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是找到自己生活的动力,去选择自己热爱的事情,大胆选择,努力尝试。
别把人生活的那么太纠结,太辛苦,那些不好的事情就把它当做一场逆旅、人世沧桑;那些顺利的地方,就把它当做春风得意、一片昂扬。
总是要做一些事情,带着一份快乐去生活,既然设定的目标成为自己生活的光明期待,那就需要找到恢复动力的方法、推动改变的方法和改变原有固执的打开模式,持续学习新的东西,选择尝试。
去治愈生活当中的不快和不幸,能够让自己真的具备一个生活的推动力,那些不愉快、那些不堪的经过,就是一句话:好了,好了,可以结束了。
不要动不动就陷入一种悲凉、凄惶、幽怨和伤感,去超越那些风雨阴霾的苦涩感,去迎接一个在阳光下的蜕变和化茧成蝶。
并不需要太多的勇敢、多么惊人的勇气和毅力,而是来自于生活的一种朴素信念,来自于生活的一种持之以恒。
本来也没有什么大的苦涩与挑战,只是自己内心信念的一种高低起伏,智慧的忽明忽灭。去检验自己能量的积蓄,检验自己情怀的勇敢,检验自己对生活的信念,检验自己对自我的一种认可。
不是生活当中要发生多么大的幸运,而是在经过这每一天的时候,记得鼓励自己,是否有那份坚持的勇气,是否能对自己的内心还是认可和欢喜。
当然还要学会看淡一些感伤,看淡一些煎熬,看淡一些苦涩的东西,能够看开、看破、看淡。看淡一些事情,才是对自己一个良好的保护。
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会走,别纠缠,别不舍,别忐忑,别抗拒,别担心,也别挽留。
努力过好元气满满的一天,拯救自我的欢喜和快乐,让自己变得更顺心一些。这种顺心不是说看起来挺好看,从外表上看不出来,而是内心的满足和欢喜,而是一种陪伴和接纳。
生活需要一份正气凛然,需要一份浩然正气,不要把自己活得像一个悲情者。总是路过,酸甜苦辣也是它,漫漫人生也是它,不要去渲染自我的不幸,不要去渲染自我的悲情,不要去渲染那些负面生活的负面情绪。
接纳现实,看淡输赢,别人赢好似也是理所应当的,为什么?所有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成全和祝贺,那么赢的为什么不可以是别人?
能够祝福别人的努力,祝福别人的付出,祝福别人的存在,也祝福别人赢得漂亮。看到别人赢,祝福别人赢,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快乐和欢喜吗?
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苦难和失败的背负者,能够点赞别人的成绩,能够点赞别人的美好,能够点赞别人的幸福,本身也是生命意义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所在,也是生命意识当中更需要保护的生态的一部分,随喜他人,欢欣鼓舞,祝福点赞。
能够看到别人更美好,有信心,有力量,有欢喜,有未来,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从自我的意识形态当中,是更具备幸福生态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一个信心所在,价值所在,力量所在,源泉所在,别人活得好,不也是好吗?
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我们佛教讲的“八风”是什么。
这个八风,又称为八法,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指这八风。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01先说说“利”。
利风,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令人得意的事情,是利益。当利益现前或者事业成功,自然是令我们心满意足;又或者是时来运转,你心中一定很高兴,就起了惊涛骇浪。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叫做利令智昏,就是被利益蒙蔽了清明的智慧,冲昏了头脑。这是什么呢?就是被“利”风所吹动了。
02第二个,“衰”。
是令人失意的事情,是衰败、失败。当我们的事业衰败,又或遭遇挫折、失败而忧愁烦恼,乃至于身体病痛,或失业,或与亲友别离,难免会感到难过,甚至感到颓丧。这就是被“衰”风所吹动了。
03第三个,“毁”。
是背后被人毁谤。听到别人嘲讽、毁谤自己,心里马上就会产生烦恼,本来平静的心水,一下子掀起了千层浪。一旦知道有人“说我坏话”,你就忍不住了,甚至心里起了报复的念头。这就是被“毁”风所吹动了。
04第四个,“誉”。
是被别人称誉、赞誉(有当面的,也有背后的)。当别人称誉我们、褒奖我们时,我们会觉得这是一种荣誉,会沾沾自喜。一旦被人肯定,有了好名声,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生起了“我慢”之心。这就是被“誉”风所吹动了。
05第五个,“称”。
是当面被人称誉,就是称赞。例如:有人表扬你,说你很用功,你修行很精进,你长得相貌庄严,等等。听了这些赞叹,心里觉得很欢喜,很舒服。本来清净的心水,也会起波浪。这就是被“称”风所吹动了。
06第六个是“讥”。
是当面被人讽刺、嘲笑。是讥笑、讽刺,甚至是责骂,令人感到羞辱,这个时候你会内心起伏不平。这就是被“讥”风所吹动了。
07第七个是“苦”。
是身心的各种痛苦,是种种苦受、种种烦恼。当苦境现前,烦恼逼迫,我们的身心难以承受,心不得安宁。这就是被“苦”风所吹动了。
08最后一个,“乐”。
是身心的各种快乐,是快乐或者是快乐的感受。当我们的身心非常适意的时候,就认为那是人生最快乐的享受。当我们的事业、人际关系很得意的时候,你就左右逢源,往往容易忘乎所以、得意忘形,而失去对人、事、物的正确判断,严重的时候会乐极生悲。这就是被“乐”风所吹动了。
以上是对“八风”的简要介绍。
这个“八风”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又常常为世人所爱憎,而且这个“八风”都能煽动人心,人受“八风”煽动而又无法做自己的主。故憎爱不断,烦恼不断。
《大宝积经》里说:“不为八风动,则不生憎爱。”又说:“智者于苦乐,不动如虚空。”
但是,我们是凡夫,没有那么深的定功,非常容易被外境所转,为“风”所牵引,产生贪、瞋、痴、慢、疑等种种烦恼,因此身心得不到安定,得不到自在。
如何面对“八风”,不被“八风”所动,这是我们每个学佛人都要直面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常常说改进,改了才能进。改什么?改自己的过失,改自己的恶习气。天天要改,不改就不能进步。不但我们要天天改毛病、改习气,就是到了地上菩萨仍然要改。你想地上菩萨都要改毛病、改习气,我们凡夫能不改吗?改了就成佛了。
有的修行人说:我没有过失。我们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同修,不承认自己有过失,自己什么都对。对这个,老法师告诉我们,世间没有过失的人只有两种,记住两种没过失的人:
第一种,成佛了。成佛了,没有过失。
第二种,就是死不承认自己有过失,阿鼻地狱。
这两种人没有过失。你想想你是哪一种,你成佛了吗?如果你没成佛,你死咬着自己没有过失,那你就要堕阿鼻地狱的。
佛门常常说开悟,大家一听说某某人开悟了,哇,真了不起。实际上开悟了没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得知道什么叫开悟。
知道自己的过失、习气就是开悟。
知道自己的习气、毛病、过失,这就是开悟。你不迷惑了,天天都能发现自己的毛病、习气,就是在天天开悟。积小悟成大悟,积大悟就大彻大悟。
悟了之后重要的是修行。要把过失、习气修正过来,这是修行。
修行在哪里修?
