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过河石垭口被改名的反思
龙光复
时值清明节扫墓,自驾车要经过过河石垭口,网上搜索路径,只见到过河寺。据此前行,所谓过河寺确实就是过河石垭口。
重庆市高新区虎溪街道编写的《溪流潺潺虎虎风》一书中,对过河石有多处描述:过河石的得名,源于下山古道中段有一块“河”对岸飞来的巨石,以巨石为中心建有观音庙。巨石飞来,只因一财主欲葬其父在此王侯宝地,因其德不配位,故天降巨石以覆之;观音庙也就应运而建。这个宣扬教化,警示后人的故事,使这一座山也叫做过河石,古道顶端被称为垭口。尽管那块巨石和观音庙都在六十多年前被毁损,但古道犹在,巨石旧址犹存,过河石和垭口的名字也从未有改变,早已刻进山民的心里了。

过河石垭口怎么会在地图上被改成过河寺呢?是谁独出心裁顺手一改呢?
这让我马上又联想到鹅公岩的故事。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鼎鼎大名,无人不晓。可有谁知道?鹅公岩本名应是鹤皋岩!
鹤皋岩之名,是前清道光年间号称清代唐伯虎的巴县名士龚靖皋取的。并亲题了鹤皋岩三个大字于岩上。岩上住有一群白鹤,正应了《诗经·小雅·鹤鸣》中的“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意境。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竟以讹传讹,被难以登堂入室的鹅公岩取代。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常见到鹤皋村等多处与鹤皋相偕的地名,数十年间,鹤皋之名逐渐被弱化、被淡忘,令人扼腕叹息!
曾有重庆市人大代表提案将鹅公岩恢复原名鹤皋岩。因寡不敌众,雅不敌俗,终究鹤不敌鹅,此提案未被采纳。
或许有人认为“俗”代表民众,“雅”不过是仕大夫的玩意儿,或者属于小资情调,借以倡俗抑雅。这恰恰是污辱民众,与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
鹤皋岩、过河石垭口惨遭改名的故事应不是个案。再联想到如今网络小编得势,所编文字文理不通的句子及错别字屡见不鲜;随手更改地名的事也时有发生。我还遇到过不懂诗词格律的作者扬言要对诗词改革创新!如此种种文化领域的乱象,是该出手整治一下了!毕竟,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倡导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正是加强文化自信的根基。
2022年4月5日(清明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