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的清明
文/张继光 朗诵陆溪
这个最美人间四月天里,天空下起了迟来的春雨,又是一年清明节,江南河岸杨柳青,带着一丝忧伤,空空的思念在心头。

早上起来,我打开手机在阅读散文,当我阅读到现代作家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心里涌出强烈的思念和一丝追忆的遐想。
我又打开日历,壬寅(虎)年三月初五是清明,我不由自主的开始怀念起家乡的清明。
清明节前一天我还在生产一线加班,大多数时间就在宿舍和公司两点一线,受疫情的影响,也无法从苏州到家乡两千多公里的路程,赶回去看望山上的高祖和爷爷。

老家的清明。是我心中难忘的乡愁,老家一般在清明节前就开始举行祭祀亲人了,每家都会选一个好日子到山上踏青。中国文化讲究尊老爱幼的传统,老家在清明节前要先去祭祀高祖。从上辈到下辈逐一进行为去世的亲人上坟扫墓。
上坟这一天,每家都把自家的锅碗瓢盆等用具带上踏青,拔一篮松毛(松树叶),把饭菜在山上做熟后,点燃香烟进行祭拜,祭拜之后,把松毛铺在名堂前(坟墓前的空地),开始吃饭,老家习惯把做好的菜,一部份分给亲人带回家吃。因为兄弟姊妹多,每家带的食物也比较多,吃不完,就分着回家吃,这样即不浪费粮食也很好的把踏青结束。

老家的清明。现在几乎老习俗离我们远去,新的习俗代替了老习俗。
现在家乡已经不去山上做饭了,把饭在家做好后,把熟食带上山踏青,也不用香烟了,在山里摘一束花或街上购一束花代替香烟,把坟墓打扫干净后,人也就离开了。

文明新风尚的提倡,说明我们人类在进步,好好生活就是对祖先最大的回报。
不管是老风俗,还是新风尚,清明节这天还是想踏青寻亲,看望一下远去的亲人是否安好。
审核/沈新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