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白杨镇中学一校两院的格局一直限制了学校的发展。两校区教室及教师办公室、住室,房屋都很陈旧,不少房屋已是危房。另外,西校区校园面积不大,空间局促狭小,操场及学生其它活动场地都不具备。鉴于此,由白杨镇办事处领导牵头,白杨镇中学决定另择地重建新的学校。当然,要建新的学校,面临的困难相当多,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选址、征地、筹集资金,是三个最大的难题。
时任白杨镇办事处主任的孟文献同志,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胆魄,以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勇挑起了这副重担。

首先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校址。因白杨街共有五个管理区,各管理区的干部群众,都希望新建的学校离自家的门口近一些。孟文献同志是白杨二管理区人,他本可以争取将学校建在二管理区的地方。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综合了全街多数干部群众的意见,将新校址选在了五管理区的地方。将新校址选在这里,主要考虑的是这里辐射面大,附近白杨镇所辖村庄比较多,便于这些村子的学生就近入学。而二管理区靠近伊川县地域,距白杨镇中心位置要偏得多。听人说,当时孟文献同志曾遭到二管理区一些不明事理的群众的诘责,但老孟同志始终没有把这些难听的话记在心里。

校址选定,如何征收到计划的四十亩的土地呢?这又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因为要征收的是农户的责任田,牵涉到的有好几个生产队。针对这个问题,孟文献同志利用不同场合,向群众阐明集资建校的意义。他会同各管理区的干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通过各管理区就近调地换地的办法,最后解决了征地这一难题。为征地,孟文献同志和其他几位办事处干部分头动员,召集各管理区干部群众开会多达几十次。为此他费尽了口舌,磨破了鞋底。

在建校资金筹集方面,孟文献同志和当时的白杨镇教育组组长一道,积极向宜阳县教育局申请建校资金。他的诚意,得到了时任县教委主任马少轻的认可和支持。很快,一部分的建校资金便落实到位。但这些来自县财政的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建校所需。孟文献同志又和其他干部商议,决定发动群众进行捐款助教活动。他们向白杨籍在外工作的人员发信致函,诚邀他们为家乡教育增砖添瓦。在白杨街,他们又号召各位乡贤解囊助力白杨教育的发展。经他提议,在白杨教育系统内部,也举行广大教师义务捐款的活动。我记得一般的老师,每人都是捐款五百元。要知道,那时我们每个月的工资仅有区区一百多元,还时有拖欠。

这样有了征地和资金的保障,从一九九八年春天到一九九九年秋季,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白杨镇一中四层高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学校建设开始形成规模。新的学校位于白杨街西北方向的位置,坐西向东。初步建成了主教学楼一栋,办公楼和学生公寓楼各一栋,并建有学校大门和门卫室等。学生从一九九九年秋季学期开学即入驻新校址学习,从此结束了白杨镇中学一校两院的历史,也掀开了白杨一中争创豫西名校的新篇章。

谷全水校长是我到白杨镇中任教后的第一任校长。他担任校长始于一九八六年,一直到二零一零年卸任,时间长达二十四年。这样长的时间里,在一个学校任同一职务,这在全县教育系统恐难找出第二个人。谷校长也是学校搬迁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为学校发展,他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可谓劳苦功高。迁入新校址以后,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虽然三栋功能楼均已建成,但各种配套设施都还不到位。尤其是缺乏扩建所用的后续资金,各项工作进展缓慢。谷校长不畏困难,他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一道,想尽各种办法,协调社会力量,进一步推进建校工作。在迁入新校址十多年的时间里,他组织师生平整了校园和操场,植树绿化了校园,硬化了两个水泥操场,建成了校园多个花坛,使白杨一中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园式学校。在他即将卸任之时,又争取建成了另一栋学生公寓,从根本上解决了寄宿生住宿拥挤的问题。 
随着干部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二零一零年秋季,李站立同志到白杨一中担任校长。他到任时只有三十来岁。他年轻有魄力,在他的带领下,白杨一中各项工作高质量向前推进。他还先后硬化了校园广场和操场的大部分地方,使师生的活动场地大为改善。在他担任校长的三年时间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三年三个台阶,毕业班每年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都居全县同类乡镇学校之首。
二零一四年,李辉同志接任白杨一中校长,他虽任期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也为白杨一中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任时,学校新建了青年教师公寓楼和学校综合楼,添置了体育器材。在李辉同志担任校长的这两年里,学校中招成绩再攀新高,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零一六年新学年,周伟国同志接任白杨一中新一任校长。随着国家教育形势的走好,我校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周伟国同志担任校长的四年时间里,适逢学校进行“均衡”创建及迎验工作。学校先实施了校园亮化工程,将原来的花坛花池拆掉,用彩砖硬化了教学楼前的场地,然后在校园南半区修建了文化长廊,并对各功能楼统一进行了外粉刷。另外,还新建了停车棚、热水房等配套设施。这期间,学校不但通过了“均衡”验收,教育教学质量持续走好,九年级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数,两次突破了百名大关。
时光如歌,岁月静好。二零二一年新学期,李正军同志成为白杨一中现任校长。他熟悉学校环境,业务能力强,务实创新,真抓巧干。在短短不到一个学年的时间里,学校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从根治楼顶漏水到进一步亮化楼房外墙;从硬化治理校园卫生死角到种植景观树木;从抓师生德育建设到抓教学常规的落实,他都亲历亲为,督促检查,定期总结。他还十分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他采取了“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他倡议和附近多所乡镇学校举行连片教研活动。他还精心组织,安排数学学科全体老师,到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一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学活动,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岁月流逝,流出一缕清泉,流出一阵芳香。这些年里,一批又一批的特岗教师像一股清流,汇入我校的教师队伍,我校教师结构年龄偏大的现象正在逐步改善。这些青年特岗教师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成为名师。他们正在从我们这些老教师手中,接过并挑起白杨一中教育教学的重任。抚今思昔,我只能发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慨叹了!因为近些年教师调整比较频繁,调出和调入的教师人数较多,变化太大,恕不在此一一列举其姓名。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向所有为白杨一中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校长和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足为道,但我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白杨的教育事业。回首三十年,根植白杨一中,抱朴守拙,我无怨无悔。百年载风雨,培育桃李满园。谨以此文贺白杨一中百年华诞,并期盼继续谱写新百年绚丽华章!

作者介绍:刘志敏,任教于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一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创建有微信公众号“乡土文学 白杨礼赞”。人生格言:路虽远行则至,事虽难做则成。

朗读者介绍:郝玉华,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喜唱歌,好旅游,嗜播音,用声音传递正能量,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