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篇:泰 伯
为官之道
上面讲了为政的操守,紧接着讲处理官场关系应把守的基本原则,即:为官之道:
【原文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这一章的意思很简单明了。“谋”有“考虑、参与”等多重意思,这一章的意思就是教导弟子在官场上做事,要坚持不越权、不越位,履行好本位职责,不要干涉别人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这本来是就是孔子教导弟子在处理复杂的官场人际关系时应遵守的一条原则,与公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没有关系,但却被后世反孔的人“无限生化”,上纲上线,成了批评孔子“中庸之道”“愚民政治”的把柄,说是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百姓安分守己,不要关心政治等等,实在是无聊!
中国人热衷于当官,当官的好处就是能掌握管理社会事务的大权。因此,大凡当官的人,都对自己手中握有的权力大小极为重视,总是在想法设法充分发挥自己手中的权力、扩大自己的权力,因为,有了权力,就有了势力,权力有多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就有多大,这就导致了官场上的争权夺利,相互诋毁。那些个工于心计的人,对于自己份内的事情不见得能干多好,但却一门心事操别人的心,双眼盯着别人所干的事情,千方百计乃至不择手段地去“发现”别人工作地失误、不足,然后大做文章,评头论足,攻击对方,目的就是诋毁对方。要是能发现竞争对手的把柄、软肋,就会寻求机会击败对手。于是,在官场上就出现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残酷斗争。孔子认为,要克服这种现象,构建一个和谐的官场秩序,最重要的就是“各司其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职位上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要去干涉别人的政务。

当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不在其位”者对某一项具体事务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一定就比“在其位” 者全面,而且由于认识程度不同、角度不同,研究的程度不一定比“在其位”者深刻,所以,观点就不见得比其高明,因此,不管你出于什么动机,当你过度关注、干涉别人所负责的政务、事务时,尤其是当你用一管之见去对别人所负责的事情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妄加评论时,客观上不仅会对别人构成干扰,而且会形成有意抬高自己、贬损别人之嫌,容易引起人的反感,引发人为的官场争斗,既不利于与同僚之间的和睦相处,又于事无益,还会把自己引入官场斗争的漩涡之中,引火烧身!因此,他告诫弟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仅是从政应该把守的一个原则,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官德。

【作者自述】史永峰笔名冷梦良,职业警察民警。眼晴不大,却还好眯起来看世间万象;一介武夫,读过几本古今圣贤,就附庸风雅,陶醉于红尘风声雨声,发书生之感慨,在报刊和新媒体上偶有片言只语,也获得过一些奖项,出版有专著《论语通俗解读》和一个杂文散文集小册子《阿Q重返人间》,参与过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图书编写,担任过光明日报出版社的特约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孔子学会会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宝鸡孔子学堂客座讲师、宝鸡市孔子研究会副秘书长,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讲师团讲师,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市文学创作学会副秘书长、学术部部长、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平生追求“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夫子之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