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丰苑的红马甲,春天里的一朵花
文/云娟
3月25日,在家隔离的第三天上午,丫头让我去居委问问,隔离证明怎么开。
外面的雨不停地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给隔离的日子又平添了几分忧愁。我戴着口罩,撑着伞步入了雨中。
小区像个大花园,红彤彤的茶花、海棠花,黄灿灿的油菜花、迎春花,还有一簇簇粉红的樱花,一支支紫色的紫荆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无忧无虑地沐浴在雨中。风也没心没肺地跟着凑热闹,一会调皮地把花朵推向东,一会又把花朵推向西。哎,它们哪知道我们人类此刻正在经历着什么?

居委门口,几个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雨中不停地忙碌着。有的在大门口接快递,有的负责递进来,有的忙着登记,有的按楼栋号往货架上摆放……
走进居委,被告知隔离证明需要网上申请。出了居委,我已经成功扫码成了一名志愿者。
报名第二天,小区全民做核酸。一向路盲没方向感的我,却稀里糊涂被安排做起了楼栋引导员,和一个搭档负责带领十一个楼栋居民排队前往指定地点做核酸。

穿上红马甲,浑身像打了鸡血,心潮澎湃,感觉走起路都带着风。在还没叫号之前,我和搭档的小帅哥肖梁晨,拿着小区里面的方位地图,一边看一边找,先将这十一个门洞的位置逐一熟悉了一遍,防止叫号的时候浪费时间,误事。
一个楼道12户人家,除了上海本地的,还有外乡租客。核酸引导群一旦叫到号,我们就得排好队出发。但是,每家每户人员必须到齐才能走。由于喇叭不够,只能靠人工嗓门喊,可是,上面的住户有的听不到。按门铃,好多门铃又坏了。为了赶时间,有的楼栋得一层一层往上跑,一家一家挨户敲门。
“大家戴好口罩”,“排好队,人与人之间间隔一米以上”,“打开健康云,更新二维码保存”……每次将一个楼道的居民叫下楼后,这三句话是必不可少的。
下午三点左右,大家陆陆续续完成任务回到做核酸的广场,然后台阶上席地而坐。一脸疲惫的志愿者们,为了自身安全,有的穿着一次性雨衣,有的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面罩和手套,加上气温有些高,六七个小时忙下来,一身的汗。
阳光下,那一长排或者一长行的红蓝相间,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尤其耀眼,可以算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后来的日子,疫情一天比一天严重,政府要求居民做到足不出户。但是,一些喜欢自由天性散漫的居民却很难到,依旧我行我素走出来聊天、散步。没办法,小区只得安排志愿者包干楼道进行看管。164个楼道,我和同楼的一个妹妹龚燕凤,成了其中三个楼道的包干员。
建群,让这三个楼道的居民扫码进入,以便日后的管理与沟通。大家不能出门,有啥需求,疑问,可以群里探讨解决。不管是发放物资,还是帮忙联系快递,或者是引导做核酸,每一次听到的的那一句“谢谢!”“辛苦了!”心里都会暖上半天。

张杰和猫大人,两个年轻帅气活力四射的大男孩,是我们一群红马甲的领头人。他们处理起事情井井有条,面面俱到。包括小区164个楼道,近两千户人家的吃喝拉撒,都要去操心。
小区从3月22号开始突然被封。随着隔离的日子一天天地增加,基本家家都会有缺米缺面缺菜的现象发生。家有小宝宝的,有的还会缺奶粉以及尿不湿。这些物资不仅外面买不到,而且价钱还不是一点点的上升。这个时候,我们红马甲的领头人张杰便想方设法联系外面的货源,一次次组团购买,比如,鸡,蛋,羊肉,猪肉,蔬菜……还有消毒液之类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区居民生活上的困难,也得到了我们红马甲和广大居民的一致认可与称赞。

一个好的领头人何其重要,他的一举一动无形中影响了一大批人,就像一束光走到哪里照到哪里。小区的红马甲从最初的几个几十个,慢慢增加到了两百多。熟悉的名字里,除了张杰,猫大人,还有,陆志刚,陆建华,郭队长,真真,圆子,春雨,春玉,马立豪,翠翠,旺旺,上官若萱……
两百多志愿者,虽然住同一个小区,可能平时很少有过交集,很多面孔都是陌生的。但是,自从穿上了红马甲,一下子便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变得特别亲切,如同一家人。虽然都戴着口罩,可能面对面分不清谁谁谁,但是,我们只要走在小区,看到红马甲,都会主动微笑打招呼。

