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春天的路上
春天来了,这是唯一一个令人期待,又彷徨的春天。疫情来袭,人在一扇扇窗户后,远远地对着新绿,对着春花烂漫,打量着春天的孤独。
花儿开了,阳光怀着久违的温情,舔食着花香,清风不忘给奔波的人肩上,搭上春天的气息,带给那些期待的人。这个春天,我在无人问津的田埂上,望着缤纷的杏花,对着纯白的李子花,还有五颜六色的野花,无言以对。这个春天少了踏青人,便少了活力,偶尔路过的人,无暇顾及花的感受,当我亲眼看见几片花瓣坠落时,孤零零的样子,未来得及道声珍重,就失落落地落地了。此时,我的心颤了一下,一种怅然无处安放。
春风始终是柔软的,充满了浓情蜜意,它在春色里,左顾右盼,等着赏花人的欢声笑语。而这个初来乍到的春天,面对一个又一个新冠病毒的确诊病例,不寒而栗,不得已,这块古老的城池按下暂停键。防护的警钟响起,春花在枝头鼓足了劲,为一座城池加油。在春天的故事里,逆行如纯情的花朵,为了使命奋力向前冲,用绽放的光芒,全力以赴抗衡病毒。在防守线内的人,目睹着穿越防护线的背影,来来回回奔波,同样的防护服,同样的操劳,同样的彻夜不眠,迎接着新一轮疫情的侵犯。
花香四溢的午间,村口一道醒目的警界线拉起,我的心沉甸甸的,疫情如一道符咒,帖在了心头。在疫情来临的日子里,口罩成了离不开的伴侣,人与人的擦肩而过,形色匆匆,带着生计穿梭时,风险左右相随,人如覆薄冰,为了生活不得不向前迈步。当疫情防控形势日渐严峻时,大街小巷少了走动,空落落的村口,桃花开了,那一张张粉色的花容,成了春天的主角,对着清风将期待拉长。乡间与人口密集的城镇相比,疫情感染风险相对低些,而一些麻痹大意的人,总觉得疫情离他很远,我行我素。武汉疫情,西安疫情的确离我们还远,而宝鸡地区的疫情数据,让多少人在长夜难以入眠。

疫情一线,医务人员首当其冲。当我们曾经抱怨九零后,零零后缺少担当时,疫情期间那些请愿的热血沸腾的红手印,正是九零后、零零后,他们冲锋陷阵,为疫情防控的胜利,做岀了卓越的贡献。兰州、西安疫情期间,在校大学生为了守护家园,做志愿者送餐、送关爱,助力于各项目服务。那些还是孩子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身后的同伴筑起了安全防线。2022年的春天,关中平原一个冬天疫情防控的阴云刚刚退去,人们正在修整的日子里,准备与春天来一个拥抱,来一个久别重逢的约会。疫情悄无声息地挺进,那些措手不及的人中招了,一夜间,中原大地警钟长鸣,一张疫情防控的大网拉开了,交通要道、街道、小区、村口设卡,值守人员昼夜在岗。这一个春天,疫情离我们很近,近得我能听到病痛者的呻吟,还能听到疫魔邪恶的嚎叫,疫情防护是这个春天大事,也是每个家庭幸福指数的筹码。
有疫情的春天,阳光里少了走动。我在蹲守中,无数次翻看着疫情大数据,寻找拐点的希冀。而操控这些大数据的人,他们是这场疫情战的排头兵,正夜以继日地操劳,没有人能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姓名,但是这个春天的故事里,有他们不负众望的一举一动。疫情风险对普通人来说,又是一场无法预料的灾难,他们躲了起来,打跑疫情的重担,成了医护人员的使命,那些柔弱的背影,以白衣天使的从容迎接疫情战。他们是这个春天最美的花儿,素白暖心,为大后方撑起了一片安心的天。
在我居家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无数次祈祷苍生平安。春天离我一步之遥的距离,而此时却是咫尺天涯,无法触碰那份由内到外的喜悦,无法体会那诗情画意的情愫,世界瞬间安静了,安静得有些压抑。我隔着春天,对着染病的方向,竟然喊不岀一声加油,只是一次次道着珍重。一场春雨沥沥而下,旷野弥漫着泥土气息的地方,隐约中铺天盖地的涌动,已经如脱缰的野马奔驰而来,那复苏的生命,为春天开始摇旗呐喊,而春天正向我走来,走得从容不迫。

是不岀户的日子,食物必然会紧缺,我的食用油桶已见底了,危难时刻一些恐慌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内心的恐慌,我正琢磨着该如何去街上,迫于疫情风险不敢冒然出行,正纠结中的我,村上的微信群里,队长招呼没油、米、面的村民报备,村上解决供应。我瞬间轻松了很多。这个季节,在春天的感召下,世界依然温暖如初,花儿挣脱了倒春寒的淫笑,绽放的力量正引领着春天向前冲,和在春天的人们,向着幸福的彼岸开拔,
在春天的路上,我与春花、芳草一起行注目礼,送给那些为疫情奔走的人,还有那些临危不惧的人。春天是一个有温度的季节,在春天,遇见必然是感动人心的一面。
作者简介:

李亚红,笔名秦岭雅居,七零后。宝鸡作家协会会员,眉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见于网络文学平台,偶有作品获奖,发表于纸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