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上下杭

福州上下杭(俗称双杭,杭为航音衍化而来)位于台江区的三通路,由台江的上杭路、下杭路及附近街区组成。这里是台江商贸最初发源地 ,当年福州的商业中心和航运码头,曾经商帮云集,名店林立,繁华无比。宋代诗人龙昌期《三山即事》诗“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市垂帘;巷烟巷陌青榕老,白露园林紫蔗甜”说的便是当年上下杭的兴盛和繁荣。
哪天我和战友到达上下杭,大约在上午八时。或许是尚早的缘故,游览区内并没有多少游人,铺着青石板的长长街面上如处子般恬静和安宁。战友是福州本地人,从小生长在上杭里,他说上下杭目前尚未修膳完毕,不是节假日白天游人不是很多。到了晚上或节假日,这里的状况就完全不同,不说拥挤的人流常常堵住去路,哪三㨗河两岸的灯光更把这里的夜色装点的绚丽多彩。

我们的游览从上杭路开始,顺着去路挨个观看这一路的古居。让人不解的是这些半掩或洞开的门户,无论我们走进哪个大院,并没人过问。走了两个才知道,原来这街面的房屋现在产权大多属于当地政府。这些修膳一新的古居被各商家承租后,用来展示当地或外埠的文化、艺术、和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遐。置身于这一个个古居的前庭后院,轻嗅空中花卉散发的阵阵清香,我真的有些羡慕这些商家了。他们每天在这优雅、别致的古墙大院里,身处闹市而不闻墙外车马之声,日日潜身于这些文化、艺术、工艺品工作之中并受之熏陶,清晨披霞光和阳光相拥,傍晚数落霞人与心同归,不正是我们心中孜孜追求和期盼的吗?
这一路走着,没多久我和战友便来到他小时居住的老宅。站在这个临街的屋前,虽然整座古宅坍塌了仅剩前头门面和后院高墙,依然可见当年的气派和豪华。战友的祖籍和我是同乡,他的家族早年是乡里有名的大富人家,当年有良田百亩、作坊数个,这在寸土寸金的乡里可谓是富甲一方的大财主了。只是后辈子孙不肖,几个曾叔(伯)父吸毒、赌钱、嫖娼无所不为,硬生生把这祖传家业败得近乎一空。战友曾祖父为了保全全家,不得不卖掉他自已名下的所有财产,举家迁居福州并在上杭路定居下来。

离开战友老宅,我们漫步在他当年上学时常走的小径里。巷两边耸立的高墙把这本就狭窄空间近乎压成一线,置身其中隐约只见两团影子仿佛与世隔绝 。围墙上不时有雕花屋檐横空伸出,是这么无端的突兀。墙角潮湿砖石的缝隙,偶尔有一两株不知何名的小草,顽强地彰显着自已的生命,给这灰蒙蒙的巷子平添一丝新绿。伫立在这青幽光滑的石板路上,我轻轻摩挲着这古老的砖墙,不知为啥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戴望舒先生的哪首经典现代诗《雨巷》,以及哪一个画面一个背影。“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了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只是这个时候在这小巷里,只有我和战友两个身影,并没有江南的雨丝,没有哪个悠长、绵绵的秋,和哪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女郎。。。
战友的心情今天象是特别的好,童年的往事似乎一下涌上他的心头。他兴奋的一会指着这小巷口,说当年是如何同班里的几个同学逃课到此,被班主任当场逮住,最后垂头丧气地一排站在课堂的讲台前挨罚。一会又朝着前边的土丘说当年这里原是一座这么高的小山,他们几个小伙伴是如何的在这里嬉戏打闹,天黑了还乐不思归,母亲一路喊着找他回家吃饭。一会又指着前头的哪庙说,当年只为了打醮日的哪一点糕,是如何的夜不思寐、盼等天明。

走完上杭路,我们紧接着来到下杭路。走过两地,更加让人认识和感受到这里的厚重文化和历史传奇。有人说去福州有两个地方不可不去,一是位于鼓楼区的三坊七巷,二是台江区的上下杭。虽然这两地现在都成为最能代表福州的网红点和打卡地,但它们有着各自独特属性不好比较,而且作为福州的两大古建筑和历史文化一直以来相辅相成。三坊七巷是福州的主要标志,唐宋时期“坊巷体制”的活化石,这里曾经居住过上百名高官显贵、学者名流,当年对历史产生过重要推动作用。三坊七巷的美,美于粉墙黛瓦、亭台轩榭,美于青石小径、幽深巷陌,美于窈窕淑女、才子佳人。其中著名人士近代就有林则徐、沈葆贞、严复、林旭、林觉民等,因而被世人誉于“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现代史”。而上下杭这块以商业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一直以来是民俗、史学专家们研究福州商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地方。这里孕育了福州半部金融近代史,见证了八闽之地的贸易繁华,浓缩“双杭”变迁大事记,记载着福州传统古建筑的斑驳点滴,是活生生的福州传统博物馆和福州版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块有福之地、置业旺地,更接低层,更接地气,更贴近福州的老百姓。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相比三坊七巷的繁华热闹,三坊七巷有着一份自身的宁静和悠闲,它是老福州人最真实、最惬意的生活,也有着最有烟火味的幸福。

“近市鱼盐千舸集,凌空楼阁万山低”据已故老先生林祥彩生前绘制图《福州双杭志》记载,民国时期上下行街区有商行23家、京果行12家,布行14家,国药行8家,银行和钱庄8个,名铺名店多达百余家。游览的时候我粗略算了一下,仅下杭路目前就有着众多保存完好的老字号和名店名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张桂荣、张桂丹两兄弟开办的民国大药店咸康参号,欧阳家族的生顺茶栈,罗氏绸缎庄,同利肉燕老铺,德发京果行,以及古田、永德、建宁、南郡、闽清等十多个会馆会所。还有众多流传至今深受福州人喜爱的百年老店如:耳聋伯的花生汤,南公金旺的卤味店,林依嫩名牌猪血花等等。战友说家乡在下杭路的路口原来也有个商帮,旗下有经营南北京果达数十家,可谓“货备千百种,供给千万家”,更以薄利多销、物廉价美而名扬四方。说话间他带我来到这个旧址,可惜当年的辉煌如今不再,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一上午的游览很快结束,临近午时该同上下杭说声道别了。站在临出口的拦杆前,域外的大街车水马龙,高楼耸立直插云霄,处处显示着现代都市的热闹和繁华。抬头看,近午的阳光照在脸上䁔暖的眼前一片金黄,不远处一株百年古榕树如哨兵般驻守在那里,张开绿色巨臂,虬须垂地,枝繁叶茂,浓荫匝地。回头望,翻修一新的古建筑处处优雅的展示她曾经的骄傲和荣耀。看这焕然一新的古街新貌,我想这美丽的上下杭,待我再来时一定比现在更加美丽!
















九州墨韵
聆听诗者心声,涤净灵魂尘埃!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欢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