在起心动念之处修。修正意业,修正语业,修正身业,就是这样来修。
谦卑低下很重要。我特别喜欢那首偈颂,就是:
窗外有垂柳
随风轻摇头
示现谦卑相
时时低俯首
我记得好像这个是六七年以前,在我们家院里有柳树,有一天早晨,突然就出了这么几句话,我就记下来了。
我喜欢柳树的风格,它的枝条永远是柔软向下的,从不趾高气扬。做人就该是这样。
修行就是要在处事待人接物上,从真诚上下手。要谦虚、要恭敬,对任何人都要谦虚恭敬,不得傲慢无礼。如果你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你首先要尊重别人。尊重是互相的,不是单方的。
我的总的经验就是,愿力一定要大於业力,你那个愿力超不过你的业力,你必然是业力牵引;你要是愿力超过了业力,你那个业力它就起不了作用了,就是愿力在起作用了。就两个手指头,这个是愿力,这个是业力,你这个愿力要是领头的,说了算,那它就是被领导者,这个是领导者;你这个业力它起主导作用,它就领导你这个愿力,你这个愿力抵不过它。所以一定要发大心、发大愿,你不就是这一条命吗?能不能把这个死放下?我就豁出去了,是不是?我就死了,死了我也认了。你要真能发,发自内心的,而且能坚持下去,外界怎么干扰、怎么诱惑,你都不去接受它,我估计你这个问题就转过来了。否则现在你是这么的,没转过来,现在听我讲了这堂课,慢慢再往这面扭,往外扭扭扭。你看我给你分析对不对?现在觉得老师说得有道理,我应该听,然后扭没有完全扭过来,明天我就要走了,然后外面的诱惑力又来了,你又开始往回扭扭扭,扭回去了。如果说谁给你瞧了、给你看了,他能给你解决根本问题,我同意。我跟你说的是实实在在的话,就是他把你这个事给你看明白了,他解决不了你的问题,他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咱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老实念佛 念佛成佛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和同修们交流分享的题目是“老实念佛,念佛成佛”。
这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可能有同修会说:“唉呀,都老掉牙的话题了,怎么还拿出来说呢?”是啊,真的是老话题了。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唯一正说,就是教众生念佛成佛
老法师讲经说法六十年,也是教众生念佛成佛。佛佛道同嘛!
无量无边的众生听明白了,去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还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没有听明白,还在六道里轮回,苦不堪言,还得继续救度啊。
用什么办法救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依本师所教,劝导众生老实念佛,念佛成佛。
佛法不像别的,不能创新。佛佛道同,今佛所说就是古佛所说。
夏莲居老居士的《无量寿经》会集本,就是完全复古。
黄念祖老居士说:
“《无量寿经》善本的出现,实在是一大事因缘。我个人看,是佛法中兴之象。”
这是黄念祖老居士对《无量寿经》极高的评价。
《法华经》上提到这么一个问题:佛出世是为什么?回答是为“一大事因缘”。这个大事因缘就是开示悟入佛知佛见。
善导大师说:
“佛佛出世,全为诠说弥陀一乘愿海。”
什么是弥陀一乘愿海?就是《无量寿经》,就是念佛法门。
夏莲居老居士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居士。他是一位几百年才能出现的一位大德,他是一位证得了法身的大菩萨。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大德,感恩这位大德!
我们生活在末法时期,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五浊恶世。这个世界已经浊恶到了极处。《无量寿经》里用了一个词叫“剧恶极苦”,这是这个社会的真实写照,这是我们的不幸。但是,不幸中的大幸是我们闻到了佛法,遇到了《无量寿经》和念佛法门。
我们有缘遇到佛法,有缘遇到《无量寿经》,遇到阿弥陀佛,这是大善根现前了,证明自己在过去生中不是没有善根。
我们在无量劫中,曾经供养无量无数诸佛如来,有这样深厚的善根。现在又蒙三宝在冥冥中的加持,才又遇到念佛法门。
我们要珍惜这个难得一遇的极其殊胜的机缘!
