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诗人圆桌漫评”活动隆重启幕
总指导:皮旦管党生
创意策划:童年
本期点评诗人:叶冰
本期轮值主持:童年
授权刊发平台:国内各知名文学平台等
原创作品|乳房
叶冰
十二岁,
发现乳房有变化
,隆起
自己选两尺的确良,
裹紧
生怕招惹男生
异样的目光
十六岁,
进了兰州城
商场里悬挂的胸罩
让我脸红,
心跳加速
摸摸自己的确良里的乳房
忽然觉得被糟蹋了
我选择——
还双乳
一片宽松的天空
昨夜,看见摘除双乳的同事
我摸摸自己的
决定褪下胸罩,
让它彻底自由
诗人简介:叶冰,女,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香港《橄榄叶》诗报微刊主编。作品散见于《甘肃日报》《兰州日报》《天水日报》《楚天声屏报》《遵义晚报》等多家报纸和刊物。在2017年第二届“诗与远方”海上邮轮诗歌大奖赛中荣获新体诗二等奖。在第五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中荣获新诗一等奖。
(1)刘向东点评:只写乳房,不涉其它。这是本诗章法,沿主干无言外之意,意欲何为,还得慢慢品味。
(2)皮旦点评:本诗三层,层层有话。这样的诗,为了有话,所写之事不一定真实。然而,越真实,话越可信。
(3)梧桐树点评:女作者以乳房入诗,视角特别。认识乳房过程是女性意识的觉醒。美与自由也在书写中若隐若现。
(4)刘文书点评:女人,乳房如花。骨朵,含羞,绽放(尽管有的很含蓄,也挡不住凸现的美)都是女人的一个生命过程。宛若人生,彰显灵魂。
(5)达达点评:以乳房为诗写对象,乳房既是实体的同时也是象征的,是诗人对自身女性生命的深入体验。基本成立了,如有不足,则在不够开阔,所指有余而能指不够。
(6)罗宾汉点评:世界的本质以及艺术本源都来自细节。本诗貌似都是作者自己在说,其实作者在事实的背后,他没有说出什么,作者想告诉你的都在语言的背后。不是那种由此及彼的简单的比喻和象征,但象征和暗示无处不在。暗示了什么?你自己去读吧。
(7)郑海滨点评:逻辑思维上,稍微出了点问题,这个叶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用在形象思维上,值得参考。女诗人普遍的毛病就是不自知,需要我们男诗人指点。本诗“的确良”选得好,有历史,让读者看到了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可能是编出来的故事,但是让你相信了,相信了即为诗。
(8)三朵点评:这诗看开头句子,我不感兴趣。从第二句开始引人入沟,多亏就两句叫人不感兴趣。如果到三句,四句上,叫人还看不到照眼的光,估计就是错过多少读者。这是我上下打量后感触,算是成熟写手,笔下有节制。看中间,看结尾就不用再评论了。看开头那个控制节制,整首诗挑不出来毛病。不温不火的叫一首生花了。结尾很好。(9)蒋经玉点评:的确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算是奢饰品,为了遮羞(面子),叶冰用了的确良;后来发现胸罩更适合,似乎是量身定制的贴合,表明物质富有的阶段;再后来还以乳房健康,是精神上的自由,到了豁达层面。叶冰借用自身女性的生活生命体验喻了一个道理——人从幼稚到充裕到成熟的过程。有时人类所追求的,不过是极其不重要的一块遮羞布而已。好诗!
(10)张佩兰点评:这首诗关注了两点:1.女性性意识的觉醒过程;2.女性健康问题〈身体与心理)。简单解读。
(11)管党生点评:这位女诗人写得不疼不痒,纯属小感觉放大。建议讨论一代天骄薄小凉。对于叶冰本人,这是一种大的探索和促进;对于现代诗,我们要客观地分析,她的诗其实没有那么厉害,但引起讨论还是必要的。
(12)紫丁点评:才看到。我感觉只有管党生评到位了。其实一个十二岁女孩也会感觉乳房出现时的又惊又喜,她既害羞又傲娇。为什么不是特别复杂的事情呢?此诗没有深入挖下去,属于大众思路,而不是诗人个性精细化思维!
