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扫,别样的情怀
文/六月荷
每到清明时节,风总是特别来劲,时常刮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花木失色;雨更是勤快,自古以来,就有“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说,今年清明雨更大,下的时间更长!真可谓:清明想清不清,要明不明!气温正弦波一样起伏不定,让人能在一天中尝遍春夏秋冬的体感!
春节过后,刚出去谋生的人们,因为一份思念,亦或一个心愿,又不得不千里迢迢,不辞劳苦地往回赶,只为感恩,只为不忘根系。一杯浊酒,一束鲜花,亦或一捆纸钱,一个跪拜,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和崇敬!

祭扫大军可谓浩浩荡荡,遍布华夏大地,我也毫无例外地列在其中。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正是清明节的当天,也是祭扫的高峰期。我们便早早地吃过早饭,带上祭扫使用的物品,冒雨驾车往“家”的方向驶去。
路上车多,道路拥挤,行驶非常缓慢,平时不到两小时的车程,走了近五个小时。打开车门,下得车来,老天爷依旧泪眼婆娑,天地迷蒙一片,似有不尽的悲切,欲待倾吐!老父母撑着雨伞,迎将出来,进得屋里稍事休整,便相互道起离情别绪来。

下雨无法进行户外祭扫,只好安心住下,静待次日进行。还好,一夜下来,老天爷满肚子的苦水终于倒尽,第二天清晨,东方便露出霞光。
我洗漱完毕,穿戴齐整,便绕着村庄转悠。村庄老了,房屋砖瓦已剥落,留守的都是半百以上的老人,满眼不见一个孩子,连鸡犬都寥寥无几,更不见往日的欢声笑语。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该走的,能走的都走了,集镇,县城,甚至一二线城市都有他们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村庄的消失,已无悬念,再过三二十年,我们的后代,除了给先人扫墓,看来还得给逝去的村庄祭扫了!想到这儿,我不禁悲从中来,我不知道,从历史的长河看,这些自然村庄的消失,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还是人们的一种过激行为?

“爸,吃早饭啦!”女儿的一声呼叫,打断了我的思绪。早饭过后,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带着鲜花,祭拜了列祖列宗并为他们扫墓!
返城途中,望着车窗外葱茏的树木和一闪而过的林立高楼,那生我养我的,现今已冷落、衰败乃至很快消失的村庄,还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无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