古大德说过:
念佛法门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是至高无上的法门,没有比它再高的法门了。
它样样第一:
经是第一经(指《无量寿经》);
法是第一法(指念佛法门);
按照这个法门修学的弟子也是第一弟子(这就是指的我们)。
你知道吗?
你是弥陀第一弟子呀!这是值得我们特别珍惜的。
第一弟子这个事情,过去我不太清楚,讲《无量寿经》、讲《专题讲座》之后才明确的。
我们对《无量寿经》要有透彻的了解和明确的认识。
我们应当把《无量寿经》当作世间最珍贵的无价之宝看待。
唯独《无量寿经》能救度我们,能帮助我们永脱轮回,帮助我们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世间任何珍宝都无法相比的。
明白这个事实,才知道《无量寿经》的宝贵。
《无量寿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的第一经。不仅是净宗第一经,是一切诸佛所说的第一经。
我们的福报真的是不小。诸佛如来的第一经,让我们这一生遇到了,该是多么大的福报!遇到能相信、能理解,能依经典的理论、方法修行,果报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今生有幸遇到这部经,真的是稀有难逢。遇到了,只要能深信,能依教奉行,你就决定成佛!与阿弥陀佛没有两样。正如经文上所说的,“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我们得人身,有机会闻到诸佛如来所说第一经,我们应当庆幸,应当尊重,应当依教奉行。希望在这一生中,把这一些冤亲、债务都做个了结,才能往生净土,不退成佛。
只有《无量寿经》教我们发愿求生净土,是真实的利益。
其他一切经不是不好,而是我们一生做不到,一生修学不能成就。换句话说,即使非常认真,用功精进修学,也不过是人天两道而已,没有办法超越轮回。必须超越轮回才是真正的利益,真实的功德。
其他经典,我们不容易做到,不容易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这部经与自己的生活很容易相应。从这一点上体会,其他的经论再好,做不到也是枉然。理懂了有什么用?事上做不到。这部经是理上明白还能做到,这就妙了!所以,对这部经一定要生“稀有心”。
佛给我们第一个无比殊胜的利益,就是《无量寿经》和念佛法门,教我们在这一生中就能成佛。
听懂了吗?是这一生,不是来生后世。我们如果不认真修学,这一生不能往生,就辜负阿弥陀佛太多了。
要怎样才能不辜负呢?唯有认真去修,要把它当作这一生中最重要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去办。其他的事情可以放下,唯有这件事情不能放下。
《无量寿经》中有这样的话,“行超普贤登彼岸”。
很多同修心存疑虑,这怎么可能?普贤菩萨是法身大士,我们怎能超过?这话是佛说的,佛没有一句假话,没有一句妄语,跟我们所讲的句句真实。普贤菩萨修了无量劫才有了这样的成果,而你一生中就成功了。普贤菩萨自叹不如啊,他好羡慕你呀!普贤菩萨累劫中没有遇到念佛法门,所以吃了很多苦头,时间拖了很长。他没有我们运气好啊。
我们的运气太好了!一下子遇到了念佛法门。我们走的是一条捷径,我们要珍惜这个缘分哪!
同修们想一想,文殊、普贤修了无量劫才入华藏世界,才知道念佛法门。我们今天一开始学佛就遇到了这个法门,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见到你,没有一个不佩服的。他们修了无量劫才找到这条路,你不费一点力气,也走这条路。他们是具足信、愿、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见佛成佛。
我们今天用同样的理论、同样的方法往生西方,见佛成佛,跟他们无二无别。
他们走了无量阿僧祇劫的冤枉路,他们看到我们怎能不佩服!怎能不羡慕!怎能不赞叹!怎能不保护!不要等阿弥陀佛派遣,菩萨就自动来保护了。
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法门,只有这个法门是一生中决定得度的法门。选中净土念佛法门,你的智慧第一。
文殊菩萨选这个法门,大势至菩萨选这个法门,普贤菩萨也选这个法门,你也选这个法门,表示你的智慧和他们没有两样。
有大德说了这样一段话:
“特此一门,至圆极顿,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一代所说归此经,如众水归于大海。”
这一段话中心意思就是告诉我们:
在如此浊恶的环境里,只有一味药能救度苦难众生。这里所说的“一门”,就是《无量寿经》,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这一段非常重要。
对于“特此一门,至圆极顿”,老法师是这样解释的:
“‘特此一门,至圆极顿’。特是特别,‘特此一门’就是《无量寿经》,就是净土法门,持名念佛。这个法门圆极、顿极了。圆是圆满,它没有欠缺,顿是快速,一生当中肯定可以成就。这个法门就无比殊胜,真能够拯救今天的社会,拯救今天的地球。
‘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它不麻烦、不啰嗦,简单、容易、直捷、不拐弯的。
‘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出世是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正说不是偏说、带说,直截了当就在这部经。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这个经是第一,真实智慧,真实的利益。
‘一代所说归此经’,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最后归在这部经,总结在西方极乐世界。
‘如众水归于大海’,像陆地上江、河统统流到大海。《华严经》就好比黄河,《法华经》就好比长江,主要的河流。《无量寿经》是大海,统统流入大海。”
上面一段话,师父老人家说得太精彩、太透彻了。谁能说出这样的话?唯大智大慧的诸佛如来。我们做老法师的学生,有这样的明师教诲我们,指引我们前行的路,我们真的好幸福。
念佛法门,“至圆极顿”。《华严》《法华》称为圆顿大教,它的“圆”还没有圆到极处,它的“顿”也没有顿到极处。
念佛法门才是至圆至顿,它最殊胜的是“简易直捷”。
如果没有这四个字,纵然圆极、顿极,一般众生不能修学,一般人得不到利益,则法门再好也是空说,没有用处。
念佛法门圆极了、顿极了。“顿”是一念成佛,“圆”是一切都得到,没有一个例外。只要你能信,只要你能依照这个方法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念佛法门的好处在哪里
这个问题我在讲《无量寿经》和《专题讲座》时,已经讲得比较详细了,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简要地说一下念佛法门的好处。
一、契机
什么样的根机,用这个法门修学只有利,没有害,可以放心修学,不会着魔,不会出偏,这是真的。若修学其他法门,未必契机。修学念佛法门,决定契机。
二、平等
