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三战三捷 黎笋传单求和
○罗际明《南疆战事》选
1984年4、5月间,我昆明军区部队奉命收复被越南军队侵占的老山,又相继夺回者阴山、八里河东山诸要点。越南当局气急败坏,下决心夺回失地,挽回颜面。
越军经历抗法和抗美战争,又发动侵柬战争,遭到我军“教训”后仍然自恃“天下第三”。他们觉得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武器装备也比我军先进,还有几千名苏联军事顾问的援助,因此没有理由对中国甘拜下风。
于是,越军秉承当局的旨意,在苏联军事顾问的支持下,相继筹划组织了三次进攻战役,第一次为“试探式进攻战役”,第二、第三次为“重大的进攻战役”,妄图夺回老山地区。我军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粉碎了越军的三次大反扑,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为中越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
黎笋为士兵打气△
(一)
1984年5月下旬,越军高层在河江省的一个叫北光的小山村秘密开会,总参谋长黎仲迅和副总参谋长黎玉贤,与二军区司令武立等高级将领参加,制定了“北光计划”,准备对我军发起一次试探性进攻战役,将松毛岭、那拉作为攻击方向,打开突破口,然后逐点推进,占领整个老山地区。武立还向其主子下了军令状:不拿回“失地”,这个司令就不当了!
越军选择的进攻突破目标,是松毛岭—那拉方向。这里是老山主峰东侧662.6高地-那拉(村名)向东南方向延伸的一条山腿,紧靠船头口岸。控制这个地域就等于控制了进出越南的大门。这里比当面越军占据的大小青山地势低不少,难守易攻。我军的防御阵地前推到这里后,就被越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越军如果占据这里,就可以除去他们的心头之患,还能够以此为跳板,向西攻击老山主峰。这是敌必攻、我必守的战略要地,是我军与越军交战的主战场。
6月11日凌晨,越军313师14团和821特工团1营打主攻,356师876团负责接应,采取步炮协同、步特协同战术,向坚守这里的14军40师119团阵地发起攻击。越军以特工分队打头,企图利用夜暗秘密摸进我前沿阵地。3时许,1名特工在我阵地下方踩响了地雷,偷袭阴谋暴露,双方发生交火。越军偷袭不成转强攻,使用纵深炮兵和前沿直瞄火炮疯狂轰击我那拉几十个阵地,摧毁我方工事和堑壕,同时掩护部队往前冲击。这是越军第一次战役级炮兵作战,火力十分猛烈。在敌人的突袭下,我防御官兵尽管英勇还击,终因火力不支,2个阵地失守。119团前指命令前沿部队迅速后撤,避开敌人的锋芒,然后呼唤我方炮火还击。师、团炮群一齐开火,把阵地表面的敌人炸得血肉横飞。接着,我步兵从隐蔽的坑道、堑壕跃出,奋勇反击,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夺回了失守的阵地。八里河东山方向,敌人的3次佯攻行动,也被41师122团防御分队击退。
第二天,敌人再次发起攻击,又遭到我军迎头痛击,丢下一些尸体后狼狈而逃。14团久攻不下,便请示上级后撤,总参谋部头目无可奈何地说:“只有这样了。”
我军反击△
(二)
越军试探性进攻战役失败后,秘密召开了第二次“北光会议”,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兵力不强,必须动用最强的指挥员和部队才能取胜。会议制定了代号为“MB-84”的绝密作战计划,决定发起一次“重大的进攻战役”,名称为“重新攻占1509反击战”(注:越南称老山为1509高地)。
越共中央政治局领导十分关注此次战役,国家总理范文同直接过问。越军在渭川战场设立了二军区前指、渭川战场司令部。久经沙场的副总长黎玉贤、二军区司令武立、在柬埔寨刚刚打了胜仗的黎威密将军(任渭川战场司令部司令)和苏联军事顾问都坐镇渭川指挥,越军久负盛名的黄丹将军作为国防部特派员由一军区紧急调往渭川战场。参战的除了二军区的主力部队,还从其它地区抽调了一些部队,主要有312师141团、316师174团、356师876团和149团、314师818团,军区特工821团、国防部特工198团、炮兵168旅和工兵543团等,总兵力4万多人。还运来了大口径火炮炮弹10万多发,几乎占到了当时越南炮弹数量的一半。
二军区司令武立对这次战役信心满满,在作战会议上发誓:“3天内要收复失地!”为了鼓舞士气,越军举行隆重的“决战决胜”军旗授旗仪式,二军区前指司令黄丹亲自把旗子授给尖刀排长,命令他把旗子插上我军的662.6高地。进攻部队每个士兵都发了一根绳子,军官在动员时说,这仗比较好打,冲上去插好旗子后就用绳子捆俘虏,我们在高地摆好了肉罐头等着开庆祝会。
