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年,一直生活在台湾的白崇禧的女儿白先慧,听说大陆正在拍摄电影《血战台儿庄icon》,久埋在心底的一个愿望又涌了出来,那就是回家乡桂林看看。
她把这个想法向亲友们讲了之后,得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劝告:“阿慧,你大陆之行的念头万万使不得,只要你的脚一踏上大陆,就会立即被抓起来。不要忘了,你父亲是共产党的对头”。还有人说:“你父亲是甲级战犯,共产党怎么会放过你?”
但是,白先慧对故乡的怀念太强烈了,说什么也要回去看看。临行时,她说:“这次回故乡看看,就是被抓起来,死了也值得!”
白先慧从香港冒险来到桂林后,不敢住高级宾馆,悄悄地在李宗仁原配夫人李秀文家里住了下来。李夫人从1949年开始,曾先后在香港、古巴和美国住了24年,1973年从美国回到祖国,在家乡桂林定居,住在四十年代曾经住过的叠彩山旁景色宜人的那幢两层楼房里,政府已把房屋修缮—新。
白先慧住下之后,再三叮嘱李夫人及她家人说:“我这次来桂林谁也不见,万万不可走露消息。”她的心一刻也不踏实,害怕有人会认出她来找麻烦。李夫人看出了她的心绪,劝她打消顾虑,到大街上去走走看看。
夜里,白先慧终于走上了大街,像普通游客一样东看看西望望,并没有受到谁的干涉。于是,翌日,她大着胆子在桂林的大街小巷串了起来,童年的旧居,读书的学校,亲友们的私邸,她都寻找到了,唤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白先慧在桂林各地转了几天,没发现有人盯梢,于是放心许多,开始像那些游客一样,脖子上挂着照相机,这里拍,那里照,想把桂林统统装进相机带回去,让亲友饱赏一下家乡美丽风光。
在桂林的最后几天,白先慧索性搬到饭店住下来,看看又该怎么样。她没想到,自己在饭店受到了热情周到的接待和服务。
白先慧该返程时,来到饭店服务台结帐,女服务员对她说:“经理已关照过了,不收您的费用,今后欢迎您和家人常回来旅游和长住。”
白先慧一下变得非常紧张,试探问道:“你和经理知道我是谁?”
“知道,您是白崇禧将军的女儿。白将军是抗日名将,又有小诸葛之称,谁不知道呢?当然,他也打过内战,不过这一切都是历史了。可惜白将军没有回家乡来看看,就客死他乡了!”
女服务员对白崇禧的死流露出的这股挽念之情,使得白先慧心里发热,泪如泉涌,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把抓住服务员的双手。
白崇禧于1966年在台湾病逝,白先慧万万没有想到,祖国人民是这样理解他,又是这样宽待自己,暗笑自已回来时还有害怕被抓起来的念头,把一个堂堂正正的回乡探望搞成跟“冒险”行动。
白先慧办完手续后赶向机场,飞机快要起飞了,她急着从车上搬下来一袋沉重的行李,机场过磅员问:“里面装的是什么?”
这时,白先慧已没半点精神负担了,对过磅员说:“是桂林的土,还有桂林山上的和漓江里的石头。”
过磅员笑着对她说:“好吧,是纪念礼物,那就免费了。”
白先慧又是一阵激动,泪水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快到飞机舷梯了,白先慧又回过头来,恋恋不舍地望着候机大楼,又望着机场周围远远的山峦,对机场人员说:“可以在这里照一张相吗?”
“可以。”机场人员完全理解同胞的赤子之心,接过白先慧手中的相机,让她自由选择好候机大楼为背景,还有那画一般多姿的远山,“咔嚓”一声,拍下了她桂林“冒险”之行的最后一张彩照,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镜头。
白先慧依依不舍地走了。她的此次“冒险”之行,不但对于她自己,而且对于大陆亲友都是难以忘记的。
直到1987年2月17日,有人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了一首诗《有赠白先慧女士》,白先慧回家乡一事,才被世人知晓。
有赠白先慧女士
玉宇琼楼绝胜前,榕湖两岸绿笼烟。
异乡梦远八千里,故土情深三十年。
隔海不知云外路,到家真入日边天。
煌煌舜世春风面,泪串珍珠化作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