“普等三昧”是什么?什么三昧能普遍平等?普遍,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有情众生都能修;平等,就是上至等觉菩萨,下到地狱众生,都能同样修这个法门,能同样成就。这个“普等三昧”是什么?就是阿弥陀佛。念佛三昧就是“普等三昧”。
三、广大
这个法门之广大,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是它度的对象。不像其他法门,只度一部分众生。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来的禅宗,只适合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没分。总没有净土法门普遍、平等广度一切众生。
四、不死
念佛法门是不死的法门,是真正的不死。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真正的念佛人是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是活着走的,不是死了以后走的。
我亲身经历的、最具说服力的,就是我姐姐刘素青老菩萨的往生。我是亲眼所见我姐姐是怎样活着往生的。尽管后来有人极尽所能排斥,我都一言不发,不作任何解释。因为我知道事实的真相,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另外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活着往生的例子,就是今年,2019年5月21日,我老伴子刘明华老菩萨的往生。
他也是活着走的,预知时至,自在往生。他往生的殊胜程度不次于我姐姐的往生。
为了吸取我姐姐往生的经验和教训,经师父老人家应允,刘明华往生情况不对外公开。
在这里,我只能用最简单的形式,告诉同修们这样几句话:
刘明华没有往生征兆,没有病苦。知道他要往生,就三天时间。我是5月19日知道他三日内往生西方,他是5月21日中午往生的。那是千真万确活着往生的,一点也不假。
咱们不说别的,就说念佛法门这四个好处:契机、平等、广大、不死。
你选不选择这个法门?
下面,想和同修们聊聊我自己的一些感受
因为这次交流分享不是讲经,也不是开示,是属于茶余饭后的闲聊。也不是闲着没事瞎聊,聊就聊点正经事。什么是正经事?念佛成佛是正经事。之所以用“聊”,是为了活泼些、轻松些、自在些,更接地气一些,效果更好一些。
下面跟同修们聊聊,我为什么选择净土念佛法门
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缘分
第一个缘分,1991年,五大连池钟灵寺住持上觉下悟法师接引我皈依三宝。
觉悟法师是修净土的,他告诉我:“读《佛说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但因为我当时啥也不懂,也没听师父的话,既没读《佛说阿弥陀经》,也没念阿弥陀佛,也没弄清“三皈依”是啥意思。
第二个缘分,2000年,我得了重病,随时面临死亡。
因为我药物过敏,没有办法用药物治疗。就在我濒临死亡的危急关头,姐姐结缘给我一本《无量寿经》会集本,不久又得到一套老法师讲的《无量寿经》光碟。从此,我和《无量寿经》,和阿弥陀佛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缘一直延续到现在,念佛法门在我这里扎下了深根。
二、随顺
历史规律、自然法则不可抗拒。
正法时期,戒律成就。
像法时期,禅定成就。
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这是规律,这是法则。规律和法则是不可抗拒的。
佛经上是这么讲的,你信不信?
祖师大德是这么说的,你信不信?
我信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就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我今生就一定成就。
可能有人高明,有这个高招,有那个高招,那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什么是高招?今生成佛是真正的高招。
三、劝勉
释迦世尊劝勉他的父王净饭王和他的姨母波阇波提念佛求生净土。可见,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我听明白了,怎么能舍弃第一而求其次呢?
四、示现
自古以来的祖师大德们,他们一向所学的法门、宗派不同。到他们真正了解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没有一个不是把他们所学的全部舍掉,专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
在印度,像马鸣、龙树菩萨;在中国,永明延寿大师、智者大师。他们从前都不是学这个法门的,知道这个法门之后,把其他的都舍弃了,专修净土法门。
莲池、蕅益大师也是如此。尤其是莲池大师,他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他自己晚年,专持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专修专弘,这才是真正彻底地觉悟。
彻悟禅师是在禅宗大彻大悟之后,回过头来专修净土法门的。他说: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这是念佛的标准态度。
五、实例
《净土圣贤录》实例多多,我们身边念佛往生的实例多多。这十几年,我亲身经历的念佛往生的实例也不下十几例,使我念佛求生净土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六、身教
老法师85岁放下所有的大经大论,专弘一部《无量寿经》,专念一句阿弥陀佛。老人家以身示教,是在给我们表法呀!
我看明白了。从2010年见到老法师以后,我坚守一部《无量寿经》,坚守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我的信念更加坚定不移了。
七、受益
2000年,我重病缠身,随时面临死亡。2019年,近二十年时间过去了,我还活着,而且活得健康、快乐、自在。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可不是编出来的神话故事。我说我是佛法的真实受益者。具体点说,我是《无量寿经》和阿弥陀佛的真实受益者,这是真实不虚的事实。面对活生生的事实,你总不能掩耳盗铃、视而不见吧?
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这个世界确实是苦。一定要觉悟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遇不到念佛法门,那真的是无可奈何。
遇到这个法门,一定要求愿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是真正究竟圆满,得真实之乐。
我们这一生中,没有遇到念佛法门,那没办法。遇到这个法门了,竟然空过了,这是最大的过失,没有任何可以补偿的。
我们今天有幸遇到念佛法门,理论、方法、境界都明了了,关键就是我们自己肯不肯认真干。果然认真干,就决定如经上所说的“决证极果”,一生成就。这种大便宜,到哪里去找也找不到。我劝同修们切切珍惜!