(13)阿季点评:我们除了写诗,更应该多一些思想家。作为有灵性之物的人,本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本该去思考人间这样的重大母题。看似一个写胸罩的诗,实际上折射的是整个人类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与欲望。手术刀总是锋利的,而人性又是充满缺憾的。因此,任何抛却了单纯的所谓深度剖析,都是值得怀疑的。鉴此,当受众面对一首诗时,其实,只要用心默念,就足够了!(14)刚子点评:此诗还可以再精炼些。很显然,这是一首好诗。然而,真正看懂的人应该不多。说到底,这首小诗是对人性的深度反思与探讨。
(15)水弦点评:很好的栏目,《乳房》塑造了青春萌动期的少女形象。采用通感和对比等手法,呈现了抒情主人公,生理和心理的微妙变化,其遮掩与坦露的羞涩矛盾展现逼真。
(16)李霞点评:感觉诗很一般。涉私不一定涉诗意,且这样的自由做作了。人是皮肤里的动物,更是衣服里的动物。讨论争论好。
(17)一怒为江山:诗意过渡非常自然,乳房是美好的,自由更加美好。此诗不是平庸之作。
(18)冯沛点评:诗人从年幼时的害怕害羞,到青春期的性意识觉醒冲动,再到成年后的返朴归真,即感悟之后呈现的率真,从小到大,从里到外,还一定程度反应了时代的发展及物质水平的提高给诗人灵魂深度带来的震撼。“的确良”这一颇具历史感、记忆斑点的寻常生活物品,令诗人反刍人生。诗人旨在借乳房这一意象,反映对人生的感悟。诗人看到同事双乳被切除后,顿悟外在的美丑已然不再重要了,从而毅然决然地勇敢甩掉“乳罩”这只禁锢灵魂的枷锁,回归人性本来面目。
(19)三犁点评:白话诗不等于白话分行,而诗意在于藏而不是露,白话诗难写就在于这个藏字上,此乳房虽过早发育但未藏好,所以无意!
(20)红柚点评:整个都是在进行心里意识流的描写,从青涩到夹生再到完全成熟,用很独特的方式写出了不同阶段对自由和美的追求,大胆地选用乳房作为题材,这是每个女性特别敏感和羞涩的话题,更彰显出对自由和美的向往。当然追求外界的认可和自我解放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越是简单粗暴禁忌的事物,越能产生共鸣。
(21)沈云点评:诗人借“胸罩”这个媒介,吼出了“人性本真”的精神生命价值诉求。(22)眉山阿恒点评:古今中外写乳房的诗词不少,多为母爱或情爱的具象。叶冰这首诗,从纯女性的角度切入,写出了不同年代性成长与性成熟的不同感受,最后归结为个性自由高于一切。(23)十品点评:如果《乳房》算诗,那么其中缺少的是诗意。女性发现“乳房”的三个镜头,应该有寓意和想象的,作者放弃了,直接而简单地平述过去,只是在心理上掠过“羞涩”“紧张”和“勇气”几个词意。好的题材,非常有诗意的题目,被作者写成平淡而缺乏诗意的长短句了。如果这首《乳房》不算诗,我则看好这里的最后三行,现实与想象突然拉开距离,这就产生诗意了。其中的寓意就是“自由”的多重意义,这时的“乳房”就不是原先的意思了,而是一种可以赋予多种象征意义的事物。我希望的这《乳房》应该是一首很好的诗,可惜作者笔力不够,丧失了表达的机会,只能成为这样一首平淡无奇的文本。
