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瓣兰》内容简介:
我的故乡,湖北省房县九道乡,位于秦巴山脉深处,至今仍然漫山遍野生长着数以万计的野生蕙兰。儿童成长小说《蝶瓣兰》就是一故乡的山水为线条,以时代的变迁为素材,讲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背景下,边远乡村的儿童生活。
我将现实中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进行小说化处理后融入了这部成长小说。真实的当代乡村儿童是什么样子的,我做了一些实地考察和采访,所以有了书中的大妞、李璐璐等形象。而走出乡村又返回乡村的小刘书记、周教授、大妞爸爸,给乡村的未来带来了希望。这些设定都饱含着我最诚挚的祝福——祝愿家乡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孩子们都能在父母身边快乐成长。
作者简介:
周莹: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协第三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十堰市作协理事。已出版作品集多部,有多篇作品获奖。散文《路口》获得2015年金港商谷文学类提名奖,作品集《谁在分分秒秒为你担心》获得2016年武当文艺三等奖,儿童小说《任何数与零》《掐一把兰花送给你》分别获得第四届、第五届“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作家组和教师组)优秀奖。年度选本收录作品近百篇,部分作品数次被中小学生阅读试卷使用。长篇儿童成长小说《蝶瓣兰》,2021年12月由希望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用关爱温暖这个世界
——读周莹儿童成长小说《蝶瓣兰》
文 / 蔡先进
湖北省十堰市作家周莹以前从事成人文学写作,真正开始创作儿童文学的时间不算长,只有不到五年的经历,已在《少年文艺》《十月·少年文学》《读友》等刊物发表儿童文学作品《任何数与零》《掐一把兰花送给你》《摇吊桥》《姐姐的眼泪》《好消息》和《消失的石榴》等力作,近百篇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和中小学阅读选本,取得了不俗的创作成就。周莹教过很多中小学生的作文,推荐近千篇学生作文在报刊发表,算一个资深作文研究者。她非常熟悉中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和心灵世界,她的儿童小说笔触更多地指向留守儿童领域,写出了留守少儿的苦闷、无奈、无助、梦想与追求,整体格调是温馨温暖的,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美好的向往。在写作技艺方面,周莹喜欢勾勒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擅于写景状物、情景交融之能事,通过惟妙惟肖的神情塑造性格特征,心理刻画生动传神,浓墨重彩描摹少儿的童心、童真与童趣,表达他们对亲情和友情的热切渴盼。在笔者看来,她一贯坚持的创作审美追求是:用温暖的关爱感化这个世界。
中篇儿童成长小说《蝶瓣兰》(希望出版社,2021年12月版)也延续了她创作的一贯追求,充分运用民歌、童谣和俚语,平添了文本的可读性与亲和力,相对于以往的短篇作品,线条更饱满,内涵更丰富。《蝶瓣兰》这部儿童小说的背景是秦巴山脉深处:十堰市房县九道乡,那里盛产野生蕙兰,因周莹写文章宣传过当地的蕙兰而名扬荆楚,各地兰花商人纷至沓来,前往搜集珍稀兰花,有许多村民通过采集出售兰花而发家致富,兰花成为十堰房县的一大地域标签,创建兰花产业基地,成为当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一大特色。这部小说正是以这个背景开始构思创作的。
首先,简要解析这部小说的几个重要人物形象。大妞王源是高年级小学生,她为人勤劳善良,学习刻苦勤奋,有理想有追求,在家是奶奶的好帮手。妹妹年龄尚小,富有童真童趣,有些调皮任性,喜欢玩手机游戏,大妞在学习上主动帮助妹妹王欣提升,以积极上进的学习态度引导妹妹进步。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地打工,姐妹俩与奶奶相依为命。尽管奶奶悉心照料,但仍力不从心,因为奶奶没有读过书,与孙女有代沟,无法与孙女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没父母在一起的孩子总感觉差点什么。大妞有一次放羊,意外采集了一兜珍稀兰花,被兰花专家周教授出价一万元买走,驻村书记刘雯秀跟踪宣传,大妞一度成为清风镇清风坡的名人。可是奶奶喜欢助人为乐,将钱借给素不相识的老奶奶交住院费,让大妞百思不得其解,大哭一顿,小病了一场。驻村书记刘雯秀是本书不可或缺的人物,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知民情解民忧,与人民群众交朋友,并建立鱼水情深的亲密关系,她情系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了广大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创业,招募兰花研究专家周教授加盟,努力打造兰花培育基地,深受村民的爱护与拥戴,为了清风谷村的乡村振兴呕心沥血,却在做异地安置思想工作时因公殉职。刘雯秀的死虽让读者深感遗憾,但她的大爱与博爱在悲壮献身中得到了高度升华。刘雯秀的死让大妞一家悲痛不已,奶奶念着她的好,了却刘书记的心愿,将家中的传家宝——革命烈士的“遗物”一面红旗捐赠给清风镇小学红色教育基地。奶奶对孙女悉心的关爱,尤其是善良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怀更加动人心弦。平心而论,大妞、奶奶和驻村刘雯秀书记这三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