我们生生世世修行,没有修成,无量劫又无量劫在六道里轮回,错就错在轻视净土法门,不肯发愿往生。这是大错。这一生又有幸遇到了净土念佛法门,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啊!
几年前,就有同修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刘老师,你说我该怎样念佛才好?”
我的回答是,“念得轻松、自在、顺溜,心生欢喜就好。”
我为什么能这样说?因为印光大师有这样的开示:
“念佛之法,各随机宜,不可执定。”
我再说一遍,老人家是这样说的,“念佛之法,各随机宜,不可执定。”
大家都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是我们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他老人家为什么来到娑婆世界示现?
他是来为末法众生选择法门的。
这是我把《印光大师文钞》通读一遍之后,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所以,同修们问我这个问题,我真的不好回答。因为念佛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不是一定要怎样念,一定不能怎样念,这个是因人而异的。你怎样念才好,只有你自己的体会最真实,别人是说不清楚的。既然有同修问我这个问题,我又不能不回答,我不能让我的同修失望,怎么办呢?我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
我把自己近二十年来是怎样念佛的,和盘托出
对也好,错也好,毫无保留地说给大家听,仅供同修们参考。
一、在道场,我是随众念佛。大众怎么念,我就怎么念。
和大众一起念佛,我就小声跟着,不敢大声,怕自己跑调不算,还把别人带跑调了。
在家里,我是用绕佛的那个频率,两步一句“阿弥陀佛”,右脚“阿弥”,左脚“陀佛”,不紧不慢,不疲不厌。
这种念佛最大的优点是解决了相继问题。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起来轻松自在,一点不累。
比如,我写讲稿时,时间长了,眼睛累了,我就停下来念一会儿佛,让眼睛休息一下。这时,我是念一会儿唱一会儿。这时就我一个人,就不怕跑调拐带别人了。我不大声唱,小点声唱呗,不管跑不跑调,自己听着都挺美的。
二、我念佛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很少大声念和唱念。
我多用小声念、金刚持或默念,默念的时候最多。
三、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这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是印光大师极力提倡和赞叹的念佛方法。学佛这么多年,这八个字当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光喊口号是无济于事的,得真用啊!真用真受益啊!
“都摄六根”,就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号。
“净念相继”,“心无妄念,唯佛是念,名曰净念”。若能常常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如常常净念相继,可得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
我曾经说过,“如果‘老实念佛’和‘净念相继’选其中一项作为念佛人的检验标准,我选‘净念相继’”。因为“老实”两个字不好检验。看看我们周围,有几个人愿说自己不老实的?
这八个字具体怎么做?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摄耳谛听。
注意这四个字,“摄耳谛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行、住、坐、卧就是这样念,就是这样听。大声、小声、默念,都是如此。念佛能摄耳谛听,即都摄六根之法。《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四、记数念佛,包括十念法,我没有尝试过。
这可能和我从小数学学得不好有关吧。就那么几个阿拉伯数字,在我这儿怎么整也整不明白。既然整不明白,就别强整了,哪个能整明白就用哪个。顺其自然最好,适合自己的最好。
五、“念佛不宜图多图快”。
这是印光大师说的。我觉得老人家说得对。
印光大师说:
“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方可谓为真念佛人。”
大师斥那些不修实行,只图虚名的念佛人,“皆属虚张声势”。
近二十多年念佛,我的做法是:绵绵密密,不紧不慢,不急不躁。
就像用文火煲汤一样,这个效果接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同修们不妨试一试。但我必须把实话告诉大家,我用这种方法念佛,最多一天能念七万声佛号,再多我念不出来。
六、不刻意追求“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的境界。
为什么说这个?因为我发现有同修对这个境界非常向往,在刻意追求这个境界。久而久之,会入魔境。
我们把念佛分为不相应时和相应时两个层次来分析:念佛未相应前,不起心不动念的念头,你肯定不念佛;只有你动了念佛的念头,你才会念佛。
念佛“念到相应时,虽常念佛,了无起心动念之相。虽不起心动念,而一句佛号,常常称念,或忆念,故云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念,不可认作不念。”这个境界,印光大师说是“一心境界”。“此种境界,殊不易得,不可妄会。”
我向往这个境界,但不敢奢求。我知道我现在是念佛尚未相应阶段,但不能停止不前,要继续努力,向念佛相应这个目标前进。
七、三业清净,念阿弥陀佛效果好。
2013年以前,我的胳膊没有摔伤,我是每天磕头四个小时,大约是一千二百个头,是一次性磕完,中间没有休息。
那种方法是:
心想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身礼阿弥陀佛。这种三业清净的念佛方法效果好。
还有拜《净修捷要》,念佛效果也不错。2010年,我在广州和几个同修共修时,就是拜《净修捷要》,当时还做了录音光碟。
八、念佛的秘诀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夹杂任何妄念。
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告诉我们,连我们诵经、持咒、拜忏、做法会都是夹杂。这些尚不许,何况其他。这样念佛方称一心。真正想成就,真正想解决生死问题,就得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
注意“死心塌地”这个词,你真的死心塌地了吗?
