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冬瓜一样的志愿者
文/魏晓婷
好奇怪,刚去超市买菜,一眼看到那个胖冬瓜,就想起了我们小区一个志愿者,不由哑然失笑。
他和我同住一个小区一栋楼,早已认识,但却一直不知他姓甚名谁。这次抗疫,他在我们小区自告奋勇当了志愿者,别样的风彩和周致服务让他格外引人注目。我特意打问了下,他叫张海斌,是我们凤翔区石家营中学一名体育教师,个子不高,五十出头,热心肠人,爱做慈善和公益。
之所以让我看着菜都能想起他,估计是他长得像冬瓜,不但身形像,脸盘也像,神态气质更像。你可能觉得冬瓜没有神态,但冬瓜在我眼里好像不但有着神态,而且气质独特,酷似了这个热心肠的张老师。

最早认识他是因为他和我女儿是同学,同的是一起在驾校学开车的“学”,同班的还有几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我女儿每次从驾校回来,都会兴冲冲地讲她们学车的趣事,尤其说过他们班里有个胖乎乎的伯伯,和他们一帮孩子一起学车,善良热情积极,超可爱超好玩。自然是孩子们学得快,他老考不过科目二,被教练训,却笑呵呵地愈挫愈勇。后来孩子们考完试回家了,唯独把这个伯伯留在了驾校,言语间有些不舍和愧疚。
有天我和女儿在楼下院子碰到他抱着两个圆圆的西瓜,一脸圆圆憨憨的笑,和我们很相熟地聊了几句,就将一个西瓜塞给我们。女儿开学回校了,我又在楼下碰到他,这次是开着一辆新车回来,兴高采烈地侧方停车在花坛旁。我向他道了喜,他又憨憨的笑圆了脸说,以后有啥事了言传。言下之意是他现在可以开着自己的新车给人帮忙了。虽然我不可能需要他帮忙,但他那种世界永远是美好的,太阳永远是光明的,人人都是可亲可爱的,于自己毫无挂碍的神态,极具感染力,而且令人忍俊不禁。

壬寅年阳春,全国新冠疫情再次爆发,宝鸡也有了感染者。要说以前病毒距我们远些,这次似乎已到跟前。一夜间人们便不能行动自由,出门赏春观花了。抗疫任务艰巨,一线人员马不停蹄,逐小区排查做核酸检测。
3月14日下午,我正在楼上看书,突然听到楼下有人就着扩音器逐楼喊话,叫住户下去配合采样。我急忙下楼一看,从小区大门通往后院的路上,已用白灰画出间隔一米以上的道道白线。人们陆陆续续出来,自觉站到白线上排队。
我们雍康小区一共13栋楼,456户1300多口人,要做核酸采样,着实是个不好管控的大场面。我一眼便看到张海斌老师圆圆的腰上挎着一个笨重的方块音箱,手里拿着话筒,胳膊上带着志愿者红袖章,胸前还挂着一块牌子,圆圆的脸上神情肃然,甚至还有几分严厉。他一会对着楼上喊话叫人,嗓门大得似乎整个小区都被他一人收服,不能有丝毫撼动。一会又前前后后扑扯着、比划着维持秩序。几个医护人员在摆开的桌子后面有条不紊地采样。包片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以及门房的大眼睛美女叶彩萍、古道热肠的张玉明先生等,都在忙前忙后查验出入证,帮排队的人们注册《健康宝鸡公众服务》平台。
张老师看见排在队列里的我,咧开嘴一笑,又恢复了他以往的憨态来。我笑说:“您当志愿者了,好啊!谢谢您!”他忙说:“党员里开,非常时期,要冲锋在前!”他说这话显然是脱口而出,饱含激情,没加任何思索。这话要放有些人说出来,我会感觉只是一层皮,没有内核。而他,却是真真切切有血有肉,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我还想夸他两句,他已转身奔赴后院喊人去了。一直忙乎到晚上八九点,一轮核酸采样顺利完成,整个小区恢复了宁静。

有人说,张老师把嗓子都喊哑了。
两天后,又听到他在院子里从前到后,从后到前反反复复高喊:“形势严峻,不准出门”“形势严峻,不准出门”......
我下到院子里问他:“咋么啦?”他说:“没啥,就是人都在屋里圈时间一长,就想跑出去转,跑出去就扎堆,所以必须控制住。”我笑了笑说:“您真是个热心肠好人!”他又不好意思地憨笑着说:“我爱干公益,我村上有啥事,我都积极参与,哪怕贴点钱,心里高兴。”随之一转身又扑扯去了后院。我回到楼上,坐在书桌旁仍能真切地听到他在后院厉声喊:“你们干啥呢?干啥呢?去,去,赶紧回屋去!”我不由又哑然失笑。他是个教师,他把一小区人都当成了他的学生——“排排坐,吃果果”,谁也不准溜出教室。而小区的人们,也都心悦诚服,满含感激。
好啊,很好啊!难得有这样的人,各个小区应该都有这样的人,抗疫一线、交通路段、街道、村口......越来越多这样的人,抗击疫情才能结成更为坚固的防护屏。我不由独自喟叹,心中涌动着一股热流,眼前交替闪现着超市的冬瓜,和无数个劳碌的志愿者身影。
愿张老师这样的志愿者能形成一种虹吸效应,洇漫成一片林;愿新冠病毒尽快消灭殆尽,我们的祖国更加海晏河清、繁荣昌盛。
2022年3月18日
作者简介:

魏晓婷,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区作协副主席。曾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文章三百多篇,多次荣获国家省市文学奖项。出版散文集《绝处风景》、长篇小说《伤城》《酒镇》。

(本期编辑: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