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一连部分战友西安聚会时合影
我任一八一团一连指导员时,郝广谦是二排排长,他在四个排长中兵龄最新,年龄最小。但他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关爱士兵,把思想工作做到战士的心坎上,把二排带的虎虎生风,成了我和马智杰连长最放心的单位。
一九七六年的某一天,营教导员刘凤昌找我谈话:说三连指导员转业了,营里准备让郝广谦接任,直接由排长越级提拔为正连,考虑到三连连长钱德强也是刚从你们一连一排长提升为三连连长的,两个年轻人放到一个连,恐怕师团不批准。我和营长张学其商量了一个意见,让你到三连任指导员,广谦在一连接你当指导员。这样,你和钱德强是新老搭配,广谦和马智杰也是新老搭配,这样的方案师团才好批。
从内心讲,我是不愿离开一连到三连的,因为一连在我和李生民,马智杰两任连长的治理下,已成为师团的标兵连队。那时候一直是团里排头兵的九连已被一连全面超越,团长政委亲自带着团常委和司政后机关人员到一连学习抓部队建设的经验。一九七五年年底,我到21军军部宝鸡参加军里召开的基层建设经验交流会,并在会上介绍一连全面建设的经验。而三连在一营都属于一般化的连队,在团里更是挂不上号,到三连工作肯定不如在一连出成绩。

为了郝广谦的政治前程,我还是同意了到三连去任职。这个方案报上去以后,师团很快就下了命令。我到三连当指导员,钱德强很高兴,因为钱德强是我任一连指导员时由班长直接提为排长,又是我任指导员时由一连二排长越级提拔为三连连长。郝广谦任一连政治指导员后,因为马智杰是个老同志,带兵经验十分丰富,一连的全面建设未受到任何影响。
我到三连任政指不久,兰州军区军政干校(西安陆军学院的前身)举办政工干部培训,培训对象为团职政工干部,但也招收一些有发展前途的连队指导员,我是团里唯一一个被推荐的连队主官。
在军政干校学习一年,返回团里时三连已新配了指导员,我暂且在政治处组织股帮忙。后来,六连连长吴生福和指导员肖幸福确定转业,团里让我到六连代理指导员。
就在六连等命令期间,三营七连的指导员和副指导员因违纪被判刑,七连连长毛登奎也确定转业,团里又紧急让我到七连任指导员,那时候三营在华阴农场执行生产任务。我在七连指导员位置上工作了一年多,就被提升为三营副教导员。
在三营副教导员位置上工作了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提升到一营任教导员。在一营教导员的位置上工作了两年,石家庄高级陆军指挥学院招收学员,我被团里推荐入学深造,离职学习两年。
郝广谦在一连任指导员,师里白政委到一连蹲点,发现广谦是个适合机关工作的好苗子,就把广谦调到师政治部干部科任干事。
我是一九八一年九月到石家庄上学,一九八三年七月毕业,离职学习两年,一九八三年五月,我在石家庄收到广谦来信,告诉我已被任命为一八二团政治处主任,毕业后报到。还没毕业就在上学期间提升,同学们都很羡慕,我也很吃惊。在我上学期间,团里两位主官调整,两位新主官都是外单位调来的,对我过去的情况并不了解。团里提升使用干部,都是优先使用在职在位的,上学的只能毕业回来后再作考虑,我能在上学期间提升,广谦的作用功不可没。此事广谦却从没向我说起过,我是从其他人那里听说的。
我到一八二团任政治处主任,广谦也升任师政治部干部科科长。老山参战前夕,我被提升为一八一团政委,广谦则升任六十一师新组建的高炮团首任政委。
六十一师五个团参战,因老山作战双方都没有动用空军,高炮团只有少数几个连队担任师指挥所和若干重要阵地的防空任务外,多数连队都担负了军工保障任务,一八一团就有高炮团的两个军工连,军工连很苦很危险,他们被一线官兵们尊称为“老山骆驼”。在老山前线,高炮团干了一件轰动全军的大事,他们的“猫耳洞乐队”在北京演出,轰动了北京城,为宣传老山官兵的无私奉献精神功不可没。

“猫耳洞之声”乐团在老山前线演出场景。
参战结束回到部队驻地后,广谦在电话中告诉我,他准备转业,我在电话中挽留他,是否提升后再作考虑,因为打过仗的主官都会提升使用。广谦在电话中说,老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为国尽忠的事干了,还要给自已留一点为老人尽孝的时间。就这样,广谦转业到山东省检察院工作,在检察系统也收获了很多荣誉,最后在莱芜市检察长位置上光荣退休。
退休后的2018年,我携妻子到海南岛疗养,接到溧阳市政协原主席崔国伟的电话,告诉我狄建华的黑色素癌已到晚期,医生讲活不过半年。我立即和妻子乘飞机赶赴溧阳,去见狄建华最后一面。
狄建华是我多年的老部下,我任三连指导员时他是二排长,我任一营教导员时他是三连连长,我任一八一团政委时他是一营营长,在“八十年代上甘岭”坚守了一年,全营荣立集体三等功,战后被提升交流到新疆军区任副团长,因身体原因转业后回溧阳市某局任副局长,没想到病情发展的这么快。
听到我要到溧阳看望狄建华的消息后,我在老山作战时的搭档赵国民团长从上海赶来陪我,郝广谦夫妇从山东济南赶到溧阳和我见面,刘春灏(武警江苏总队副政委,我任一八二团政治处主任时的组织股长)夫妇也从南京赶来溧阳,我的
警卫员祁良从无锡驾车到溧阳看我。
看到病重的狄建华,我问他还有什么事要办,他说没什么事了,就是想见见首长,感谢首长在位期间协调,为我补办了残废证,这几年的自费药都能报销了,给我们家减少了不少的经济压力。看到昔日的小伙子病成这样,我十分心痛;看到昔日的老战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我,我又感到十分幸福。
我与广谦相识相交近半个世纪,从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到今天的白头翁,说不完的故事叙不尽的友情。我们是真正的过命兄弟。
人老了喜欢忆旧,写出来与网友们共享。





【作者简介】李太忠,1950年出生,河南孟州人,少将军衔。曾任21军61师181团政委,61师副政委,55师政委,61师政委,21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青海省委常委,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
在担任金刚钻团政委时,带领全团赴老山参战,在历时一年半的作战中,全团荣立集体二等功,个人也荣立二等战功一次,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党务工作者,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著有“来自实践的带兵之道”和"经常性思想工作漫谈”两本书,共约80多万字,深受各级带兵人的喜爱。曾被国防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曾两次入国防大学学习深造,一次入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