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 日 》 南宋•朱熹
古诗赏析 传诵人:李进花
品读古诗,传诵经典。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李进花。唐诗宋词鉴赏,让生活充满诗情画意。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中华民族在那远去的岁月里,每一段时空节点上的文化风采,都化作精彩的诗词,升华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精神,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今天我们来欣赏南宋•朱熹的诗词:
《 春 日 》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古诗词赏析: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时期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是暗指孔门,山东泗水是2000年前,孔子游学讲经说法的地方 。因此,“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人物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汉族,祖籍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
朱熹家境穷困,自幼聪颖好学,十八岁考中进士,经历高孝光宁四朝代。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从四品。朱熹给宋宁宗皇帝讲过《大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朱熹70岁人生中,致力于儒学研究,集宋代理学研究之大成,成为继孔子、孟子之后,又一弘扬儒学思想的大家。在孔庙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朱熹一生著述颇多,总字数达2000万字,著名的《四书章句集注》是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四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作为当时人们的基本信仰与信念,成为其安身立命之道。是家传户诵之学,哪怕是乡间识字不多甚至不识字的劳动者,也是通过口耳相传,蒙学读物与民间文艺,接受并自觉实践其中做人的道理。
朱熹在各地创建、修复、读书讲学和题诗词的书院多达67所。其中最重要的有经他修复的庐山白鹿洞书院和长沙岳麓书院;在福建亲手创建的建阳寒泉精舍、云谷晦庵草堂、武夷精舍和考亭书院等。
朱子的人生格言:
心大则百物则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传诵人兼编辑:
快乐相伴,原名: 李进花,系济南市高校退休教师,经常编导和担任各类型公益活动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多次参加省市朗诵比赛获奖 。 一个热爱有声语言朗诵艺术、背景音像配乐的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