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岳飞之死
文/杨舟平
岳飞精忠报国、岳母刺字教子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岳飞被秦桧等奸臣害死在风波亭的冤案,令古今多少仁人志士扼腕长叹,感慨不已。千百年来,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岳飞成了文武忠孝的代名词,“一辈子都做坏事”的秦桧就是奸佞小人的化身。杭州西湖栖霞山岳王庙前依次低头跪着五个白铁铸成的陷害岳飞的奸臣人像: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moqixie 万俟为复姓)、王俊,跪像背后墓门上有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楹联写尽善良民众的道德是非观,全国各地老百姓自发或官方出面还建有规模不等的、数不胜数的岳王庙,表达人们对岳飞忠心报国这一高尚气节的崇敬之情及对残害忠良的无耻小人秦桧之流的唾弃之愤。
那么,除过以上五个人,还有谁参与陷害岳飞?或者说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呢?
当然有,那就是当时赵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宋高宗赵构皇帝。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原是后周王朝的太尉,执掌国家兵权。960年初,忽报辽国入侵,于是他奉后周皇帝之命带兵抵御。行军至开封东北郊陈桥驿时,部下竟背着他在暗中策划,将黄袍加在他的身上,在三呼万岁声中,赵匡胤瞬忽就当上了宋朝皇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驿兵变。当然,这出兵变是由赵匡胤自导自演、精心策划的,剧情、演技谈不上有多精彩、高明,但赵匡胤恍惚间坐上了金銮龙椅却是铁一般的事实,后周王朝就这样土崩瓦解了。赵匡胤坐稳皇帝宝座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如何防止日后类似事件发生,于是他就又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轻松解除了与他出生入死的武将们的兵权,宋王朝从此开始干什么都用文臣儒官,就连行军布阵、镇守边关也不例外,极力防止武官独掌兵权,说穿了,就是为了皇位永固。赵宋王朝由此建立了一套我国古代以来最发达的文官制度。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赵光义说:“国家如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他还说:“有外族政权存在并不可怕,充其量不过打进来抢些东西或占一块土地,大不了满足他们就是了,内患才是动摇大宋根基的大事。”正是在这个基本国策的主导下,澶渊之盟时宋王朝明明打了胜仗,但还要向辽国赔银子赔绢,并情愿妥协。
然而,澶渊合约好景不长,步步退让只会导致步步紧逼,辽人欲壑难填,胃口越来越大,令宋朝的后任皇帝们很不爽。当时与宋朝政权在北方并列的国家除过辽国还有夏金两国,尤其金朝兵力日盛。到了宋徽宗赵佶手里,听从奸相蔡京之议,采用联络金国去灭辽,可惜辽国未灭,又因领土问题未满足金人欲望,金人背信弃义,率兵南下,直抵国都开封,宋微宗想弃国南逃,惊慌中立太子赵桓即位,即宋钦宗,年号靖康。徽宗退位,称“太上皇”。1126年,靖康元年,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将京城公私储积洗劫一空,搜刮数日,并与次年四月押徽宗、钦宗和宗室、朝臣、后妃数千人,携皇家仪仗、冠服、礼器、藏书、奇珍异宝等浩浩荡荡、大摇大摆北上,这就是宋朝历史上最为耻辱的事件“靖康之变”,至此北宋灭亡了。宋钦宗这位苦命皇帝,在位只一年多就被金人掳去,受尽折磨屈辱,终身监禁达三十年之久,最终,二帝先后死于金国,这是后话。
国不可一日无君,非常时期,作为“漏网之鱼”、徽宗之子、钦宗之弟的赵构以宋康王身份、在南逃的一干军政大臣拥立下,仓促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年号建炎,建立南宋政权。可以说,靖康之难成就了赵构的皇帝梦。