(24)阿严王枫点评;防疫服太重,很不舒服;胸罩太紧,紧到令人发疯。人要想从内心获得真正全新意义上的“释放”,就必须摆脱所有外在束缚。当然,尽管抒情总是普遍存在于人世间,然而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则是不抒情,更不张扬的。因为生活本身其实是没有必要张扬的,宁静方能致远。我相信,但凡正常人,谁也不愿意随随便便就把心晾晒在外头,无止境地接受所谓的风吹雨打。人的成熟是一个渐进的螺旋式递进上升的过程。色,在人生初期显然是不成熟的;色,用在那些该用的人身上就叫“需要”;只有那些足以令人反省、让人顿悟、照见高维心智的“色”,才是有存在价值的。“色即是空”,许多人并不真懂呀!(25)赖子点评:作者用三个场景,描述乳房渐进过程的三种形态,与自己的三种心态,不枝不蔓,冷静叙述,开始的束缚与最后还乳房以自由相对称,而中间以审美的方式品尝。细细考量,这何尝不是人的认知过程,不是人生经历呢!好的诗歌,便是初读如此,细读真的如此。
(26)DavidWu点评:一首短诗,一个女人的成长史。从少女到女人,再到有故事的女人;女人如花,从含苞待放到盛开,再到绽放;少女,纯净无邪,正所谓真水无香,女人,外表贤良淑婉,内心实则欲求活色生香!
(27)吕谦诗点评:乳房是女性身体的一部分,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美好象征。这首诗讲述了“我”与乳房的成长故事,是每个女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生命体验,是一个觉醒的故事。从“裹紧”到“褪下”,从身体的自由到灵魂的自由,从表达的自由到思想的自由,不仅是女人,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条通往自由的觉醒之路上。
(28)杨见点评:整首诗看不出诗意。小女孩身体的发育变化,对小女孩的心理冲击,好比沒有破坏性的地震。而诗里未能见到闪光的思想。
(29)诗画江南点评:《乳房》是女人的政治资本,更是对人性化的进一步探视。
(30)吕维东点评:此诗以乳房为噱头,博人眼球;虽由上半身部位而发,我仍以下半身诗视之。
(31)雪克点评:女诗人叶冰这首诗,坚决褪去乳房诗写的遮羞布,直接、坦诚并带出启迪。诗歌上半部,几乎是任何一个女人的经历;但下半部,恐怕更是一种跨越、解放,这种解放需要学识,更需要见识、胆识。最后三句,诗人的着力点在于关爱乳房、关爱女性健康。无疑,这目的达到了。
(32)林懋予点评:一首《乳房》,以小见大。反映了年代的阵痛,时代的变迁。诗句不在于多,在于意味深长;诗句不在于咬文嚼字,在于以清新自然蕴涵深意。
(33)庸子点评:我读叶冰的《乳房》,其实,前边的都是铺垫,起到推进诗意的意义。比如:12岁时开始有变化,16岁时的心惊胆颤,都是铺垫,是在将诗意推向高潮的铺垫,最终自然而然的引出最后的:“决定褪下胸罩,让它彻底自由”其中真意捧出,让人产生无限联想,这才是此诗的用意!
(34)老富点评:乳房本是女人私密部位,作者大胆揭秘隐私,言女人之难言,把自己对待乳房的过程,由羞涩到接纳再到关爱,表现了自己由封闭保守到敞开心扉的飞跃,见证了岁月变迁,历史发展,妙哉!
