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中月,原名葛团娇。广西崇左市扶绥县人。自幼酷爱文学。尤喜唐诗宋词。以诗词为友,怡情山水。自娱自乐。





此为抒情诗。首联用景语写新春,心有闲愁。中两联承转俱好,尤其颔联“听曲无心思往事,吟风有意笑天真”对仗反对,句子很美。颈联透出愁因在于牵挂梦中人,尾联“聚散由来多变幻,重逢不记那年春”感叹聚散不常,已经很久未见面了。诗笔悠悠然然,思人有情,真情动人。诗人擅写情感诗,这类诗也最动人心魂。也表现出对律诗很好的驾驭能力。微瑕之处是颔联的“往事”与“天真”词性不太对应,前者算是名词、后者是形容词。

属对工整,凄婉动人,非有实感者不能写之。

诗立意怀人。起承转合均好。首联叙,交待时间和愁绪。颔联承接愁,可理解为互文。起句是倒装,无心听曲,漫思往事,对句有意吟风,笑自己天真。相比之下,对句可再凝炼。颈联转到摹景抒情,佳对,人对月,出相思无奈之意境。尾联结到相思不能相见的哀叹。对句专说“不记”,可见“那年”已很远,不是不记得,说不记是记得更深。

花发于外,情动于衷。写人生聚散,感人至深。笔法浪漫,工巧。

笔法娴熟,怀人浪漫,犹喜尾联,诗味浓郁。

以乐景衬哀意,描摹精准真挚,自然巧妙地引起了共鸣:你在那里还好吗?全文伤春不多,怀人深刻。颔联对仗明面上十分工稳,但意义上不太吻合。颈联折腰句,在楹联创作中常用,优点是对仗工巧有味,但在律诗中读来不够流畅。

春天来,岁月新,欲解愁,时没到。无心听曲忆往事,有意吟风又天真。云琐千层,梦牵一缕。聚散难定,重逢安心。笑看人生,劝慰众生,具有一定哲理!

该诗我喜欢,立意构思都巧,文笔细腻,词句考究。
开篇标新,眼前一亮,把人带到花开欲灿的初春,却有有一点淡淡的忧伤之意,切入主题,紧扣主题,围绕伤春拉开帷幕。首联铺垫出季节和场景,诗情画意呼之而出,引人入胜。你看杏桃初发而未放,柳枝点黄而未绿,心头的愁又有什么去解呢?所以开篇不丑,闪亮登场。
颔联,诗整诗最靓点,有诗意,有深意,有创意。诗眼又更好,转的非常漂亮,洒脱自然,又交代了闲愁的愁在那里。前面以景起兴,转折现情,情景交融。
尾联一合,干脆漂亮,文笔雅致清新,唯美动情,诗人的多愁善感,性情中人,让人爱上诗,甚至感觉爱上这个人。高手一出手,翻云覆雨,动天撼地,神鬼传奇。


每每读云中月的诗作,总是为之动容,醉于其中。
《伤春怀人》,情诗一首。由景生情,游景而思人。
起句,“杏桃初绽岁犹新,欲解闲愁柳未匀”。新岁新景本应兴致盎然,然而,一个愁字做了伏笔,享新景而生愁丝,为什么?催人急寻答案。
承句,“听曲无心思往事,吟风有意笑天真”。严冬逝去,暖春轮回,自然界的鸟叫虫鸣、风吟草音,本来是美好的,但诗者意承首句,顺延愁意,至使无意赏景,往事随风萦于脑际。
转句:“千层云锁窗前月,一缕情牵梦里人”。暖春郊游,情侣嬉于其间,多温馨呀!然,今景在人孤,纵有万语千言只有隔窗望月兴叹,唯求梦中相拥!无尽哀愁与时光相随。
合句:“聚散由来多变幻,重逢不记那年春”。点晴之笔,揭示人生哲理,时光穿梭,变幻莫测,多少事难以尽如人愿!春光依然,昔日之美好时光却不再重现!点出了“愁”之缘由。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综观全诗,起承转合应用巧妙,意境由浅入深,步步递进。颈颔二联语句灵活,尽避诗病,足见诗者格律功底;对仗工整,善用修辞,彰显诗者文笔之考究;整诗借景抒情,细腻而感人,引人入胜,揭示出诗者情之真实。这首律堪称佳作,值得品鉴。

