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笠翁对韵歌·六鱼
文/九文-2022-2-14-10:30-作于南京一中
药物播耕需耒耜,书箱返璞助耰锄。
参虽鲁钝箴忠信,回不贫庸复圣书。
周礼诸侯千乘国,王朝命妇七香车。
金乌玉兔储精气,神女龙舟泛水庐。
注释:
药物:能治疗疾病的各种中草药。
耒耜:
读【lěi sì】。早在7000千年前,我国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时代。耒为木制的双齿掘土工具,起源甚早。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一种主要农耕时翻土的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耜为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耒耜”的发明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标志着我国农业在先秦甚至更早时期就进入更加先进的农耕时代,也可算是一次分水岭。体现了中国先祖在古老民族时代就体现先进的农耕智慧与文化或文明。
返璞:
璞乃玉也。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耰锄:
耰锄:
读【yōu chú】。意思是锄耰。出处·唐 唐孙华 《送王涌侯之官成都》诗:“一官染指或暂试,归田便拟亲耰锄。”参见“ 耡耰 ”。
参:
参虽鲁钝:
参,曾参,孔子弟子。鲁,迟钝。我的诗语“参虽鲁钝箴忠信”说明了曾参虽然愚钝了一些,但是曾参劝言人们要持“尽忠、守信”的态度。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读shēn,一读cān)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 。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申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回不贫庸:
回,颜回,孔子弟子颜渊的名。我写的诗语“回不贫庸复圣书。”对比上文,承上启下理解,曾参愚钝一些,颜回可是不笨拙贫庸,他能复著孔子作为圣人的圣书。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都城人(今山东曲阜市),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儒客大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历代儒客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周礼诸侯千乘国,王朝命妇七香车。”:
——我交代了西周王朝的周礼制度,这种周礼制度规定了诸侯国大者可以千乘。乘是战车的计量单位,一车四马叫一乘(读shèng剩)。命妇句:受有封号的妇女称命妇。七香车,用多种香料涂抹的极为华贵的车。(唐)卢照邻诗:"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金乌:
太阳的别称。
玉兔:
月亮的别称。
“神女龙舟泛水庐”:
---交代了陈王曹植创作的《洛神赋》中漯河神女的神话故事,漯河女神在漯河河面上泛龙舟,穿梭在漯河水面中的小块陆地简陋的建筑旁(当然这是我发挥想象而写的)。这个故事仅仅是民间传说漯河女神诞生泛龙舟,以表达人民对女神悲怆命运的同情,人们希望她永久活着。因为我欣赏过东晋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创作的中国山水人物画漯河神女该作品,故此我这样发挥想象写了这么一句诗语。
曹操的夫人刘氏生长子曹昂,早年殁(死)于宛城。次夫人卞氏生四子:曹丕,笃厚恭谨;曹彰,勇而无谋;曹植,聪明机警,却嗜酒放纵;曹熊,身体病弱。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魏国建立。甄氏被封为妃,因为郭后的挑拨最后惨死,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继位,因觉原赋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
七律·踏春花烂漫·八庚
文/九文-2022-2-14-13:00-作于南京一中
无奈拆桐花烂漫,乍知疏雨洗清明。
芳春正艳林开杏,翠柏新欢笛入情。
绣野缃桃抬丽景,雕鞍玉管醉倾城。
踏青斗草朝酲后,一枕高堂堕珥清。
文/九文-2022-2-14-13:00-作于南京一中
无奈拆桐花烂漫,乍知疏雨洗清明。
芳春正艳林开杏,翠柏新欢笛入情。
绣野缃桃抬丽景,雕鞍玉管醉倾城。
踏青斗草朝酲后,一枕高堂堕珥清。

王仲华,笔名九文,号蒙童。1971年生于安徽省宿松县,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油画系,油画作品参加过法国巴黎当代来自中国油画家对外世界油画创作交流展,现居南京。擅长中西绘画、雕塑以及各种平面装饰设计,也擅长古典诗词、汉赋及文言文的创作与赏析,同时也爱好现代诗歌以及音乐歌词与作曲的创作,在中国当代诗坛先后发表古典诗词一万四千多首,发表原创的现代歌词200多首,也发表作曲的作品多首。诗词也每一天发表在网络平台里的《今日头条》或《都市头条》。是中国华夏诗词学会的特约作家撰稿人,又是中国诗歌网官网签约的诗人。从2021年4月20开始,本人已经被中国诗歌网官网诗词论坛推为古韵诗词的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