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 下 絮 语
——朦胧·朦胧美
(一)
李白《长相思》:“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长相思,摧心肝。” 一咏一叹间,一个“隔”字,一位美人,便亭亭地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蓝天、白云,碧水、微波……在水天茫茫、恍如仙境般的境界中,蒙蒙的云影,渺渺的烟水,似一袭神秘的面纱,将这位美人隔在水云间,飘渺隐约,娇羞动人。她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她似乎又很远,远在云端。她可望,却不可及;她可亲,却又不可即。她真正的娇颜呢,似隐在云里,又似迷在雾里,说不清,也道不明。她飘飘渺渺,她隐隐约约,她似隐似现,令人心驰,让人神往,给人遐想,也不由让人满怀上下求索的望……。
人说:得不到的,永远在心中骚动。是啦,这位美人,你看得见、望不清;够不到,摸不着;她让你心痒痒的,时不时地在心中骚动着,撩拨着。在可望而又不可即的思慕中,她便愈发显得美丽婀娜、妩媚动人;你便愈发觉得她定然花容月貌、倾国倾城;让人便愈发思慕且按捺不住地心驰神荡,情不自禁要摧心肝地长相思了……。
所以,人生在世,要有希望,那怕希望在云端里。有希望,有追求,人生才有意义。

(二)
美在迷离,恍然,朦胧。著名歌手那英在《雾里看花》一歌中希望借到一双慧眼,让她“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哈哈,殊不知如果她果真有了一双看穿一切的慧眼,把这世界看得清楚明白真切,能看到莹洁美丽的白雪覆盖下的原本是一堆肮脏的垃圾;道貌岸然的西装革履里包裹着的原本是一颗男盗女娼的心;指天发誓“海枯石烂”飞溅着的唾沫原本是谎言……不知她又会作何感想?我想,真到那时,她洞穿了这世上的一切,或许,她笑得就不会那么灿烂,唱得就不会那么动情,在失望和无奈中,就会后悔去借那双慧眼了。
由此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朦胧才是真的美。所以,一切不必求得太过清晰明白,让心中葆有一份朦胧之感,让心底印留一份因朦胧而得到的美好,岂不是很好?

(三)
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明明是非黑白了然于心,偏偏装作良莠不分,假装糊涂。由聪明转入糊涂。
八十年代,曾去镇江焦山游览,于园内购得一幅“难得糊涂”拓片,“难得糊涂”四个大字下面还有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此拓片,红底、白字。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传世名言。写这幅字时他59岁,正在山东潍县当知县。乾隆十六年,他受莒州知州之邀游历莒州。行至莒北碁山西山旺时,得当地 大户王员外款待。员外久闻板桥大名,渴望得到他的墨宝,以当地名吃“糊涂菜”招待板桥。此菜先用面浆将鸡、鱼、肉等包起,然后用小火慢慢油炸,直到炸至表面金黄,其味鲜香酥嫩,板桥尝后,赞不绝口,问菜名,员外答:“此当地名吃糊涂菜也。”板桥听道菜名后停箸沉吟,若有所思。员外见状,赶忙奉上笔墨纸砚,恳请板桥题字。板桥早察其意,当即挥毫。从此,“难得糊涂”便流传开来。其实关于这幅字的来历,民间有多种版本传说,此说只其中之一而已。

这字幅,既是郑板桥即兴有感之作,亦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一事当前,大事聪明,是非黑白分明,原则决不退让,绝不与黑恶同流合污;小事糊涂,得过且过,知进退,不惹祸,非图福报,以求安宁。人们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富含的哲理,常以横幅形式悬于家中,作为为人处世之警言。此四字,用于自己,可明哲保身;用于他人,则语含嘲讽。说到“糊涂”,有时候是批评,有时候是自嘲,有时候是一种性格,有时候则更是一种境界。郑板桥为官,一向正直、率真、清正廉明 ,为黑暗的官场所不容,常受恶势力刁难。板桥以嬉笑怒骂抗争的同时,亦常感苦闷、寂寞、孤独。他痛感官场险恶,行路之难,因此,写了这幅"难得糊涂"不久,他便辞官归隐江湖了。
由此看来,人生在世,还是难得糊涂些好。一如朦胧,在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似真似假的境界中,人或可收获一份美好。若是将人将事看得太过清楚,把理把道悟得太过明白,以为““世人皆浊我独醒”,一往无前,那么,“木秀于林,风必折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到那时,溺于口水中,你或许会大失所望。失望了,若愤世嫉俗,想逃离归隐,又无一方清静之地,进退维谷的你,难不成一辈子就在牢骚愤懑中度过?若然如是,这人,活得就未免太烦累,太无聊,太痛苦;这人生,岂不太让人无奈,太让人无语,太让人哀哉伤哉了?
上述,自知似有消极之嫌。对“难得糊涂”的领悟,当否,那就看各人运用之精妙了。君不见, 在“糊凃”一词之前,还有“难得”两字么?然,余铭记于心,颇得益,少了诸多是非也。

(四)
由朦胧,也不禁想起“距离产生美”了。因有距离,近视者看不清远处,远视者看不清细处,于是,距离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看,一位多情男子,日夜逆流而上顺流而下,追寻他朝思暮想的心上人。然他心中那个可爱的伊人,却如含苞待放的一枝圣洁的新荷,亭亭立于“水中央”;他想象中那位娇柔的伊人,却如月光下“在水一方”美丽的一株凤尾竹……他追呀追呀,始终追寻不到;他追呀追呀,始终只能隔水相望……因了距离,伊人始终朦胧在镜花水月、云山雾罩里。她似笼着一袭轻纱,神秘莫测,让他心驰,令他神往。唉呀呀,迢迢水远,皎皎月高,隔着一水的距离,那个美人,让他不管不顾的追寻如诗,梦寐以求的期待如词,多么深情,多么迷人,多么浪漫!他“溯洄”“溯游”的不懈,千百年来,虽然祇留给了他一份永不能再的惆怅;但那位朦胧在“在水一方”或“宛在水中央”的美丽伊人,又留给了人们多少回味、想象与遐想……

曾恶作剧地想,要是那位多情而又痴心的男子真的追逐上了他的心上人,当那位心上人一转脸——哟哟哟,那人竟长着一脸大雀斑,黑且密,丑如母夜叉,他,是不是会一下被吓晕了呢……?哈哈,若结局果真如是,我怕他郁闷得跳水的心都有了罢。但,话又说回来,这位多情男子对美对爱的追求,他的执着,他的不舍,还确是值得称道、令人感动的。由此,想,一个人活在世上,是要有追求的。无论这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心中还存有希望,留有美好,人生便有了期盼;有期盼,生命也就有了动力,有了奔头;因了他始终不渝的追求,他的生活,便也将因此而变得充满活力,变得更有滋有味,变得更多姿多彩……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人的心中一定要亮着烛灯,一定要怀着希望。那怕这希望还朦胧着,很远,远在“在水一方”,远在云端里。人的心中有了希望,就会去追求;有追求,才会去奋斗;去奋斗,才会不断进取;不断进取,人生才不会虚度;不虚度,生命才会有价值;而有价值的生命,乃才是一个人真正有意义且无愧的人生了。



个人简介
石城吴钩,原名刘刚。人生座右铭:认认真真教书,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处世,堂堂正正立身。
求学、从戎(南京军区装甲兵坦克独立三团),学习(南师大)、教书。先后在中学、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后应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之邀,讲授文学赏析、古诗词文。现退休,读书,笔耕,操琴。诗文散见于报刋.新浪博客、大地菲芳文学微刋、今日头条及卓芒文学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