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洪文
(五十一)《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变成一棵“松”树,影射一位姓“李”的“太子太师”,与《西游记》九十五回“李春芳藏名诗”“草木沾恩添秀色”之“木”字相呼应
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中有李春芳“藏名诗”“藏名词”“藏名词赋”。即诗、词和词赋中藏有李春芳之名——“春”“芳”;李春芳之原名“果”;李春芳之字“子”“实”;李春芳之号“石”“鹿”。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之小说《西游记》行文中有没有藏李春芳之姓“李”呢?
从《西游记》第二回来看,其中藏有“李”之端倪:
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道:“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老师父附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什么?”大众道:“就变颗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颗松树。真个是——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
从这段文字中孙悟空变成一棵“松树”来看,其中就有影射李春芳为“木公”“李公”之意,即影射一位姓“李”的“(太子)太师”。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这段行文中“春归夏至”藏有李春芳姓名用字“春”,为“松”字伏笔。“春归”与“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西游记》第九十四回)暗中相呼应。
“四季”之“春”,在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校《西游记》中前后多次出现。看似写季节,实则是暗藏李春芳姓名之“春”字,藏名高超巧妙,不露一丝破绽。
如《西游记》第一回有李春芳“藏名诗”:“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春”“夏”“秋”“冬”四字,常人只以为是四季常用字,何曾想会藏有李春芳姓名中之“春”字呢。
又如《西游记》第九回有:“云林一段松花满,默听莺啼,巧舌如调管。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转。又值秋来容易换,黄花香,堪供玩。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此处“春”“夏”“秋”“冬”四字,常人也只以为是四季用字,何曾想会藏有李春芳姓名中之“春”字呢。
再如《西游记》第九回还有:“敝处乃西番哈飞国界。这庙后有一古庄人家,共发虔心,立此庙宇。里者,乃一乡里地;社者,乃一社土神。每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日,各办三牲花果,来此祭社,以保四时清吉、五谷丰登、六畜茂盛故也。”此处“春”“夏”“秋”“冬”四字及“花”“果”二字,常人也直接以为是四季用字和祭祀用品,祭祀用“供果”可以,“鲜果”可以,而偏偏用“花果”一词,哪有人想过此行文之中竟然会藏有李春芳姓名之“春”字和“芳(花)”字呢。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师专原副校长、镇江高专原校长、金山学院原院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左)
祝诚教授《京江晚报》(2020.7.16)介绍作者四书之“喜读李洪文有关句容文史的四部新著”书评。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第二回中此处“春归夏至”,生怕别人看出藏有李春芳姓名中之“春”字,所以此段文字后面又补充了“郁郁含烟贯四时”一句,强调“四时”其实就是告诉读者是“四季”,故此处“春”是“四时”之中“春”,真可谓“此地无银三百两”,藏李春芳之名“春(芳)”可谓不露痕迹。后人单纯,熟视无睹,从眼皮底下滑过,仅仅作季节来看。
其它如《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也有李春芳“藏名诗”:春裁方胜着新罗,夏换轻纱赏绿荷;秋有新蒭香糯酒,冬来暖阁醉颜酡。
其它又如《西游记》第二十三回有:“徒弟呀,西天怎么这等难行?我记得离了长安城,在路上春尽夏来,秋残冬至,有四五个年头,怎么还不能得到?”
其它再如《西游记》第九十回也有李春芳“藏名诗”:春来桃李争妍,夏至柳槐竞茂。秋到黄花布锦,冬交白雪飞绵。四时八节好风光,不亚瀛洲仙景象。“春”“李”“花”也有李春芳“藏姓名”之妙。
其次,《西游记》中孙悟空所变之“松”,寓意其“长者”身份,和李春芳藏名诗“古来长者留遗迹”之“长者”相呼应。
《西游记》中对孙悟空所变之“松”有描写:“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此“松”“凌云直上”“经霜耐雪”寓意孙悟空(影射李春芳)“高尚廉洁”之品质,即“长者”之身份。《李氏家谱》均记载李春芳和其父李镗及其曾祖李秀均是“长者”。李氏忠厚传家可见一斑。
李春芳图像
《李氏族谱》(李氏家传·李春芳)载:“其明年加太子太保。又明年兼武英殿大学士,偕严讷俱入内阁。春芳性宽和,立论喜持平,不事操切。与讷略相类。雅以廉洁自持,馈遗请属一无所受,而又屡推毂贤士大夫,举朝并称其长者。”
《李氏族谱》(卷四·李氏别纪)载:永怀公(李镗)人品修伟,胸次平易,人咸称长者。
