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安知我之乐
——略谈“金陵第一女画鱼人”徐邦美的画鱼之乐
文|余一
古有《渔樵对答》,渔者与樵夫,那是一个得水,一个近山,最后,他们用樵来的木楪煮渔来的鱼,自是一番风味,皆大欢喜。邵康节的文章,其实要表达的是:“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今天我谈金陵画家徐邦美老师的画鱼,为什么从这个角度楔入呢?因为画鱼,也是一个通达领悟自然之过程这是,集悟道与技法,聚高雅性与通俗性为一体,从绘画的角度诠释人生方方面面的生活事理,可见,观鱼、画鱼,赏鱼、得鱼之乐,得鱼忘筌。其中鱼之乐,则道亦近乎其间也。
庄子濠梁观鱼乐,见鯈鱼出游从容,因与惠子辩论鱼知乐否?成千年公案。鱼游水中、悠然自得,纵情山水、逍遥游乐矣。我想:徐氏画鱼,亦得其乐,乐而忘忧,全神贯注之间也。
鱼者,河灵之一也。有鲤鱼跳龙门之说,“伊阙之所成兮,得应龙之伟力”,当鲤鱼跃上龙门时,就会有应龙盘旋上空 ,此故事喻高中、升学、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因此,家中张挂《鱼跃龙门图》,更见主人之雄心大志。金陵有长江,水域阔,垂钓江湾,芦苇深处,自然鱼与人之互动也更活跃。早在远古石器时代,华夏祖先已在陶器上绘制各种鱼类,最流行的有“人面鱼纹”古彩陶,半坡艺术之珍宝。这可以说是画鱼的源头,距今数万年矣。
鱼和人类密切关系。自汉代开始就有"鱼化为龙"的记载,人们对鱼文化的崇拜,历史悠久,所以,鱼在中国民间象征着安详、平稳、喜庆和繁荣,人们喜欢用“鱼”来表达美好的祝福:譬如,“年年有余、吉庆有余、鱼跃龙门、富贵有鱼、九如祥瑞”等。又因鲇鱼、鳜鱼与“年、贵”谐音,可传达“长年大贵、富贵双臻、延年有余”的吉祥寓意。鱼,成为当今社会,美好与快乐的象征,《鱼乐图》虽千变万化,唯有“乐”之主题,传千载而不易。
李白有诗云:“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可见,鱼走进民间的世俗生活,是古来有之。我们江南,还有“跳鱼灯”的春节舞蹈,于是,品鱼、赏鱼、养鱼、观鱼、画鱼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美事。因此,有钱的富裕人家,或是寻常百姓,都会在大厅、高堂挂上一幅与鱼有关的国画,镜框《鱼乐图》,以增祥瑞,年年有余,成为民间一大特色文化。
金陵各处花园,临轩观鱼、潭碧印月、岸柳夹桃、镜亭倒影、梅园春色、灵山幽谷、丹桂飘香、蕉荫翠覆,无意为适,乐得天成之美哉!
鱼者,如也、余也,有余暇、有余情,有余力,则画鱼。如者,如其心、如其善、如其美。画家徐邦美老师,大家闺秀,五十年代就工作学习于金陵。心地纯真、心存善美,爱帮诸人。爱鱼、画鱼,是其心态、心灵之外现。如今,她独具特色的没骨大写意技法,在南京是首屈一指的,南京女画家中,徐邦美是“金陵画鱼第一人”。当然,也有许多画家画鱼,但没徐氏之活,之灵动、之丰富。
余一题诗一首赞曰:
美溪三月桃花雨,鱼乐逐欢青荇间。
舒卷芳波台岸柳,春心萍影动潺湲。
附:徐邦美画鱼作品精选
-……-……-……-……
(画家简介)
徐邦美:字云子,号明传,1940年生于安徽固镇,现定居南京浦口,有“金陵鱼仙”之美誉。自幼喜爱中国水墨画,几十年如一日不断追求画出自己的风格。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并获得过金、银奖,是金陵女画家之一。其代表作《六顺图》二幅入选“建国六十周年金陵六十位女画家”作品集。作品《虾》、《回归自然》入选央视书画频道展播。多次捐赠国画作品做慈善、参加义卖和积极参与多种公益活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现为金陵四方诗书画院副院长;美国书画院南京工作基地特聘研究员;藏缘影视书画艺术交流协会艺术顾问;江苏扬子书画学会理事会顾问,一级美术师;江苏颜真卿文化研究会名誉主席;美国丹佛孔子学堂、美国国籍工笔重彩画研究会特聘画家;江苏铁道兵文化艺术联合会江苏书画院院士;江苏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等。
-…………-…………-…………
(作者简介)
余一:江西人,1972年生于余江,现定居深圳。
爱好诗书画等传统文化,致力于振兴华夏文化,近年来为海内外华人艺术家做艺术评论达380人次,著有诗集、小说、散文多种,系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一道诗艺总社社长兼总编辑。
打造多个艺术平台及网络媒体,承接评论及新闻报道、文化交流、艺术家作品线上推广、书籍编辑及传记文学写作,联系QQ:1144619646@qq.com。
(编辑制作:犁骚客)
(责编审核:余一)
(出品:一道诗艺总社,江西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