《伤春怀》这首七律,是诗人云中月描写春景的怀人之作。以咏物形式抒发内心的思念情感。
首联:诗人开篇写道“杏桃初绽岁犹新/欲解闲愁柳未匀/”。头句写初春时节,桃花初绽,新的一年又来临。第二句写心里愁绪解不开,像身边的春柳刚刚泛绿,绿色还不匀称。用意象的语言将情感抒发,同时把情节渐次铺开。
颔联:“听曲无心思往事/吟风有意笑天真/”。因思念往事而心事重重,此时无心欣赏歌曲,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让人心生愁绪和怅惘。表达出人物内心的状态。
颈联:“千层云锁窗前月/一缕情牵梦里人/”。诗人围绕情感描景抒情,表达对亲人的挂念之情。层层云彩锁在窗前,解不开心里的旮瘩。只有相思的情感,才能化解自己内心的惆怅。
尾联:诗人抓住诗眼,不仅把思念情感推向高峰,而且还余味悠长。诗人写道,“聚散由来多变幻/重逢不记那年春/”。表达了在岁月的流逝中,聚聚散散、若即若离生活情感的真实写照。
整首作品对仗工整,诗意明朗,主题表达突出。描写抒情语言流畅,起承转合自然。思念和怀人之情溢于言表,贯穿整个作品。

这是一首怀念诗。春回大地、万物更新、催人震奋是常态,但作者却独辟蹊径,睹物伤感,别有一种韵味。杏桃初绽欲解闲愁柳未匀,景语即情语,兴起便耳目一新,不由得使读者想一探究竟。颌联像一帧画面递次展开:听曲无心思往事,吟风有意笑天真…孤独寂寞之态跃然纸上。究竟为何?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颈联进一步喧染:千层云锁窗前月,一缕情牵梦里人…画面感很强如身临其境。艺术的魅力。梦中人相信每个人都有吧。结句蕴含哲理和深意,提升了全诗的意境。
纵观全诗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对仗工稳笔法老道。文如其人。为诗家进步高兴!

该诗紧扣主题首先交代了时间是在春天。作者突然想起了心中的朋友。但是却又有点不好意思,而借风之口说自己很天真。千层云锁窗前月,说明作者很郁闷,所以一心想着自己心爱的朋友。结尾两句写世事无常,不知道哪年哪月再能和朋友相聚。很伤感的一首诗。作者欲言又止的心态,想念朋友的心情刻画恰到好处。读来不胜唏嘘!对仗工整。意境优美!

《伤春怀人》这首七律,首联直入主题,点明怀人的具体时间。即新岁之后,杏桃初绽,杨柳苞芽刚露的早春。颔联,诗人触景思情,想起了这个季节曾经那场刻骨铭心,如痴如醉的爱情。作者以"听曲无心"、"吟风有意"描写了当时的天真与痴情。颈联,笔峰一转,以"千层云锁窗前月"为喻,表明这场热恋障碍重重,终未修成正果,未见到光明这一残局。但真情始终难忘,常常在梦里追忆。诗人以"一缕情牵梦里人"之句为证。尾联,写自已的感悟。经过多年之后,终于认识到尘世间聚散情谊,都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遥远的距离,环境的改变而淡化。即使再次重逢,也未必还记得曾经发生过的事。于是最后以"重逢不记那年春"之句作结,更加深化了"伤春怀人"这一主题。
总观全篇,叙事层次分明,对仗精妙工整。实属易读难解之诗,为诗中上成之作。欣赏拜读,不得不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点赞!