7月12日,在黎玉贤和武立的监督指挥下,越军出动了3个师4个团(316师174团、356师876团、356师149团、312师141团),由特工部队担任前锋,采取偷袭与强攻、正面进攻、两翼牵制、多路多方向、轮番进攻的战术,向我20多个阵地进行反扑。军区和各个师都有将领靠前指挥和督战。
我军出击△
我14军前指根据“6.12”防御作战的经验教训和对敌情的判断,为粉碎越军的大反扑调整了兵力部署,制定了作战方案。40师118团、119团、120团,41师121团、122团、123团等6个步兵团,军区炮兵4师和2个师的炮兵团组成的多个炮群,早已严阵以待,做好了血战5天的准备。
7月11日晚,越军一直向我阵地炮击的声音突然中断了,我技术侦察小组报告了侦听到的越军行动信息,14军前指和40师前指结合之前获知的情报进行分析,判断越军进攻的时间是12日凌晨,下令坚守松毛岭、那拉阵地的119团,对越军可能潜伏的地域进行侦察式炮击和反火力准备。潜伏的越军被突然飞来的炮弹打得稀里哗啦,仍然一声不吭。直到敌人的炮火准备结束、最前沿的142号阵地被敌人偷袭得手,我前指才知道敌人的进攻开始了,下令部队英勇反击。
越军从三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我防御部队多兵种紧密协同,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坚守142号阵地的一个排,打得只剩15名伤员,在代理排长李海欣的带领下,与敌人反复争夺,为后续部队投入战斗争取了时间。我军炮兵得到军区司令员张铚秀“放开打”的指令,各种口径的火炮以排山倒海之势砸向敌人,在前沿阵地前面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地毯式轰击,还以强大火力形成3道火墙,打击敌人的后续梯队,同时与敌人的远程炮兵对打。越军顶着我军炮火往前冲,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接着冲锋,尸体盖满了山坡河谷。为了保证我军炮弹的供应,云南省红河州动员调集了470多辆卡车抢运炮弹。我军连续不断地向敌人倾泻了3400吨炮弹,敌人近20个炮兵营几乎彻底打哑,越军士兵的意志完全崩溃、四处躲藏。战斗到下午3时许,敌人的多路进攻都受挫,3个主力团伤亡约一半,2个特工团几乎全军覆没,渭川战场司令部只好下令部队全线撤退。一些后撤部队被自己的炮兵误以为是中国的追兵,又冤枉地被射杀不少。
这次战役,我军保守统计并宣布歼敌2000多人(现在的说法是3700人)。越军战后立即把参战官兵的笔记本都收了,伤亡数字一直列入国家机密。越南总理范文同得知这次战役失败的消息,大发脾气,责问是谁的责任。越军高级将领相互推诿,渭川战场司令部司令黎威密将军说,“MB-84”作战计划事先被内部人泄露了,上面有人在他背后捅刀子。一段时间,越军上上下下笼罩着悲情和怨气,很多官兵不愿意打仗。首都军区301师奉命调往渭川战场,途中逃走一半。
越军后来的研究文章认为,“这场战役是越中两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其作战规模、作战兵力、作战计划、作战伤亡都是越军对中国军队作战的顶峰。”对此战役,越南官方和苏联顾问长期保密、不愿提及。
我军炮兵发威△
(三)
1984年8月,越军总参谋部提出,必须继续打击中国军队的军事行动,根据“MB-84”战役损失巨大的情况,对付中国军队要放弃人海战术,改用围靠战术。为此,越军召开了第三次“北光会议”,秘密制定了第三次“重大的进攻战役”—围靠战役计划。二军区决定使用356师和313师进行围靠战役,步兵和特工部队紧密配合,在炮兵168旅和军区2个炮兵群的支援下,坚决拿下松毛岭、那拉地区。黄丹将军担任军区前指司令并指挥这次战役,渭川战场司令部直接组织实施。计划10月20日开始准备,11月20日发动进攻。
“围靠”战术是是对敌人坚固阵地采取逐步包围、消耗、破坏、侵占的进攻方法。我军把它称为“堑壕延伸贴近战法”。越军寄希望于围靠战术的运用,能够一举打败我老山守军,洗刷“MB-84”战役惨败的耻辱。
越军实际上从8月“北光会议”后就抓紧准备了,主要是派出工兵部队,秘密构筑交通壕。10月20日开始配备参战部队班子,调整武器装备,进行战斗动员。部队多梯队、小批次进行集中,指挥员降一级指挥。3个月以后,一切准备工作基本完成,长达约15公里的8条交通壕也秘密地修筑到了松毛岭、那拉我方阵地前沿附近。
此时,指挥老山地区防御作战的是11军前指,参战部队有11军32师94团、95团、96团、31师91团、41师121团、122团、123团和军区炮兵4师与军、师炮兵团组成的几个炮兵群,还有其它一些保障部队。担任主要方向防御任务的是32师部队。各部队指战员警惕地注视着敌人的动向,随时准备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