(35)走天涯点评:张力十足的诗句,寓意深刻的诗歌。
(36)一生有你(曹军)湘子文创点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7)放羊娃点评:青春是美好的花季,是少女拥有的纯情,如水之清撤,作者以髁露的直白,细心描述,超前的观点,灵活的写出农家少女的羞涩之体会,也是物质匮乏年代的写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农村,有块白的确良也就是白布很不错了,知道害羞的年龄!传统的家规,值得提笔来写,乳房由小到大,时代由贫到富,城市的发展胜与农村,进城看到乳罩,摸摸自己成熟的乳房,联想到内心深处的渴望,感慨中不缺少女的追求,也能读出母乳的甜香,女性的伟大,值得尊重和呵护,脱光了虚伪的内衣,谁都有肉体,只有真善美的人性,才能拥有幸福的爱情。诗虽然露肉,但内含深意,细读有味。(38)城春草木点评:乳房的变化史,也是一个人的成长史,生命的蕴积与衰败史。乳房,女人最为敏感,显著的特征,十二岁的时候,它是一个少女对身体微妙变化懵懂,初涩的开始,既有着诧异与惊讶,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羞涩,这样的“小秘密”当然是羞与人说的,裹“白的确良”,当然是为了防恶作剧的男生“使坏”,也是本能的自我防护。十六岁的时候,随着乳房的慢慢发育,看到商场里的乳罩,作者天性的爱美之心油然萌发,这是心理波澜的起伏,汹涌的暗流,击向礁石的细碎的浪花;就像黛玉临到怡红院时嗅着的花香,这是性意识的暗示与体内青春的骚动;中年之后,历经世事,有了释然与开怀,决定给乳房“卸装”,“还它彻底的自由”。这是生命的醒觉,观念的更迭,对身体与灵魂由压抑到舒展的慨然释放。拥有丰满的乳房是女人的骄傲,也是令人暗羡的,同时也是个性的舒展,生命的张扬。有人从中读出了“黄味”,有人读出了时代的变迁,也有人读到了如何爱护乳房的生理知识。而我却将其看作是一个女人青春由茂盛到衰败的过程,个性与自我意识的幡然醒悟。乳房与“我”互为身体,互为见证,互为成长,也互为秘密,互为怜惜,乳房的变幻就是生命的变幻,乳房的沧桑就是生命的沧桑
(39)杨建民读诗:诗歌写了乳房的变化史,也带出了一个人的成长史。一个女人生命的蕴积与衰老,跨越与解放,从乳房或许可以看出她的一世沧桑,以及个性与自我意识的幡然醒悟。乳房一直是女人引以为傲的部位。在文学作品里,“乳房”这个字眼是女性专有的,几乎没有用在男性身上。博尔赫斯《玫瑰色街角的人》写到一个男人临终时低声地说:“掩上我的脸。”他最后死在了那顶黑色的帽子之下,“直等到他的胸部不再起伏,他们才敢把帽子拿掉。”这里用的就是“胸部”。其实,“胸部”这个词男女通用,但“乳房”则多数用于女性。乳房的美学就是一种隐喻,一种意识形态。许多描述女性乳房的作品,几乎都触及女性的一种锐痛。一个女人,在游泳池的更衣间里,正在思忖着什么样的泳衣更能显出身材时,不期然而然就摸到胸前的一个硬块,“只花生米大小而已”,整个感觉和生活进程于是就此改变。西西的《哀悼乳房》和毕淑敏的《拯救乳房》,这两部小说读起来都太沉重,就因为她们触及了女性与生俱来的一种特殊的敏感。相比之下,西西的笔触更加老到,如同陈染曾经描述过的尤瑟纳尔:“所有属于女人特有的惊慌忐忑,忧愁迷惘,歇斯底里与非理性,在她那博大深沉、沧桑睿智的胸怀里包容得处乱不惊,滴水不漏。”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3秒后爆炸,上海有位诗人在一首诗里写道:“(麦考利夫)你迷人的胸罩被炸得粉碎”,诗人想到了人类,想到了女教师麦考利夫的乳房。