此诗写作者游笔架山时所见所闻所想。先写所见,再写所闻所想。特别欣赏颔联,大气磅礴,意境开阔,很难想象这么大气的诗句居然出此一女诗人之笔!整首诗起承转合都非常到位,层次清楚,对仗工整,堪称律诗典范!

诗立意登山有感。起承转合均好。首联点题,春风朗日中登临。“逸趣生”可酌,稍空泛。颔联承接山顶摹景,大气,起句好,对句“三分”难解,“横”也可酌,“生”可考虑,将首联和颔联韵脚换一下,考虑颈联“声”出现连韵。颈联转到摹景抒情,无迹和有声,一个反意对让人去思考:神仙虚妄,美景是真。尾联顺势结到荆棘刚走过,没有神仙也不用惊,统领了全诗,成为感怀。

颔联壮阔,尾联豪情。

云中月抒情情感细腻,写景亦是功夫深厚。首联起写春日放晴,喜登扶绥笔架山。颔联江山如画,气势恢宏,意境深悠。金鸡洞、白鹭崖为扶绥笔架山的景点,亲水处,顺阳时,声色俱生。尾联尤出彩,风骨甚高,以登山喻人生,红尘逆旅,泰然漫步人生路!
另外,“水云横”或许尚可再凝练。

立意构思都巧,文笔高雅, 意境优美。
浩浩荡荡的春风扫遍大江南北,正是春风送暖,万物复苏,青山绿水。在这个时节出外踏春赏景,是个不错的选择。乘着天晴,踏着春风爬上笔架山,在山顶四望,心情无比愉快,一览远处犹感天地之宽阔,随着山势植物的颜色参差不一样。起句开章以春天到来,登上笔架山,引导下文,而颔联远望山水,颈联在挑出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加以描写,即金鸡洞里神话传说的神秘,和白鹭崖的雄姿,和瀑布声响。
整诗有因有果,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清风有阳光,,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身临其境,美不胜收。
尾联转合一体,转的有理,合的有力,寓意深刻,大家不防来看下“回首来时荆满路,红尘逆旅不须惊。” 世上没有现成的好事等你,成功之路一定不满荆棘,会当凌绝顶,一览来时路,并非那么难,所以身在红尘,逆旅坎坷不足可怕,诗人有积极向上,勇于挑战,不怕困难的精神。
该律是较为成功的作品。


《登扶绥笔架山》是一首游记律诗。首联写时间和地点,颔联概括性强。颈联着重写了景点的特色。结尾两句做了总结,说的是一路辛苦,但是也不必惊恐,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含意深刻,令人回味。

点评:一首游记诗。作者就像导游,然而用五十六个字导一次却非易事。起兴,春天来了,今天我要带领大家登笔架山,。颌联大开大合,上帝视角,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势。颈联咱门现在进金鸡洞,看有没有金鸡有没有神仙,好像没有,但崖前有白鹭还有瀑布,太壮观了!能让读者抖音上看视频似的身临其境,你说这诗美不美好不好?不用我废话。
云中月擅长律诗,不鸣则已,鸣必精品。下里巴人阳春白雪皆可入诗。诗风清丽淡雅、委婉考究、意境优美、自成一派。近几年火箭式窜升,加以时日,必成大器。

《登扶绥笔架山》这首七律诗,通过对笔架山的登临与描写,慨叹大自然与生活之间的美好。诗人表达了旅游愉快的情趣和山水人文的精神面貌。
首联:诗人用情景交融的笔触,将读者带入春风拂面、逸趣横生的登山场景。诗人写道“春风浩荡逐新晴/笔架登临逸趣生/”。诗人开门见山,寓情于景。
颔联:接着诗人叙写山景,抒发赞美山水的情感。“一览江山天地阔/三分图画水云横/”。寥寥几笔写出笔架山的气韵。
颈联:由实转虚、带出感情的描写。“金鸡洞里仙无迹/白鹭崖前瀑有声/”。此手法好就好在虚实兼半不说,还能紧扣主题表情达意。修辞手法运用清新脱俗,典雅有致。
尾联:诗人以临别的感慨和恬淡的笔调做结尾,回望依依不舍的自然风光。“回首来时荆满路/红尘逆旅不须惊/”。进一步渲染了笔架山天然幽雅的画面,形象生动丰富有趣。
笔架山在哪里,长什么样子,有什么故事,这些都无足轻重。重要的是诗人作品十分传神。她没有也不需要写出笔架山有多么高大上,多么悠久,多么迷人的地方。她却写出了自己内心对笔架山的喜欢,写出了笔架山令人神往的愿望。

