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园出色旺兴头
文/陈文忠
(一)
上个周末我回到了老家,应友人的相邀,我们来到了旺兴头村,这里的晚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徬晚时分,霞光已占领半个天空,显出了蔚蓝和微红的两种主色调。只见茶园里,几个村妇在采茶,那可是白茶基地,采出一根根顶级银针,在阳关的映造下闪闪发亮,而村妇的脸庞也被太阳造出了如同“映山红”。此时,太阳逐渐西沉,耀眼的光束好像有了灵气一样像个顽劣的孩童躲进了连体的山峰中,让山的边缘顿时覆盖了一层赤红色。
走在崎岖不平的百年沧桑历史的小道,才恍然自己已远离城市的喧嚣,进入乡村幽静的状态,一阵迎面扑来的风,带给我一股泥土的芬香,这就是我的需求,心旷神怡。
路边的野花也不安分、不甘寂寞,争奇斗艳,哪怕人们不知道它们存在或者在显示它们的主权 。还有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树木把整条小路点缀得漂漂亮亮的,使我赏心悦目。眺望远方,一片片茶园整整齐齐排列组合,绿中带黄,还夹着点点银白,让我目不暇接。

(二)
旺兴头村地处福鼎市白琳镇中南部,面海靠山,交通便捷,沈海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贯穿南北,距集镇6公里,八尺门千屯级深水码头直通国内外港口,海域面积1.5平方公里。
这里物产丰富,人勤物丰,空气好。与旺兴头村临近的小村落还有蔡厝里,坑里,张厝里,赤竹垄,大山冈,上坑岭,方竹林,坑头,风台弯,竹脚岭,藤屿村,大山。
旺兴头村面朝海边,背靠大山。村民他们真正做到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村支书张书记和乡贤爱心企业家蔡老板介绍说,利用靠山,他们发展种植业,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白萝卜、山莓、草菇、菊花菜,还有主打产业——茶叶。借用面海,村里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养起了蛏蛿等等,这里的老百姓已经富起来了,村财一年收入也突破了百万大关。村里拿出100多万资金修建停车场,有效解决了公路边停车存在的安全隐患。翻新了民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正在建造幸福苑,便于老人“老有所养”。

(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旺兴头村背靠梗树岔村等系列山脈,崇山峻岭,地势险峻,环山小道绕来绕去在眼前,侧前方还有一条白色的瀑布倾山而下,隐隐约约听到时快时慢的瀑布声。站在半山腰,驻足深思,浮想联翩,也忘了我现在是谁?但我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后山悠扬的诵经声向我们诉说着它的悠久故事。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本想登上顶峰的我们只好放弃前行。我在想,凡事不可一蹴而就,否则最终得到的永远是一片虚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要想踏入顶峰,必须要有自己的大道。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此时的我就在深山中,深韵此道的我,觉得自己最有发言权。大道难寻,大道更难成,每个人心中都有软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逆鳞和底线。安全感这个东西就是一种感觉,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选择就可以改变命运。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成就大道,但是不排斥去追求大道,去悟道。

(四)
旺兴头村民风淳朴,注重福运之道。他们的九节龙灯就是颇有特色,比一般的七节龙灯多出了两节。正是这多出的两节,说明了他们对龙灯的制作技艺要求更高,也因此远近闻名。每当春节期间特别是正月十五闹元宵,村民组成的队伍敲锣打鼓,鞭炮齐鸣,龙灯中可以变换出“国泰民安”、“幸福安康”等孕育着人们对平安健康等美好生活的向往。
平安,人们的生存才会有所保障,也是健康长寿的基础。村头立了一个牌坊即福禄牌坊,体现出了村民们自古以来都过着比较安稳的生活。据介绍,清朝道光年间,该村出现了1名百岁老人,高寿103岁,皇帝下圣旨予以贺喜建坊设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享幸福安康。村头一棵300多年的大榕树和山脚的一片毛竹林用自己的长寿见证了百岁老人的人生经历。

(五)
谈起旺兴头村的发展前景,张支书信心满满,他说要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着力发展文化兴村,打造出无污染原生态宜居的旅游文明新村。
力量可以横推时间一切。在村委会泡着白茶,我的心彻底地静了下来。我悟到,一切以实力见真章,只有见过世间繁华、看过人间百态,心才会定了下来。有的人一生平凡,碌碌无为,但活的简单快乐,有的人一生不凡,搅动满天繁星,却活的烦心不断,这都是命数。
把爱心当做事业来追求的旺兴头村蔡老板,真的满满爱心,是福鼎微爱协会的会长,会员有一千多人。我与他交流深受启发,我深刻感到,钱是必须的,是不可或缺的媒介,但钱乃身外之物,爱乃心中至宝,只要有爱心,你的心中就始终有一缕阳光照亮你的前行。
回味金戈铁马那么多年,一心只为保家卫国,兵者,从来不为这些儿女情长所扰,更不知道什么叫做浪漫。但比浪漫更宝贵的是我有一颗坚定的心与那坚毅的侧脸,虽然不如男明星那样帅气,但是也非常有男人味。聪明人之间的交流,有些东西都无需说得太透彻或过于明白,理解才是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