32师侦察连前出在敌人眼皮底下设伏,在友邻单位的配合和师团炮群的掩护下,对正在向我方阵地前沿掘伸堑壕的敌工兵分队进行阵前出击,歼敌40余名,生擒敌工兵排长。越军担心这名排长泄露进攻计划,便提前两天发起了进攻。在连续几天对我阵地进行破坏性炮击后,11月18日凌晨,越军356师153团、313师14团和配属加强的特工部队,分多路进犯松毛岭和那拉我32师96团阵地,同时佯攻老山方向和八里河东山方向我方阵地。我防御部队依托坚固工事,顽强地与敌人展开短兵相接的搏杀。经过3天的争夺战,我军打退了敌人10多次反扑,歼敌800多人。战后幸存的士兵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说,这次战役死在炮火中的人很多,一个团撤回后只剩三分之一,还出现了不少逃兵。
11军组织部队坚守防御的同时,积极主动对敌出击。31师91团派出侦察分队进入8号阵地以南敌A1据点前潜伏,待机向敌核心阵地攻击并夺占该据点,毙敌32人,摧毁敌地堡和掩蔽部21个。32师在打退敌人大规模进攻后,趁敌人把注意力放在松毛岭、那拉方向的时候,指挥94团出其不意攻占了老山主峰以南的968高地,端掉了敌人据点,全歼守敌49人,巩固了我军的防御体系。
那拉阵地坚如磐石△
根据中央军委关于部队轮战的决策, 11军与南京军区1军于12月9日换班,1军前指接过了11军前指的指挥权,指挥1军1师、12军36师、炮兵9师和加强的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军区辛柏林雷达、14军坦克连、红缨5导弹连等分队,担负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任务。
凶残狡猾的越军得知我老山防御部队换了新的人马,企图给新来乍到的1军来一个下马威。12月20日,敌356师153团以一个营进攻、一个营运输、一个营作为预备队,向坚守松毛岭的我1师阵地发起攻击。偷袭行动被发现后,敌人即刻转入强攻,一度占领了我部分表面阵地。1师组织前沿分队进行反击,与坑道里的战士一起,经反复拉锯式攻防战,接连打退敌人多次反扑,毙伤敌约200人,首战告捷。1985年1月中旬,356师师长裴清廉亲自指挥,出动876团和149团再次对松毛岭守军发起进攻。敢死队士兵一律剃着光头,脱光上衣,宣誓出发,敢死队长向师政治部主任报告并表决心:“请给我们准备好奖章,不取得胜利绝不回来!”
1月15日4时许,敌人趁着夜幕,先以1个连、后以2个营多路、多波次对1师防守的142、145和146号阵地实施攻击,被我击退后,又以1个营另2个连对上述高地轮番攻击,一度占领我几个阵地,1师组织坚守分队顽强抗击敌人向纵深发展,同时以一部兵力向敌反冲击,于傍晚时夺回阵地。次日,敌又以3个营的兵力重点对116号阵地实施轮番攻击,被1师再次挫败。17、18日,敌向我前沿阵地反扑10余次,均未得逞。在其它方向的小规模进攻行动,也遭至失败。
2月11日,1军组织2个加强连的兵力对当面敌人的11个据点主动出击,占领了上述各点,迫使敌收缩兵力。3月8、9日,1军再次主动出击,成功偷袭敌7个重要目标,就地转入防御,又粉碎敌人10多次反扑。 1军通过防御作战和出击作战,歼敌1000余人,俘敌3人,巩固和完善了防御态势,直接控制了清水三岔口,迫敌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从1984年10月20日启动,至1985年3月9日结束,越军想“毕其功于一役”的围靠战役,在我11军和1军接力反击之下,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越南领导人公开承认:“军队在渭川的作战碰到了极大困难,29个山头一直被中国军队占领。”战后,越南国防部解除了黄丹对渭川战场的指挥权,撤销了356师师长裴清廉的职务。
突击队员△
(四 )
1985年5月,老山战场出现了一起让官兵们深感意外的事情,我军官兵在阵地上捡拾到越军散发的传单,传单内容是越南共产党领导人、中央军委书记黎笋的一段话:“我们随时准备和中国恢复正常关系,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一定要恢复,只有这条路子。”
越军传单△
黎笋是中越关系破裂、两国边境战争爆发的罪魁祸首,是他把反对中国作为越共的总路线,是他要求把“越南要同中国的斗争进行到底”写进越南宪法。现在,眼看越军接连遭遇惨败而无力回天,终于收敛了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寻求缓和关系这条唯一的路子,以前线发传单的形式向我释放求和信号。
传单很快上交到了军区前指。作者不知道传单是否到了更高层领导的手中,只知道我军三战三捷和黎笋放话言和以后,越军在老山地区的作战由战略性进攻转入了战略性防御,老山战场渐渐地趋向平静。后来,发生了两国士兵在阵地上相互打招呼和互送食品、纪念品的事情。再后来,越南主要领导人与我国主要领导人进行了“成都会晤”,两国的边界战争戛然而止。
编辑:艾宗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