襟怀,有宽胸,能擅听逆耳之言,恐怕那“半真话”就没市场了。敢于让人说真话,不堵言路,真话才会响在自己的耳畔。
不知外国人会不会说“半真话”?不知“半真话”是不是中国人的专利?更不知那外文翻译中国人的“半真话”有没有难度?反正我感到,一个人说“半真话”还真要有点“水平”才行。“水平”就在于让“半真话”听起来酷像“真话”。如果说“半真话”的水平能达到贡禹的水准,便可以参评说“半真话”的院士了。
吾乎!说“真话”怎么就这么难!
2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