作家周莹为人纯真善良、性情直爽,热爱生活,但也嫉恶如仇。在本书第六章《家里的风波》便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实:“爸爸”王小山被私人诊所的医生蒙骗,明明是肝炎,却误断为肝癌晚期,推荐做花费80万元的免疫治疗,此举吓得王长山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后来,“妈妈”顾盈紧追不舍,要看诊断书,却只有病历本。结果上县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慢性肝炎,只是需要长期服药调理,并无大碍,让读者跟着虚惊一场。这个情节鞭挞了极少数医师为了个人私利而丧失医德的不良行径。这个情节也体现出作者的一种悲悯情怀,而悲悯情怀正是有担当有作为的作家所必备的优秀素养——这是本书的第二个审美特征。书中还写到一个老太太因无钱住院治病,坐在医院门口哭泣,心存善念的奶奶拿出卖兰花的一万元钱借给老太太治病。通过这个情节,我思忖作者意在呼吁党和政府要在改善民生医疗条件方面作出一番努力。在本书第四章《妹妹的生日》描摹了偏远农村的贫困现象,“妹妹”王欣在生日当天吃了两盒桶装方便面后,她幸福快乐知足的表情让人揪心不已。
彰显励志情怀是本书第三个审美特征。主人公大妞有理想有追求,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作为孙女,经常放弃自由玩耍的机会,主动与奶奶一同扛起家庭重担;作为女儿,她体贴乐观、善解人意,为了让爸妈安心打工,每次与他们通电话,总不忘说一句“我们一切都好。”作为姐姐,以身作则,不玩手机游戏,主动给妹妹补习功课,通过言传身教带动妹妹热爱学习。大妞在学做人和当好学生的同时,也指导妹妹学会独立自主,争当学习上进的优秀学生,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的表率作用。大妞为人积极上进,热爱并拥抱生活,她的言行举止无不具备催人奋进的社会功效,彰显出作者创作一贯追求的励志情结。书中有的语句流淌着一股诗意,具有哲学意蕴,也有励志作用:
“这个世界上,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其实是陪伴。”(见《蝶瓣兰》P126页)
“有爸爸妈妈在的家,才是最幸福的家。”(见《蝶瓣兰》P179页)
“生活其实就像无限宽广的大海,而理想就像一艘船,自信则是迎风扬起的帆。只要拥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就能驾驭这艘船,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之海。”(见《蝶瓣兰》P187页)
读本书的第四个感悟,是在寓教于乐中启人心智。“兰花”是这部小说的关键词之一,也是房县地域标签之一,书中通过对兰花专业知识进行了一系列启蒙式趣味解读,既让读者获得有关兰花的一些基本常识,也让读者同时获得人生的乐趣,潜移默化中使读者萌生从热爱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进而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的理念。毋庸置疑,这部小说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宣传推介十堰房县的社会功能,对于打造房县地域文化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值得赞赏的是,笔者惊喜地发现,周莹的儿童小说除了“兰花”这一关键词,还有“关爱”“温暖”“陪伴”等显著个人审美特征,另外她的儿童文学文本试图打造鲜明的地域文化坐标:“清风”系列,譬如清风镇、清风谷村、清风坡,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发现。美国作家梭罗有自己的精神故乡瓦尔登湖,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先生有自己的精神故乡绍兴,沈从文有自己的精神故乡凤凰,当代作家莫言有自己的精神故乡高密东北乡。周莹已经有意无意间开始着力构建“清风镇”这座心灵大厦,她已踏出坚实的步伐,希望她再接再厉,精心静心沿着这个系列创作之路锲而不舍地走向远方;相信假以时日,必有精进,或许可以成功构建属于自己文学创作的精神高地。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系第七届冰心散文理论奖获得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