赵构在位时,迫于形势起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但大部分时间仍重用主和派的王伦、秦桧等人。岳飞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所向披靡,连金人都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1140年,金兀术南下攻宋,宋高宗派岳飞北伐,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颖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重创金军,一路高歌。然而此刻,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下被迫班师。据史料记载,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等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案平反,改葬于杭州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宋宁宗时追夺秦桧王爵,改谥谬丑,一个很耻辱的谥号。一“忠”一“丑”,对比明显,可惜这都是追封的。
“’莫须有’是什么意思?”这是韩世忠质问秦桧的一句话,秦桧说:“‘莫须有’就是难道没有吗?”是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至此,我们认为岳飞之死与秦桧等人构陷有重要关系,这当然没错,同僚之间,嫉贤妒能,你的光环盖住我,我必压制你,人性之恶让人三观尽毁。但秦桧真有那么大的权力吗?岳飞最高官职曾为正一品少保,虽是虚衔,但枢密副使是实职,至少是正二品,宋高宗不点头、不授意,借秦桧十个胆也不敢杀岳飞。
宋高宗为什么想要或者同意处死岳飞呢?首先,岳飞成天在军中、百姓中、高宗面前发誓要雪靖康之耻,要从金人手中迎回被俘的徽、钦二帝,二帝一旦真的被岳飞迎回,虽是宋高宗的亲父兄,但他的皇帝位子就坐不稳了,甚至要退位,因为钦宗赵桓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龙椅尚未捂热,皇帝瘾尚未过够,岂肯轻易放手,这才是赵构皇帝最害怕看到的局面。管他父亲不父亲、兄长不兄长?坐金銮、保皇位、享帝尊才是一等一的大事,只能一不做二不休了。
再者,岳飞成天喊着“还我河山”而且真的一打就夺回数个城池,战功赫赫,如果将所有失地收复了,他功高震主,成了尾大不掉的跋扈将军,谁制服得了他?这还了得?
还有,岳飞手握几十万重兵,人称岳家军,虽然一心为国为民,不是岳飞的私家军,但显然不叫赵家军啊!不归他赵皇帝直接指挥,岳家军只知有岳元帅不知有宋高宗,就像当年的周亚夫,军中将士只知有周将军,不知有汉皇帝。朱仙镇大捷,老百姓欢呼雀跃、敲锣打鼓颂扬岳元帅,压根就没有感念皇恩浩荡的意思,而岳元帅也当仁不让,竟然频频向百姓招手示意,连他宋高宗提都不提,这不能不引起本来就对岳飞不放心的宋高宗的极大疑心和不悦,加上宋王朝的主导思想是防止武官独掌兵权,想想岳飞节节胜利的高昂士气、威风八面的锐不可当,宋高宗能不后怕吗?岳飞这不明显犯忌吗?
最后,就是在绍兴11年,金兀术抓住了南宋君臣的弱点,提出只要杀死岳飞,两国就能谈和,按常理,南宋君臣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应当是质疑或猜测——其意欲何为?而宋王朝的外交思想一贯是对外妥协求和,这正中赵构下怀,而反对岳飞的秦桧等奸佞之徒们也乘机叫嚷“不杀岳飞国一日不宁”云云,君臣竟高度一致地无耻认同。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宋高宗也不傻,正好利用秦桧等奸臣推波助澜的谗言、罗织的“造反罪证”等这些极好借口,岳飞就不得不死了,十个岳飞也要死了,一场千古奇冤在赵构的授意下就这样酝酿成熟了,杀掉岳飞成了南宋君臣做梦都想的事。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宋高宗任命的诛杀岳飞父子的监斩官竟是北宋著名忠臣杨家将的后代杨存中,由杨存中来监斩岳飞死刑。
不管岳飞是真不懂还是不全懂这层关系,看不清其中“猫腻”和真相,反正岳飞就是岳飞,坦坦荡荡、行端走正、高昂头颅的岳飞,所以,他就不得不死于“莫须有”的“谋反罪”了!跪在岳飞坟前的秦桧夫妇等奸佞五人,都只是台前人物,后代史官为皇帝开脱,于是就让他们跪在这里,替头号凶手宋高宗赵构来挨骂。
据说,大奸臣秦桧是惊恐过度,咬舌自尽的,他在临时前给儿孙们交代:“永世不要从政”。
2021年5月18日初稿
2022年4月16日修改
(杨舟平,陕西凤翔人,高级法官,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获市以上文学奖项数十次,都市头条等数家平台专栏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情关风月》《一城烟雨》等。作品多篇入选中学语文辅导教材,成为多省市中考试题;多次被《人民文摘》《法制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华商报》《杂文报》《宝鸡日报》《散文选刊》《散文精选》《延河》《秦岭文学》《凤凰网》《腾讯网》《中国作家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平面、网络媒体发表或转载,共计10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