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家 峪
——镜头下的废墟之美
一部央视电视剧《闯关东》响彻中华大地,而山东的朱家峪村也名声在外,引来无数国内外游人慕名前来。
朱家峪是“历史文化名村”。三月六日我们从济南返回淄博途中,经过官庄,朱家峪离这里三四公里,有时间看看。我们一走进村庄,就有流水、小桥、祠庙、楼阁浮现在眼前。整个村庄全部是铮亮的青石铺路,古典文雅,整个古建保护的相当的完整,古桥、古宅、古道等古文化遗址,景点星罗棋布,四面青峰隐隐,溪中碧水悠悠,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人以古朴气息扑面而来的感觉。多姿多彩的名胜资源吸引着我们,将一点一点的参观欣赏。



文昌阁原名危阁连云,考魁星楼碑志,系山阴朱霞所设计、创建。文昌阁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距今已有138年历史。上建阁楼,下筑阁洞,造型古雅、宏伟而壮观。楼洞一体,全用大青方石筑成,历尽沧桑,坚不可摧。

朴实善良又好客的大妈,见我们走来,老远招呼,免费品尝她自己做得煎饼。









朱氏家祠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朱士杰、朱秉忠开心朱秉刚倡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重修。在祠门正上方,镶嵌“七星图”,似北斗七星,据说这是文运之标志,又名“文运图腾”。家祠共分内外两院。祠堂主屋内有《明清至民国年间朱氏家族名人简介》、朱子治家格言和家训。







丰收有看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丰收的喜悦在城市里感受颇微,那就来百年古村朱家峪,追溯历史、感受丰收、体验农家生活。
朱氏家祠南商铺、朱氏北楼院内,各墙面布置满粮食造景,展示朱家峪独具特色的院落景致,和新时代乡村丰收的新风貌。



朱氏北楼建于清嘉庆初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此楼由一位羊倌建造,是古村最早的楼房建筑。现朱氏北楼经修葺,对外开放,有“羊倌嫁女”等传说的故事。



曲径通幽位于朱氏家祠南侧。从“曲径通幽”之怪石走至关帝小庙处,便可发现四条主干道(东崖头、下崖沟、西崖头、西北角)呈扇状通入全村;在这四条主干道之间,又有许多弯曲小径相互连通,可谓纵横交错,路路相通。






朱开山故居是古村一处典型的山地四合院,央视电视剧《闯关东》的很多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立交桥分东西两座,东桥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西桥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前身皆用毛石切成,经历三百余年雨雪风霜,依然坚固,被专家誉为现代立交桥之雏形。每逢山泉大开时节,桥下流水潺潺,赤足其中寻觅源头,绕有情趣!

拐弯抹角是指定房屋建筑为了便于行人、车辆同行方便,把墙角下部抹圆。这是房屋主人公德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建筑与道德相结合的智慧。

女子学堂:民国廿一年(1932)本村教育先师朱连拔(字麟书)积极操办,大力支持开明人士朱连弟等人,创办女子学堂(官屋为教室),设一个班,学生廿余人,孙吉祥(女)为先生。 开学典礼之日,特邀文人朱秉宪题词“提倡女子教育,推动社会进化”古老山村朱家峪率先提倡女子教育难能可贵,反响巨大,在全省亦属罕见。






关帝小庙位于旧村双井北,修筑于一北墙中,考其墙碑,建于清嘉庆十三年,岁次戊辰(1808)。小庙三面尽用大青石扣砌而成,坐北面南。关帝日日夜夜面对路人,阅尽人间沧桑。






旅游提示:本次活动历经两个小时,因为旅游淡季,来这里游玩的人很少很少,村里也没有多少村民,只有少量的买卖人,少年儿童也没见到一个,大多村民都已搬到城里去了。但是,这个村庄很有考古价值,整个村子古建筑物保护的也完整无损,全是青石铺路,古桥房舍,都十分讲究。想要全面了解,还要更长的时间来验证,不是走马观花。古村四周好似有城墙围绕,从村北沿小河继续南行进山,可另有趣味, 大家可根据自身的体力而定。本人感觉,
南边的山非常优美,进山游玩一番,也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是否待到春山花烂漫时,相约再会,不妨一试?
摄影编辑 孙俊入
2022年3月16日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