如果你还想学别的法门,还想去拜山,还想去拜忏,还想去参加各种法会,还想读这个经、那个经,这些都是夹杂,都是不老实,都不是死心塌地念这句阿弥陀佛的真正念佛人。也就是说,你不是纯粹的念佛人。
用这个标准衡量,我现在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念佛人。我讲《无量寿经》,讲《专题讲座》,讲《茶余饭后》,也都是夹杂。我真的希望这一次讲完之后,专一念佛,做一个纯粹的念佛人,给大家做一个真正念佛人的好样子。
九、苦难之时念佛效果最佳。
平时念佛,是马马虎虎地念,是随帮唱影地念,是心不在焉地念,效果不佳。危急关头、生死关头的时候念佛,心情不同,急迫呀!那时候的佛号,声声都是在呼救呀。我们的真诚心,平时显露不出来。在生死关头,那种真诚心是被逼出来的。那时念佛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这是我亲身体验过的。
姐姐生病最重的时候,在我家住了十个月。看到姐姐被病痛折磨,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是那个时候,是我念佛最精进的时候,那时是妄念最少的时候,就是一门心思念佛,减轻姐姐的病痛。
我真正体会到了,到了生死交关的时刻,真诚心是怎样被逼出来的。
十、给同修们介绍两个念佛功德加倍的时间:
一是腊月初一到十五(阴历),一共是十五天。
二是四月初一到十五(阴历),也是十五天。
这两个时间念佛,念佛功德增加十万倍。这是佛的方便。用现在话说,就是以点带面。这是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们的。
最后,有一首偈颂与同修们分享:
闭户拒来人,
痛念死期将至;
专心修净业,
深惭道业未成。
道业未成,
敢使此心散乱?
死期将至,
力辞一切应酬。
今天就交流到这里。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印光大师: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法宣法师白话译)
道德仁义,乃是我们人类本自具有的心性功德。因果报应,实在是天地教化育成之大权巧也。人生长于天地之间,以藐小的七尺之身躯,其能够与广大高厚不可测量之天地,并立而称为三才者。乃是以其能够仰望体察天地好生之德,了知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皆可以作佛,以参赞天地化育的缘故也。
是故儒家圣人于《易经》乾坤二卦之象,其中乾卦以‘自强不息’来效法天道,坤卦以‘厚德载物’来效法大地,而以此天地之德来教导人们。所谓的‘自强不息’,则是远离邪恶心存诚敬,克制私己而回复礼法。如果不是到达明了自心之明德,止于至善之地,私人欲望清净究竟,天赋的性理能够流行实践,以回复其本自具有之性德不可也。而所谓的‘厚德载物’,则是行仁于民、慈爱众物,推己之心而及于他人。则必当本于忠恕之道,实行慈悲,以人民为同胞、众生为同类而感怀慈爱,万物与我同体而观,如果不是穷尽其参赞化育之天职则不停止也。
然而此并非是专指居于权位而实行政事者,而是说即使是平凡的匹夫匹妇,亦同样都可以实行。这是因为所谓的尧舜之道,其实就是孝悌而已。而圣贤之道学,其实就是修养自身而已。能够修养自身,则必定能够实行孝悌,必定能够格除物欲,扩充本有的良知良能,以独善其自身也。而其功效必定能够刑范于自身之妻子,乃至于亲身兄弟,以至于控御于家庭邦里。更何况是得其权位而实行政事者,岂有不能兼善于天下之理呢?
天下之不能够治理太平,每一个匹夫皆有责任。假使人人能够各自秉持其诚心,各自努力尽其孝悌,各各实行慈悲仁善,矜爱孤儿体恤寡母,救度危难怜愍贫人,戒止杀生宽放生命,奉行吃素一心念佛。则人以善行成于上天,苍天乃以福德而相应。自然而然便能雨顺风调,人民安康物产富足,决定不致于常常降下水灾旱灾瘟疫蝗虫,以及台风地震等灾难。而时节平和年岁丰收,人人乐于其事业。更加上以慈悲祥和仁义礼让,互相学习成为风气,纵使是有一两个愚痴顽劣之人,也必当化为良善之民。
就如同矜哀同情梁上之君子,因此一方永远断绝窃盗贼人。救助藏匿在屋室内之小偷,此后遂变成良善之士。古人以仁慈为政,以真诚心怜爱人民,尚且能够感化异类畜生。例如老虎不进入于境内,鳄鱼迁移至他方之祥瑞征验,记载于种种的史书当中,不是只有一两项而已。如果真的能够各各以慈悲善心来互相感化,绝对不至于常常有土匪刀兵,和蹂躏摧残、抢劫掠夺等祸害也。
然而人们禀受于天之气质,一切众生都不齐等。天生根机深厚者,自然能够恪守谨遵于道德仁义,以尽到其为人之本分。若是有宿世的习气浓厚浊恶者,遮障覆蔽了本性之仁德,以至于其心之所念,口中之所言语,身体之所行为,每每与道德仁义互相违背。然而若是让他听闻天道福泽善行之人,灾祸降于造恶之人的道理,以及见到其善恶报应之事,则没有不战战兢兢而警惕恐惧,并以此自我修正反省,以期达到获得福德而免于灾祸者也。
由是可知天地以福禄来润泽善行之人、以灾祸降临于邪恶之人,作为摄持人民悉皆遵行道德仁义之大权巧也。圣人本著天地正道之心,以施行教化人民之事,是故以惠吉之事,逆凶之事,五福六极。作善事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说,而屡屡说明于儒道之经书当中。其能够感动发起人之善心,惩治摧折人们放逸之心志者,乃是极为深切也。那么因果报应之吉凶祸福,乃是道德仁义是否能够依循或相违,真实或虚伪之真实验证也。既然知道其有真实验证,那么想要行善之人则必能够更加勤奋勉励,必定能够达到成就。想要造作不善之人即因此而生起恐惧,便会心中有所不敢也。如是则提倡因果报应,乃是仰望师承天地圣人之心,以成就世间人道德仁义的本性之德也。
若是以因果报应为渺茫不可见的无稽之谈,不但违背了天地圣人之心,而且使自己的神识,永远堕落于三恶道之中。并且使上根智慧之人不能奋发心志随时敏于行善,快速修行善德。下根愚钝者则无所忌惮,敢于造作恶事。以致于天地圣人化导教育之权巧方便,压抑而不能彰显。也使吾人即心本自具足之性理,隐覆而不能显现,其作为之灾祸,岂是可以完全言说呢?
