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节 附:禅修的科学证明
《念力的秘密》书中说:一般人认为,禅修时脑部活动会减慢,说曾有研究显示,禅修会让两种脑波的其中一种起主导作用:一种是α波(是一种慢速、高振幅的脑电波,频率为8至13赫兹,它也会在浅梦中出现);另一种是θ波(是一种更慢速、高振幅的脑电波,频率为4至7赫兹,它是熟睡时的典型意识状态)。一般人醒着的时候,脑子使用的是速度较快的β波(频率为13至40赫兹)。
对于禅修成就高的人,进人深度禅修时,他们的脑电波会是怎样情况呢?请看下面介绍吧:
脑电波通常分为四种:δ波(音德尔塔delta,0.5至3赫兹),为深度睡眠状态;θ波(音西塔theta,3至7赫兹),为情绪低落、心不在焉或打瞌睡的状态;α波(音阿尔法alfa,8至14赫兹),为人体处于清醒,但闭起眼睛什么都不想的状态;β波(音贝塔beta,较慢的β,15至20赫兹),为正常人清醒、接收外界信息时的状态,也会出现在做梦时;β波(较快的β, 21至25赫兹),为高兴、激动或焦虑等强烈情绪状态,也会出现在计算或思考问题时。新增第5种脑电波Y波,为频率最高波,25至70赫兹,是下面要讲的禅修时出现的脑电波。
《念力的秘密》书中介绍威斯康星大学神经科学家理察·戴维森对喇嘛所做的实验:在几位修为有成就的喇嘛头颅上连接256个脑电波放大器,以侦测他们脑部不同区域的电波活动。实验过程中,5位喇嘛进行慈心禅,祈愿一切众生解脱痛苦。经过15秒钟后,脑电波放大器的读数显示,喇嘛们的脑电波并没有慢下来,反而开始加速。这情况是理察·戴维森或其他科学家们前所未见的:喇嘛的脑电波很快从β波转为α波,然后又回到β波,最后升至Ү波。当脑部以Ү波高频率运作时,整个脑部的脑波相位会开始同步,这状态可以导致脑部突触改变(突触,是电子脉冲向神经元、肌肉或腺体传递信息的交接点)。这说明,进入深度禅修就可以让脑部四个区域的脑波活动同步化,让大脑的左右半球整合起来,以一种特别和谐的方式交流。而Ү波这种状态又可带来永久性的情绪改善,因为它可以活化与快乐感密切相关的脑左前部。换言之,这5位喇嘛已经把脑的大部分时间都调得与快乐同频。理察·戴维森在后来的实验中又证明了禅修改变脑波的形态对于新手亦有同样的效果,一些新手只花了八个星期练习,就让脑部的“快乐区”得到活化,免疫力也增强了。
另外,禅修的这种专注的心念,可以扩大感官知觉能力的机制,又能过滤掉某些“杂音”。《情商》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做过一些实验,显示禅修既可以让脑皮层“加速运作”,又能切断它与边缘情绪中枢的联系。丹尼尔·戈尔曼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这种“关闭”步骤,让大脑进入单一模式,让感官知觉因为没有掺进情绪或意义而变得高度清明。禅修也可以永久性强化大脑的接收力。丹尼尔·戈尔曼在对人们接受“滴答”声的反复刺激实验中,发现一般人听久了滴答声会习惯,大脑某个意义下会“关闭”,不再有所反应;但禅修者却不是这样,他们的大脑会继续对剌激起反应,说明他们的感官知觉能力无时无刻不在敏锐地运作。
《念力的秘密》还介绍说:麻省综合医院神经学家暨功能性磁振造影专家莎拉·拉扎尔对禅修者禅修时活跃的脑部区域造影发现,受测者脑部与专注力相关的区位,如额叶皮层(脑部进行高等认知活动的部位)及杏仁核和下视丘这两个主管勃起控制与自主神经调节的部位,脑信号显著增强。同时发现禅修者那些主司专注力、感知力和认知处理的部位皮层比一般人要厚。这一发现,证明禅修可以导致脑结构的永久性改变。一般来说,皮层厚度会随人的年令老化而减少,而坚持长期禅修可以减缓甚至逆反这个过程。
从功能性磁振造影所取得的数据中,莎拉·拉扎尔还找到了“边缘脑区”因禅修而活化的证据(“边缘脑区”主司原始情绪,被称为脑的“本能”部位)。禅修不仅可以影响脑部的“高等”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还可以影响“低等”能力(潜意识和直觉能力)。证明禅修不但能提高我们接收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增强我们潜意识的察觉能力。潜意识的觉察力一旦增强,就可以进入一种超意识状态,能接收到一般清醒意识所无法接收的信息;或产生遥视的特异功能,看到平常人所看不到的物体或事件。
科学已经证明,专注锻炼某些意念能改变我们大脑某些部位,使之成为更大、更有力的接收器,亦能成为更大、更有力的发送器,成功地传输意念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