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0年的那只战鹰/一寸山河一寸血之二
——陈昌华朗诵诗选
原创 陈昌华 诵读 凌云
音乐设计合成 韩英 制作 一方文化
1940年5月28日早晨,
成都的上空血雨腥风。
32架日军轰炸机,
像一群凶残狰狞的恶鹰。
五场短兵相接的血拼,
中国没剩下一只战鹰。
敌机才这样肆无忌惮,
要把成都再次浸入血泊之中。

出乎敌我双方的意料,
一架战机冲进了机群。
它左冲右突,上下盘旋,
犹如杀进无人之境。
两挺机枪的微弱火力,
打得敌机直冒火星。
只身怎能斗过群狼的凶恶,
鸡蛋怎能碰过石头的强硬。

势单力薄的那架战鹰,
对准一架敌机迎头俯冲。
他宁可自己粉身碎骨,
也要和敌机同归于尽。
敌机驾驶员吓得魂飞魄散,
一个翻滚逃脱了性命。
32架敌机轮番猛攻,
要把那架战鹰围歼在空中。

我们的战鹰犹如神助,
以一挡十,毫不怯阵。
这是世界航空史的奇观,
这是中国空军不屈的象征。
神奇的战鹰突出了重围,
毫发未损,死里逃生。
32比1未分高下,
1比32笑傲长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来自日军拍摄的视频。
本想为日本空军树碑立传,
却留下了中国空军英勇的身影
那是一架航校的教练机,
是中国空军唯一的幸存。
在国难当头的生死时刻,
它仍履行着最后的使命。

风萧萧兮易水寒,
中国还有赵子龙。
空中有几十位战友庇佑的英灵,
地上有几十万同胞注视的眼睛。
当年驾机的那位李教官,
留下的日记千古传诵:
“我的学生都战死了,
现在该我这个老师上了!”

没有眼泪,没有壮烈,
没有诀别,没有悲愤。
只有从容不迫的平静,
只有视死如归的淡定。
一群鹰没斗过一只鹰,
一只鹰打败了一群鹰。
李教官用一场新的长坂坡空战
告诉世界:中国必胜!
2016年8月28日

(作者:陈昌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宝安风》杂志社社长,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现任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作品曾见于《诗刊》《解放军文艺》《飞天》《青春》《牡丹》《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出版诗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文集《企业常青藤》。主编《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绽放的簕杜鹃——深圳新诗选》五集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18集电视剧《白居易》制片,打进好莱坞的第一部中国电影《砚床》制片主任。)

(朗诵 :凌云,本名单慧生,现居辽宁沈阳。辽宁朗诵艺术协会理事。辽宁电视台金话筒艺术团团长,沈阳和平区戏剧家协会理事,酷爱朗诵艺术,多次获奖。长期活跃在省市舞台,深受人们好评。)

(音乐设计合成:韩英,辽宁省朗诵艺术协会监事,和平区戏剧家协会监事,沈铁艺术团演员,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指导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