谁说我们红马甲不怕病毒,我们红马甲也是人,上有老下有小。但是,没有红马甲的话,测核酸的时候谁引导,谁扫码,谁负责维持秩序?没有红马甲的话,快递来了,谁接收,谁派送?没有红马甲的话,谁管你戴没戴好口罩,谁管你四处闲逛,会不会感染上病毒!
可是,谁又叫我们今生有缘同住一个小区呢。怎么说,也是邻居。在可恶的疫情面前,我们更应该团结一心,携手共同战胜病毒。重新回到以往的欢声笑语,一片祥和温馨的景象。
当听到某某小区,因买不到菜,买不到生活用品而无助的时候;当听到某某小区,因缺少志愿者,快递到了没人送,出现混乱,经常丢件的时候;当听到某某小区因为疫情严重,大家都不愿意出来做志愿者的时候……我真的为我们这个小区而感到高兴,为自己身在这个小区而由衷庆幸,更为自己是红马甲的其中一员,而感到无比自豪。
“一群人一条路
坚持一直走下去
在一起不容易
相守更加了不起
一群人一条心
再苦再累也愿意
在一起不容易
点亮生命不放弃
不管多少风雨
我们迎风前进
不管多少失败
我们永不言弃路……”
《不放弃》这首歌,以前听了真没啥特别感触,自从小区封控,加入了红马甲行列,每次听了,都特别激动感动,心潮澎湃。
希望我们小区早日清零,早日解封。出去拥抱美丽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早日能够摘下口罩,近距离地闻闻花香,呼吸一下我们齐心协力赶走病毒后的新鲜空气。希望我们美丽的魔都早日战胜病毒,回到曾经的车水马龙。希望祖国繁荣昌盛,每一个角落都是安全的。



【作者简介】
云如月,姓云名娟。江苏泗阳人,定居上海浦东。《华夏精短文学会》会员。
曾有零星小文发表于《德州日报》、《德州晚报》副刊、《精短小说》。喜欢天马行空地想象,喜欢天南海北地游走,喜欢随心所欲地拍摄……


《小楼夜听》平台人员组成
顾 问 李葆国 (武城)
诗词顾问 王跃华 (禹城)
印章篆刻 姜宝兵 (禹城)
社 长 小楼夜听(平原)
主 编 王志刚 (武城)
散文编辑 范凤仙 (德州)
诗歌编辑 西北狼 (新疆)
诗词编辑 李永才 (禹城)
小说编辑 东海风 (山东)
朗诵团长 王婵娟 (禹城)
朗诵副团长 朱小平 (安徽)
宣传部长 玉 (辽宁)
制作部长 胭脂红 (山西)
制作团队
韩志梁(禹城) 贾甜甜(禹城)
王 燕(平原) 许 珊(平原)
东海风(山东) 宋香洁(禹城)
【小楼夜听】平台投稿须知
1、《小楼夜听》为纯文学微信平台,热爱生活,颂扬新时代,传播正能量。来稿需注明是否原创,切勿一稿多投,若再投他处,请事先与社长联系;拒绝抄袭,文责自负。平台对选用稿件具有删改权。
2、 体裁为短小说、散文、诗歌、古体诗词5首;所 有体裁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
3、投稿前请作者自己必须修改好文稿:错别字、标点符号等,否则不予刊发。
4、文章发表一周内,打赏累计20元(含)以上,80%以微信红包方式发给作者和主播(作者、诵者各半),20%留作平台运转之需。
一星期后的赞赏不再发放。赞赏自文字发表次月的15号统一结算发放。
5、作者可自己或委托他(她)人诵读稿件,将作品及录音文件发送至平台编辑(录制文件为 mp3或“荔枝”录音)
6、投稿即视为接受本平台规则,小楼夜听对所用稿件有最终解释权。
欢迎朋友们关注,小楼夜听,晚间相约。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sdpyw689
投稿邮箱:1275634494@qq.com;
欢迎投稿。




【编辑制作】 东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