但是因为世间的儒道圣人,语言文字过于简略,而且又只是说现生之事,以及子孙之祸福。至于此生以前,和此世死亡之后。与从无始劫以来,随著罪福之因缘而轮回于六道中的生死,如此种种皆未显发说明。以此之故见识浅薄者,虽然每日读圣人因果报应之言语,却犹然不相信因果报应。
释迦如来的广大教法,显示出我们心性之高妙,与三世因果之微细。举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及断除迷惑证得真性、了生脱死之法,无不完备而具足。是故遇到为父者便言语教导以慈爱,遇到为人子女者则谈孝道,乃至兄友弟恭,夫倡妇随,主仁仆忠,教人各各皆尽其本分。则与世间儒家道家圣人所说的,完全没有差异。然而又能够一一各别显示其前因后果,此则不是世间儒家道家圣人所能够相及的。
克尽仁义各尽本分之言语,只能教导于上根利智之人,不能约制其下劣愚痴之徒。若是能够知道世间有其因果报应,则善恶祸福之事,就明白而如同观看火光也。又有谁不想要趋向于吉祥而躲避凶灾,免于祸害而获得福泽呢?此外如果不知道善恶因果,则便有很多外表彰显良善之相,而实际上暗地里存著恶心而行为种种的恶事,其心里面总认为人们既然不知道,又有什么妨碍呢?
却不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心,与天地鬼神,以及诸佛菩萨之心,息息相关而相通。我之心中随便起一个念头,彼诸佛菩萨和天地鬼神则无不了知。是故说人间的窃窃私语,上天闻之如同雷声。在暗室中的亏心之事,天神的目光如闪电般光明。周安士曰:‘人人知道因果,乃是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乃是导致天下大乱之道也。’这是非常明确也!谈论三世因果乃是佛陀的恩德普及利益于人民之生计也,人们正是因为不能够深思,是故不能了知也。
上古之世,人心世情淳厚朴实,胜过于像法末法时期之道德沦丧人心浇漓,不只是有多少倍而已。周文王之恩泽,可以普及于路旁之枯骨。可是不到其数百年之后,杀人而用来殉葬之风气便普遍于天下。列国诸侯死亡之时,杀害其所爱的大臣妻妾,动则达到数十数百人。不但是不生起慈悲怜悯之心,反而却以殉葬之人数众多当作是荣耀。于是彼此互相仿效比较。以秦穆公之贤明,尚且杀害一百七十七人来殉丧。子车等三子,乃是国家的良臣,也不能为了国家和人民来考虑而想办法劝导国君不要施行殉葬之事。更何况是其他无道之暴君呢?国君都如是无慈心而行殉丧之事,大夫与士人,亦各自随其能力所及而做殉丧之事。虽然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一齐出世,也没有办法可以停止此事。
一直等到佛教传到东方而来,阐释说明因果报应之事,令人戒止杀生而放生,断除荤肉而吃素食。即使是昆虫蚂蚁跳蚤虱子,尚且都要令其爱护疼惜,不要施行杀害之事,更何况是对于人呢?这是因为一切的众生,皆有佛性,都知道贪生怕死,皆是我们过去的父母眷属,皆是未来的诸佛世尊。是故本来就应当仁慈爱念,怜愍体恤,何敢再妄行杀害之事,以充足于自己的口腹之欲呢?
佛法的慈悲风气一吹扇于世间,胜过了残暴而去除了杀生。不要说是诸侯大夫士人,不敢再杀人来殉丧。即使是南面称朕的帝王,也不敢实行此殉丧之恶法。即使是有一两位暴虐君王实行此事,也断然不敢以多人殉丧为荣耀也。假使没有佛法的六道生死轮回之谈,和善恶因果报应之说,则后世之人,能够享尽其天年然后才死亡者,恐怕便很稀有了。此三世因果乃至是佛法中至为浅近之法,而其功效尚且能够如此。更何况是自心体性这种极为幽微之理,与断除迷惑证得真性之究竟佛道呢?
