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记
文/邹长森
春天的脚步已至晚春,才到了清明节。在这个怀念双亲的日子里,我回到了久别的家乡。所有的树都是嫩芽初上,叶子冒出来了,但未长大,如婴儿的肌肤,娇嫩可爱。河边的柳树长的快,已成一片绿云,刹是优美好看,如美女婷婷玉立,那柳条如长发飘飘,美的心醉。
家乡的风轻柔地拂过我的脸,像久别的亲人。河水流淌,清亮甘冽,绕过高山,穿过沙石,流向远方。
这里的面貌改变了许多,有的地方变得好了,有的地方却物是人非。
山间公路硬化了,车行其上,很是平稳,下雨的季节,也不担心烂泥粘轮。走在上面,感觉舒服可心。这路,如果放在三十 多年该有多好!那时村里人多,你来我往走的是石渣土路,我们又如何改变?
现在路好了,我们也人到中年,往日的喧闹不复存在。上年纪的长辈一年年故去,草青草枯的一年年,有多少惆怅和感叹在心中翻滚。岁月,真的不饶人,所有的人都逃不过时间的洗礼改变。

老屋早已没人居住,寂寥的矗立。曾经的人声喧哗不再,只有屋前的桃树、梨树依然每年开花, 那么忠实,那么有情有意,“忘不了故乡,年年梨花放,染白了山岗,我的小村庄”, “摇摇洁白的树枝,花雨漫天飞扬,“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感谢你们的陪伴,让老屋不再孤单!
目之所及,思绪万千。著名作家余秋雨写过这样一篇文章《生命如一树花开》,里面有这样的词句: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就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就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
很欣赏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场虚妄。其实,经年过往,每个人何尝不是在这场虚妄里跋涉?在真实的笑里哭着,在真实的哭里笑着,一笺烟雨,半帘幽梦,有许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不是不寂寞,只是不想说。于无声处倾听凡尘落素,渐渐明白:人生,总会有许多无奈,希望、失望、憧憬、彷徨,苦过了,才知甜蜜;痛过了,才懂坚强;傻过了,才会成长。
生命中,总有一些令人唏嘘的空白,有些人,让你牵挂,却不能相守;有些东西,让你羡慕,却不能拥有;有些错过,让你留恋,却终生遗憾。
在这喧闹的凡尘,我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也许是一座安静宅院,也许是一本无字经书,也许是一条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驿站,为了将来起程不再那么迷惘。
深深懂得: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符合想象,有些时候,山是水的故事,云是风的故事;也有些时候,星不是夜的故事,情不是爱的故事。
生命的旅途中,有许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许多事看着看着就淡了,有许多梦做着做着就断了,有许多泪流着流着就干了。
人生,原本就是风尘中的沧海桑田,只是,回眸处,世态炎凉演绎成了苦辣酸甜。盈一抹领悟,收藏点点滴滴的快乐,经年流转,透过指尖的温度,期许岁月静好。
这一路走来,你会发现,生活于我们,温暖,一直是一种牵引,不是吗?于生活的海洋中踏浪,云帆尽头,轻回眸,处处是别有洞天,云淡风轻。
做错了,改正一下;伤心了,痛哭一下;厌倦了,回望一下;活累了,休息一下;绝望了,无奈一下。
有时候,失望,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才会失望。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幸福,因为还有令你遗憾的事情……
此刻,我半百人生的领悟,清明节的怀念,似乎已被作家余秋雨洞察了,所有的心心念念,所有的依恋不舍,都如漏斗里的细沙在岁月的长河里滑落,无可改变。离开,不是抛弃所有的过往,离开,其实从没有相忘!生与死,苦与乐,都是人生的必然的体验,每个人都是人间的过客。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此刻,我与双亲近在咫尺,此刻,我们在心中隔空对话……
作者简介:

邹长森,凤县商工局干部,凤县作协会员、秘书长,凤县摄影协会会员、凤县书画协会会员,宝鸡作家协会会员。有散文在《宝鸡日报》、《秦岭文学》、《宝鸡作家》、《米》、《山溪》《凤县文艺界》报刊及都市文苑等微信平台发表。写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反映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努力描绘新时代的新生活,新气象,新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