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成子,黄帝时期人,自言其时已一千二百岁,居崆峒山。
《庄子·在宥》云:黄帝“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哉?’”于是黄帝闲居三月,不问政事,然后再见广成子,问以修身之道。广成子告以“至道”,名曰:自然经。
南怀瑾老师讲解:
广成子一听,“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你想问的,是物质方面世俗的事情。“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你想管理这一切,是政治方面的,属于生命之残余,有什么了不起呢!
“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他说你这样搞,是希望没有云就下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树叶子没有黄就掉下来。“日月之光,益以荒矣。”你这样搞下来,把国家、天下用政治的办法去管理,连资源、太阳、月亮都会给你弄坏的。“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佞人是不好的人,心理都不正常。对于这些人,怎么能说这些入世的大道理呢。
黄帝碰到这个老师,被骂了一顿,虽然没有讲:你出去,滚蛋吧!但是骂得很凶。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间居三月,复往邀之。”黄帝被批评了一顿回来,“捐天下”,不做皇帝,政治不管了。“捐”,就是放弃。“筑特室”,盖了一个特别的房子,上面都是搭茅草啦,自己闭关三个月,把心里这些思想,反省清理一下,再去看广成子。
“广成子南首而卧”,广成子头向南边,脚向北边在睡觉。因为南斗七星管生的,北斗七星管死的,所以他头向南边,脚向北边。黄帝不敢叫他,非常恭敬的态度。
“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这就谈到古代的教育,师道的尊严,不像现在的学校,碰到老师,说我问你!手指头还那么一指,好没有礼貌!现在的同学们经常有这种事,我们只好说,不敢吧,那是挖苦他的。不过,同学们听不懂。“黄帝顺下风”,从他睡的地方后面,跪着用膝盖一步一步走过去,“膝行而进”,把头低下来叩头。
“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上次挨了批判,被骂了,这次问的不同。古代称“子”,是个尊称,所谓孔子、老子等。他说我听说老师你,是已经得道成功了的,我现在不问天下,不管政治的事,今天来问的是,“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这个肉体生命,怎么可以活得长久?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佛经上的“善哉”,是学这里的中国古书啦。广成子听了,本来睡在床上,一下子很高兴坐起来。 “善哉”!好啊!你问得好!他说那我就答复你。
“来,吾语女至道。”来,我告诉你,这个“女”字是“汝”字,古文“汝”字不要三点水。你不要看成广成子跟黄帝谈女人,那就错了。
关于至道
第一个版本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年矣,吾形未常衰。
第二个版本
至道之情,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心以静。形将自正,心净心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年,而形未尝衰。得吾道者上为皇,失吾道者下为士。予将去汝,入无穷之间,游无极之野,与日月齐光,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焉。
点评:这是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据说出自于黄帝外经。庄子是读过道家上古典籍的得道真人,很多的故事与传说他只是一字不漏地转发——认为他凭空杜撰或想象,实在是一种错误的看法。这说明老庄道家之学的完善,在老庄很早之前即已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