《李氏族谱》(卷一·老大房)载:第十六世李秀(字伯用,富一次子,由句容迁居兴化,睦族善邻,咸称长者,戚里旌之曰乐易处士,以曾孙春芳贵赠光禄大夫、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配陈氏,赠一品夫人,生子一,葬兴化城东九里张千金)。
2000年7月著名学者沈承庆先生在前人论证基础上,于学术上又有重大“发现”,其论著《话说吴承恩一一<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一书中“发现”了《西游记》九十五回有“李春芳藏名诗”,即该诗第四、六、七句暗含“春芳长者留迹”之语,证明《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就是李春芳。一时“文坛震动”,“天下侧目”。故此,孙悟空所变之“松”,即寓意其“长者”身份。
本文作者请教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笪远毅教授(右)。
↑江苏大学笪远毅教授、赵永源教授和苏州大学金振华教授共同参与了《乾隆句容县志(校注本)》的审稿工作。
第三,李春芳是“太子太师”,是“三公”之一。“松”即有“李公”之喻。
据《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载:“嘉靖四十一年正月丙戌朔。”“改礼部左侍郎李春芳为吏部左侍郎。”“春芳份支从二品俸。”《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四载:“嘉靖四十二年八月丁未朔,祭先师孔子,命礼部尚书李春芳行礼。”《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五载:嘉靖四十四年四月丁卯朔,敕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李春芳兼武英殿大学士,在内阁同元辅阶办事。《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载:隆庆元年正月辛未,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李春芳少保。《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六载:隆庆二年正月辛亥朔,李春芳加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食正一品俸。《大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载:隆庆五年三月壬戌朔,以廷试天下贡士,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充读卷官。”
《西游记》五十二回“敕封又赠美猴王”预言李春芳死后皇帝“敕赠”其“太师”之衔和“文定”谥号。(见前第48篇)
据万历十二年七月十三日《原任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赠谥制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锡命酬庸,晋陟公孤之峻;易名节惠,载荣华袞之褒。故德厚者数隆而功高者赏懋,彝章特举,激劝攸关。尔原任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性资端慎,学问渊纯,廓雅度于休休,存小心于抑抑。轮魁甲第,载笔词垣。北门领侍从之班,东观专校雠之任。宣劳讲幄,弘启沃于先朝,陟贰铨台,殚寅清于邦礼。遂参密勿,入赞枢机,克训志以交修,后先丞弼亶,鞠躬而尽瘁,夙夜忧勤。方倚重于黄扉,遂致归于绿野。勇退可嘉,芳声未泯。兹闻奄逝,良用悼伤。恤典肆颁,宠章滋备,特赠尔为太师,谥文定,锡之诰命。於戏,元勋硕辅,仪刑丕著于三朝,显秩懿称,纶綍永光于百代。幽灵如在,明命祗承。
“特赠尔为太师,谥文定”一句,则李春芳预言如愿以偿矣。
第四,《西游记》诗文中“松”与“秀”“花”等经常组合出现,皆有影射李春芳与曾祖李秀均为“松”,均为“长者”“高洁”之寓意。
如《西游记》第一回有“松”“秀”“花”:“刮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烟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山顶上观看。果是好山——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蒨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又如《西游记》第十四回有“松”“秀”“蕊”“香”:“霜凋红叶千林瘦,岭上几株松柏秀。未开梅蕊散香幽,暖短昼,小春候,菊残荷尽山茶茂。寒桥古树争枝斗,曲涧涓涓泉水溜。淡云欲雪满天浮,朔风骤,牵衣袖,向晚寒威人怎受?”
第五,孙悟空变“松”树,与其世代居住“水帘洞”及“官封弼马”在逻辑层面上是暗中吻合的。
孙悟空的原型就是“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见前第25篇)。孙悟空居住在“花果山”“水帘洞”,而“水帘洞”在“花果山”正南,“水脏洞”在“花果山”直北,两洞在方位上是南北相对,“水帘(廉)”和“水脏”在意思上也是相对,即“水帘洞”之“水帘”二字与“水脏洞”之“水脏”二字意思相对,故“水帘”二字有“水清(廉)”之意。(见前第33篇)
“水脏洞”在“花果山”直北,“水帘洞”在“花果山”正南,均见《西游记》第二回:
“众猴叩头:‘告上大王,那厮自称混世魔王,住居在直北下。’”
“悟空道:‘休走!借你口中言,传我心内事。我乃正南方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你家什么混世鸟魔,屡次欺我儿孙,我特寻来,要与他见个上下!’”