而我佛如来随顺于众生之根机,循序渐进善于诱导。最初以五戒十善之人天乘,接引劣根机的众生,以作为超越凡情进入圣位,了生脱死的前方便。若是根机稍微深厚者,则为其说四谛十二因缘,令其断除见思二惑,证得声闻缘觉之二乘果位。
若是大乘之根性,则令其发起广大菩提心,普遍修习六度万行,向上追求于佛道,向下度化众生。兴发无缘之慈心,生起同体的大悲。不住于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以及种种六度万行之事。度脱一切的众生,令其证入无余涅槃。不见有能度众生之我,与所度化之他人以及众生,而且连他们所证得之无余涅槃的寿者相也不可得。由于其能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相不执著,能施、所施和布施之事,三轮体空,是故能令尘沙惑、无明惑,也因此而消灭。随著其功德修行,以次第证得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菩萨果。以及全体彰显自性,彻底悟明唯心之旨,福德和智慧圆满,智德和断德究竟之佛果也。
又因为末世的众生,根机极为低陋下劣,如果不是仰仗诸佛如来洪大誓愿之力,决定很难在现生即得出离于生死轮回。由此之故释迦牟尼佛以大慈悲心,特别开启了一个仰仗阿弥陀佛的慈力以了生脱死之净土法门。只要具有真实信心恳切期愿,并且能够执持阿弥陀佛之名号,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其所修行的一丝一毫的世间善法,以及六度万行种种之功德,悉皆可以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此则是以自己的信心愿力,感得阿弥陀佛的慈悲加持,众生与佛彼此感应道交,必定承蒙阿弥陀佛之摄受。等到了临终之时,蒙受阿弥陀佛之接引,而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既得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则圆满脱离一切众苦,但受种种诸般之快乐,亲近就学于阿弥陀佛,参学跟随于清净大海众之菩萨,其证得无生而成就无上正觉之道,就如同操持左券而领取我们寄放之旧物。相校于彼倚仗自力以了脱生死者,其困难和容易就如同苍天和深渊之高低悬殊也。此外倚仗自力而修行者,百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两个即生便能了脱生死。以其必须要定慧全部具足,痴惑业力清净究竟,才可以如愿以偿。假使痴惑业力有一丝一毫尚未除尽,则生死轮回决定难以出离也。
若是仰仗阿弥陀佛慈悲广大之力,则只要信心愿力真实恳切,则一万人中也不漏失一人而皆得往生。其净土念佛法门乃是三根普被,利根钝根全部收摄。上根机者则能迅速证得法身,下根机者则可带业往生。释迦如来度化众生之心怀,唯有西方极乐净土法门,才能究竟舒展通畅也。由于其有如上种种的利益,是故古今以来的圣君贤相,杰出人士和英伟之人,莫不是自我修行亦度化他人,努力护持佛法而使其流通。以其能够暗中辅翼世间圣人之治理世间,明显地帮助改善世间的民情,消除祸乱于尚未发生之前,证得本自具有之佛性也。
近来的世道人心,每日每日趋于低下。人人各怀私我之见,彼此互相对立竞争。以致于刀兵战乱连绵不绝,无有一时的安定静谧。而在上有好争之执政者,在下者必定有更甚于此者。于是便有一班顽劣之民,尽去作土匪盗贼,放肆地去造作抢劫之事,惨毒伤害一般之生民。人们由于以恶业所感,上天便以灾害来相应,于是水灾旱灾疾病瘟疫,台风地震,种种惨烈之灾害,便频频地于各地出现,国运于是危难而岌岌可危,使得人人民不聊生,一般人即使想要从事拯救,可是却苦于力有不及。
唯有恳求当权执政的诸公,以及一切的同胞,悉皆能够本于忠恕之心,以实行慈悲之道。视一切的人民,皆如同胞兄弟,彼此互相扶助护持,勿要造作残杀伤害之事。仔细思惟善恶的前因与后果,必定要努力修德而实行仁义。利益他人者实在就是利益自己,不论是此生和他世,其获得的福报皆是绵延无穷。残害他人者实在是更甚于伤害自己,不论是现在或未来世,其痛苦的果报也是无穷无尽。与其逞意权势于一时,以致自己的神识受苦于长久时劫;何如用修习德行来毕于一生,以期望身心享受安乐于多生多世呢?
然而在凡夫地之人,尚未断除痴惑恶业,纵使能够生于人天道之中,终究不是究竟安隐之处。假使能够人人随分随力,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受尽此一生的报身之后,高登于西方极乐世界,如此方为最上的脱离痛苦之道。而身为堂堂的一个大丈夫,怎么能够忍受本自具有的佛性,常常被痴惑恶业所束缚,而受到生老病死之苦所毒害呢?
张季鸾先生,特别刊行中华新报,每日专门开辟一个专栏,以提倡佛学。举凡释迦如来应化之事迹,佛法正道之流通,信受佛法与毁坏三宝之罪福果报,修持佛法的广大利益。以及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之言论和事迹,随其方便而登载于报纸之上。冀望阅读此报的诸君,能够一同悟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道理。以便实行断恶修善,恢复本源心地之胜事。
我认为此乃是护国救民、正本清源之大道。因此将我们人类的天职,天地之化导育成,古圣先贤之心法,佛教的大纲要领,以及世间灾乱之所以开始,天下治平之所由来,撮取其简略者而言之,以贡献于当世具有智慧眼之高人。我所惭愧的是我的用词文字拙劣粗朴,不能够通畅地显发其蕴藏之奥义。然而其中的意义,绝对不是狂妄之谈或任意杜撰,实在是有可以取法之处也。
此外人生在于世间之中,其所资藉可以成就德行,通达才能,建功立业,以及一才一艺以养活自身家庭者,皆是由于文字住持道术义理之力,才可能得以成就。因此文字乃是世间的至宝,能够使平凡之人成圣,愚痴之人生起智慧。贫贱者变得富贵,疾病者得到健康安宁。圣贤的道眼法脉,流传而得之于千古之后。乃至于自身家庭所经营之业,可以遗之于后代子孙。如此种种之事,莫不是仰仗文字之力。假使世间没有文字,则一切的事理,皆不能够成立,而人类与禽兽便没有什么差异也。
文字既然有如是之功德,是故便应当珍重而爱惜之。我私自观见如今之人任意地亵慢污秽文字,简直就是以世间至宝而等同于粪土也。如此之人难道不会现生折损福德和寿命,来生变成愚痴而无知无识吗?此外不但是有形的文字,不可以亵慢污秽而任意遗弃。而无形的文字,更是不可任意亵污遗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若是不能接受而亲自躬行,则便成为亡八字也,无形之此八字既亡,则在生为衣冠禽兽,死后便堕落于三途恶道也,如此可不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