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闺中佳丽一一葫芦寨
葫芦寨,地处鸟蒙山深处,赤水河西岸的桑木河上游。因悬崖边上,有一石峰,峰上绿色葱葱,远看如细颈葫芦。峰后有一小寨,住着二三十户农家,故名葫芦寨。
葫芦寨一带高岩耸立,峡谷幽深,河流弯曲。雄壮中带几分柔美,是一个藏在深山的佳丽。葫芦寨是老鹰岩大峡谷风景区的一部分。
葫芦寨风光美食有四绝,让我一一道来。
绝色美女五台山。五台山地处葫芦寨东面,高耸入云,山上种满果树。春风一吹,满山姹紫嫣红,犹如一位俊俏美女的脸蛋,那么鲜,那么嫩,那么粉。假若用手指一弹,便会破皮,流出鲜香的汁水。山下左右两条小河,象水晶打造的项链,挂在美女项上。交汇处的万寿桥,如一把长寿锁,古色古香。下游百多米外的葫芦峰,就是一颗璀璨绚丽的翡翠项坠。不饰雕作,天然浑成。
万寿桥是一座拱型石桥。桥拱正中,悬挂一把斩龙剑。桥坚石是一条巨大石龙,雕刻精美的龙头向着上游,象要呑掉汹涌而来的河水。桥面正中竖着高一丈有余方石碑,远看如弯弓射日,十分壮观。站在桥面向东看三河汇流处,有清有浊,泾渭分明。向西看,河水在古木森森,藤络摇坠的石谷中湍急而去,在礁石上撞起雪白的浪花,声若雷鸣,形似玉龙狂奔。看着胜景,想起一件悲壮的历史。三河汇流处是附近几个乡镇的交通要道,历来在两岸最窄处架几桥长木条作“桥”,大水一冲,便“桥”毁人亡,历史上不知失去多少鲜活的生命。清朝时,连修两次石桥都被洪水卷走。一九一二年,葫芦寨王佐均、王佐清兄弟以田产抵押借贷,募捐修桥,选址在两岸巨岩高处作桥基建桥。桥高八丈有余,长五丈八,宽一丈二。桥通后,百里以内山民汇聚踩桥,热闹非凡。但断了藏在下游黑塘旮的吃尸恶魔的生活之源,便趁洪水爆发时,堵在桥下,洪水从桥上翻过。二王与附近山民见状奔来,跪在桥上向老天呼救,誓与大桥共存亡。突然,雨幕中一记火闪,半空中一声炸雷,地动山摇,霎那间,洪水退去。第二天,下游几十里外的九溪口一带,还见半河血水,睲臭难闻。
葫芦峰后,两岸悬岩刀削斧劈。峡谷中一个黑潭,深不知几许,当地人称黑塘旮。只见河水来时,被吸入潭中又打几个旋窝汹涌而出,冷气逼人,毛孔悚然。仰眼向上,只见一丝光线,非子午时分不见曦月。偶见一苍鹰从空中一闪而过,发出凄泣的叫声,阴森可怕。在盛夏时幽静清凉,约几个朋友来到此处垂钓戏水,则清爽无比,韵味无边,世尘所有烦恼皆忘。

走在山间小路上,时不时会听到一阵“叮叮当,叮叮当”的铁器敲击声。一个背着平底背篼,上口放着一个小竹匾,竹匾中有一大块琥珀色麻糖,这就是走村窜户卖麻糖的小贩。麻糖散发出诱人的玉米清香,它不但是小孩的最爱,也是大人们最喜欢的零食。一听叮当声,就直呼“这点,这点”。麻糖是葫芦寨特产,方圆百里都很出名。所以山民常戏称“麻糖匠,乱搞糖”。葫芦寨麻糖,精选颗粒饱满的白苞谷,脱皮浸泡后,用石磨磨成浆,高温过滤,加麦芽水搅拌熬制而成,用小铁锤和弓形铁钻敲成碎块出售。精品是脆糖,它用麻糖在蒸汽上烘软后反复拉扯而成。外形象一把把面条,里边空心,入口即化,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
葫芦寨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景色宜人,不但饱眼福还饱口福,连生活都是甜的。

喻永刚简介
喻永刚,男,73岁,四川省古蔺县人。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四川省作协会员,省民协会会员。出版诗集十本,写诗一万多首,写散文近一百篇。

《九江文学社》微刊编委会成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顾问:杨成贵 丘新梅 余斯文 傅塘根 沈志昂 许峰 李延录 倪金茂 张晓元 刘长江(通辽) 丘昭骏 李小燕 郭仁炳 徐和勇
顾问:刘长江(四平),易顺天 张升 马艳峰 吴生泉 王述成 王勤 王长顺 徐明 郭洪森 叶新华 王立田 肖海玉 杨成宝 尹连荣
微刊主编:洪新爱
微刊副主编: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微刊编委: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吴生泉 肖海玉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胡杨 徐明 尹连荣 张丽贤 朱德天 张安敏 石慧
组稿:放飞 石慧
编辑制作:杨柳风 一束暖阳
九江文学社
微刊编辑委员会
202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