《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特别强调“水帘洞”就在“花果山”的正南方,影射李春芳祖籍祖贯就在句容茅山,且就住在大茅洞(水帘洞)附近。《李氏家谱》第二十卷·第宅:“先世从无锡迁句容,卜居承仙乡之朱壒村,去县治四十里,茅山之阳,率湖之侧。”“茅山之阳”和“花果山正南方”相吻合。故《西游记》全书之中孙悟空反反复复强调自己祖籍祖贯就在“花果山”“水帘洞”,就是反反复复影射李春芳祖上就是句容茅山人,且就住在茅山大茅洞附近。
如《西游记》第一回:“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第三十五回:“行者道:你认不得我?家居花果山,祖贯水帘洞。”第五十二回:“祖居花果称王位,水帘洞里逞刚强。”第六十三回:“老孙祖住花果山,大海之间水帘洞。”第六十七回:“祖居东胜大神洲,花果山前自幼修。”第八十六回:“祖居东胜大神洲,天地包含几万秋。花果山头仙石卵,卵开产化我根苗。”第九十四回:“老孙祖居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父天母地,石裂吾生。曾拜至人,学成大道。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见前第22篇)
又,《西游记》中孙悟空是“官封弼马”,影射“清廉之官”李春芳是皇帝亲封的属马的首辅(见前第26篇)。
“官封”影射官家(皇帝)亲自任命,据《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三载:“嘉靖四十年二月辛卯朔。吏部言礼部左侍郎缺,请推补。得旨,不必会推,严讷升本部左侍郎,李春芳填注部任,董份代春芳掌院事。”据此,李春芳是被皇帝钦点正式成为朝廷大员。
第六,“松”有“木公”之寓意,和李春芳藏名诗“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之“草木”相呼应。“木”即有“李”之影射。
↑ 2020年9-10月《茅山道讯》·江苏大学文学院李金坤教授书评《一部填补地方古诗词赋汇集校注空白的巨帙——李洪文<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读札》。
2020年9-10月,《茅山道讯》刊载了江苏大学文学院李金坤教授书评《一部填补地方古诗词赋汇集校注空白的巨帙——李洪文<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读札》。其中对“李春芳《西游记》藏名诗”等之相关点评有:
“如对李春芳《藏名诗》颈联中‘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中之‘秀’与‘芳’之释义,就极为精彩。作者解释道:‘秀:一语双关。指“李秀”……句容状元首辅李春芳之曾祖。’‘芳:李春芳。(李春芳)人品、文章允当为当代第一。’因此,作者概括说:‘颈联两句对偶,上联指李春芳曾祖李秀以下三代得到朝廷追赠加封,下联即指李春芳自己受到朝廷进阶授勋。古代皇恩浩荡,官员的父母常常能得到朝廷的封赠。但官员的祖父母很少获得封赠,官员的曾祖父母获得封赠更是绝少罕见。但是,李春芳是个特例。’如此释义,妙处有三:一是紧扣《藏名诗》诗题,挑明了‘秀’与‘芳’乃曾祖‘李秀’与曾孙‘李春芳’之名;二是彰显了李春芳家族沐浴皇恩的非同寻常的光辉历史与显赫的地位;三是不动声色地向读者介绍了古代朝廷封赠官员的有关知识,无形中拓展了读者的知识视野。一举三得,释义妙哉。”
↑中国道教协会书画院艺术委员、茅山书画院副秘书长刘帅(道号敏艺)道长赠《句曲诗综》画作之三。
第七,李春芳后人仿照《西游记》,以草木代“李”姓。
句容人李长科是《李氏别记》核心修订人,身处明末清初改朝换代之际,句容各房皆有参加反清复明的义举,高调认定李春芳葬“扬州府城西二十里句城塘”,为转移各方对句容李氏墓地的视线而已。其《赤山拜先茔(城南三十里,高峰突峙,其色如赭,先茔在山之麓,背崖面湖,形家称最胜地)》一诗,与《西游记》“方塘积水,深穴依山”之词赋多有吻合,其中也藏有李春芳之身影。
“丹丘直上凤凰翔,双柏之间一羽毛。玉带不缘花藏著,丰碑何并赤城高。精神出地依陵阙,草木凝香拥节旄。八代即今弓冶盛,长瞻墓道勗吾曹。”
在《句曲诗综》(2020年5月版)的《凡例》中,我对李春芳后人以《西游记》中的“草木”来喻“李”姓家族作说明有:
《西游记》研究者沈承庆先生有《西游记》九十五回李春芳藏名诗一发现,即这首诗的第四、五、六、七句中暗含“李春芳长者留遗迹”之语,和《西游记》最早版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梓行﹞卷首“华阳洞天主人校”相呼应,证明《西游记》为李春芳所撰。新版《辞海》“吴承恩”条:明末《淮安府志 · 艺文志》、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八“地理类”皆著录其《西游记》,但也有学者表示怀疑,认为吴撰《西游记》可能是一部地理或游记类著作。《乾隆句容县志(校注)》《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光绪续纂句容县志校注》已经先后收集了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的一些证据,若有新证据发现,则在相关诗歌下做注释。如李春芳后人李盘《简家谱寄出林弟》一诗,其中“受恩同草木,铭骨永天岩”一句,与李春芳《藏名诗》“草木沾恩添秀色”一句遥相呼应,又《去黄连墅,舟过湖墅夜泊(茅山兵起,黄连墅不可居,携家过湖塾,夜泊河干,未知所适从也)》一诗,李春芳后人生活在句容之足迹班班可考,故在相关诗歌下加考证和注释。前书之中已经注释之处,囿于篇幅,一般不重复注释。
据此,《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变成一棵“松”树,影射一位姓“李”的“(太子)太师”,与《西游记》九十五回“李春芳藏名诗”“草木沾恩添秀色”相呼应,此为今流行本《西游记》是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所校定完稿的又一铁证。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李洪文·《句曲诗综》等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