粉碎的乳房于是成为人类失败的隐喻。比起“拯救”和“哀悼”乳房,这似乎更让人有一种挽歌式的悲怆。乳房的意义如此重要,让所有女人不得不格外珍惜它的存在。一位妇科医生郑重地告诫女人:女人身体的麻烦从来都不是小麻烦。在心理学家看来,女人的疾病往往裹挟着隐忍的心事,从而让许多女人都害怕了。从一个更大的意义上来说,乳房与女性个人的关系已经上升到美学意识形态层面了。多年前,许多人曾经叹服于一句广告语的创意:“做女人挺好。”在一个颜值就是正义的流行社会里,女人的性感表明了这是一种新的意义领袖。尽管在硅谷流行着一句话:“聪明是新的性感”,然而在多数场合,性感的女人总是能够一下子显示出她“打破主流社会边界”的难得程度。性感不是别的什么,它就是身体美学。希腊名妓弗里娜有闭月羞花之貌,因丑闻被告到法庭,辩护律师是雄辩家希佩里德斯。就在法庭即将审判己方败诉之际,情急之下,希佩里德斯急忙走到漂亮的弗里娜跟前,一把扯下她的胸衣,让她迷人的酥胸袒露在众人面前。法官看到这一幕立马就愣住了,哪里忍心判处其死刑,遂下结论:她是虔诚的。这是古往今来的一个奇判。希腊人肯定是爱美的,弗里娜以虔诚的性感感动了法官,不愿意鸩杀她。这不仅仅是造物主的美意,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个民族崇尚美的文化性格。这个例子,恰好印证了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里的一个描述:这类“浮士德式的生命”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它表明了一种“洪荒”式的“不可抑制的冲动”。美国作家约翰·威廉斯在他的小说《屠夫十字镇》里,写到妓女弗朗辛对镇上安德鲁斯说了一句话:“我喜欢你的柔软,趁你现在还柔软的时候。”这不也表明了那种诱惑和冲动么?女性的乳房让男人着迷,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即便是女性,也会因为她们自身的性感而发现了美学理想。谁不希望把自己装扮得性感一些呢?甚至有的女性还想到了裸体的快乐,因为裸体所展示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天然之境,在一种松懈和逍遥中展露出自由。正如本文开头引用的那首诗里所写的:“决定褪下胸罩,让它彻底自由。”从大量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作家们对于女性乳房的描述,有正面的,也有隐喻的。喜欢蒸气浴和温水澡的福楼拜,带着情色描写他在游泳时毛孔舒张的快乐:“我在浪里翻滚就像成千个乳房触摸着我全身那样。”他的裸体感觉就驾驭在对于女性乳房的美学享受上了。我九岁时从乡下来省城福州生活了一段时间,某个周日父亲单位组织去西河游泳。我一个小乡巴佬第一次看到一大群男男女女混在一条江里游泳,觉得好奇和惊讶。回来后父亲命我写一篇作文《在西河游泳》,我写了一句:“男男女女扑到水里,白花花的一大片,亮了一条江。”父亲得意得不行,拿给同事们看,结果我捞到了一个外号:“小封建”。时至今日,我还为少年老杨当年写的这几句话,感到有些志得意满。只是当时年少,不知道有“美学”这个字眼,至于对乳房的感觉,那就只能成为后话了。(40)月牙泉点评:这是一首女性意识很强的诗歌,美就是自然与自由,这正是这首诗所隐含的意义。(41)何岗点评:书写自然,表现人性的变化,语言朴实,思想性、隐喻皆有所指,引发人很多思考,我认为是一首视觉独特的好诗!