这首七律《登扶绥笔架山》,写的是在春光明媚,万物逐新的早春的一天,诗人游览笔架山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具体分析:首联,点题,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颔联,描写了笔架山的总体轮廓。给人呈现了一幅碧水周环,仙雾萦绕,祥云笼罩的美好画面。颈联,叙述探访金鸡洞仙迹未果,正在扫兴之时,突然眼前一亮,看到的另一处震憾眼球的画面。那就是"飞瀑似帘奏和声,百鹭崖前嬉戏鸣"的胜景。诗人以"白鹭崖前瀑有声"一句概之,妙到极处。尾联,笔峰一转,以"回首来时荆满路,红尘逆旅不须惊"之句一语双关,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即观景之路如人生之路。要想看到尘世间的最美风景,就得有"甘于吃苦,不畏艰险,负重前行"的精神。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
总观全篇,层次分明,叙事清晰。用词精准,对仗工稳。尤其出彩的是结句。它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许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吧!美赏,大赞!





◆七律・伤春怀人
作者:云中月
杏桃初绽岁犹新,欲解闲愁柳未匀。
听曲无心思往事,吟风有意笑天真。
千层云锁窗前月,一缕情牵梦里人。
聚散由来多变幻,重逢不记那年春。
◆七律·壬寅春心
次韵和云中月 伤春怀人
文/煇煇輝輝
风和雨霁岁初新,意象应随绿渐匀。
洗澈心源方晓梦,遨游物外已为真。
朱颜未老描佳句,幻境深悠忆旧人。
共赏芳华元乐趣,世间何处不逢春。



◆七律·壬寅春咏
文/煇煇輝輝
大千世界寓微尘,早是浮名不系身。
吾意可同天意顺?岁华当与物华新。
缘何舛命行前路,总在迷期渡要津。
未竟黄粱孤枕梦,中年岂复旧时人。
◆七律·春心
次韵和煇煇輝輝《壬寅春咏》
文/云中月
经年逆旅寄红尘,雅兴偏随系绊身。
梨梦已摧乡梦近,柳眉犹共月眉新。
相忘世事空回首,惯见浮华懒问津。
莫道闲愁深几许,何妨暂做自由人。



◆七律·壬寅春叹
文/煇煇輝輝
天意古今多感慨,偏教月夜影相陪。
诗心总在吾乡远,墨客难从异县回。
不愿新春颜向老,奈何前景鬓将催。
若能抛却尘嚣去,再赋闲情入酒杯。
◆七律·寻春
次韵和煇煇輝輝《壬寅春叹》
文/云中月
趁得余闲寻野趣,芦丛鸥鹭暂相陪。
依稀云影新枝笼,潋滟波光旧燕回。
寒退旅怀时渐解,年来花事日频摧。
袭人淑气浓如酒,聊共春风酌一杯。


◆五律·壬寅春野
文/煇煇輝輝
云低垂柳嫩,雨细盛花红。
婉婉莺啼翠,轻轻燕舞风。
思随春野上,步履画桥东。
美景疏闲望,幽怀向远空。
◆五律·春归
次韵煇煇輝輝《壬寅春野》
文/云中月
江堤寒已退,日暮落霞红。
柳细撩池水,花飞弄晚风。
流莺乔木上,归燕古城东。
皓月如期至,春心梦未空。



春愁
文/云中月
桃萼含情柳叶新,紫荆依岸水粼粼。
春愁一片随风涨,几度芳华过眼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