●女诗人叶冰剖析《乳房》:写《乳房》这首拙诗,是因为一分真实的感触带给我的启迪,一分思考,一分表达。看见曾经一起打打闹闹,开朗活泼的同事,因为得了乳腺癌,不得不摘除乳房。当她看见昔日好友躲避的目光,那份无助的心态,那种伤感的情怀,令我沦陷,让我沉思。想想一路走来的生活,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小时候乳房这两个被人藏在帘子后面羞于启齿见光的字眼,它带给我们的是多么可笑的认知。乳房在城市我不知道城里人是如何看待的。在我们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一个个如花似玉的花季少女,都是羞于提起乳房的,而且还愚昧无知不让发育的乳房长大,总以为扁平的,看不见乳房是好的。如果有个高耸圆润的乳房很让人羞怯,还怕好事痞坏,爱搞恶作剧的男生在你后面瞎喊,捉弄你,那谁谁谁,奶奶大,奶奶大。就更觉得羞涩了。吓的女生们都不敢挺起胸走路,以至于好多女生含着胸走路,最后让乳房捆绑式生长的愚昧无知状态!就像我诗中所写一样,为了不让乳房看着明显,惹来男生异样的目光,自己偷偷的找二尺布缝个自己认为的绑带,捆紧。说实话,这个绑带带着真难受,捆的让人喘不上气来。社会在飞速发展,乳腺癌也频发,梅艳芳,姚贝娜,我的同事都得了乳腺癌。以前总觉得乳腺癌离我们很远,谁曾想乳腺癌其实就在你身边,乳腺癌不会因为你是明星或者素人而区别对待。而且拒统计,截止2020年,乳腺癌已发展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大杀手。尤其是我国乳腺癌发病群体有所增加,达到了457万,占据全球16%。乳房不仅是女人哺育孩子的粮仓,而且更是女人成熟魅力的标志。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女人的乳房!尊重女性的隐私。女人如何健康正确的穿戴胸罩,呵护乳房。关爱乳房,关爱女性健康,这是我写这首诗的初衷。也是我所要表达的主题!这首诗所写的,是我真实的经历,从懵懂无知的束缚,到考上学走进省城看见胸罩的惊讶,惊喜。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切都觉得那么新鲜,好奇。才知道,乳房原来可以用如此漂亮的文胸来呵护装饰,乳房并不是见不得光的字眼。提到乳房并不是以前大家认知的很流氓,相反,乳房是女人一种成熟的美的体现!是见得光的。不应该让羞涩、愚昧无知的观念,当做耍了流氓的借口。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病,记得一个中医给我说过,不要穿捆绑束缚的内衣内裤,因为有些女性为达到塑身目的,天天穿捆绑束缚的内衣内裤,这就让很多女性患上了腰痛,乳房肿瘤。试问你不给庄稼自由生长的空间,庄稼能长的标致完美吗?那一定是歪瓜裂枣的,人,跟庄稼一个道理。让一切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给足自由生长的空间,这才是真正的解放。怎样才能做一个知性成熟,有知识的女姓,也是一种人生向往吧!不论是写诗,还是写文章,我认为能带给人启迪,带给人思考,能带给人正能量,向上力量的就是好的!当然,写作水平和一个人的知识素养及艺术认知也很重要!謝謝大家!
●童年献芹:认真品读完叶冰的《乳房》,我的头脑里立马就蹦出三个汉字:势、力、美。先讲“势”。势的本义指某种惯性的力量趋向。诗人的势,其外显特征常常表现为狂放不羁的个性与气势。公允地说,叶冰的《乳房》不缺“势”,只是显得过滥,没有处理好一个"度",可惜了;再谈“力”。现代诗之所以好看,主要仰仗文字背后呼之欲出的力,比如:复合诗性张力、灵悟力、社会针贬力、神祇力、人文审美力等。不客气地讲,从《乳房》溢出的这种“力”即便有也太单薄了些啊!你必须要知道,当下新冠病毒变异株早都出来害人了,你怎么还傻乎乎地指望喝白开水防疫呢?!最后聊聊“美”。诗之美,美就美在卓尔不凡的发现。然而,直觉告诉我,《乳房》前7秒给我的最初印象不是美,而是歇斯底里的一股戾气。这种致命的戾气,着实让挣脱了羁绊的灵魂又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殊不知,艺术创作者唯有"澄怀",才有可能“象味"。不知内敛,劝你莫谈艺术。愿与诸君共勉。童年觉得,关于中国现代诗的讨论,我们还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