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朦胧中,会留下一些痕迹,一生中都不能忘记。回想起来,模糊中有些清晰,还韵味深长。

大概是一九五一年秋末,我才两岁左右。家里砍了根大漆树做猪食槽,我感觉好玩,就去骑马马。谁知当夜就周身发热,到处是红疱,疼痛难忍,惊叫唤。哦!惹上漆疮了。大人无法,就用鸡毛刷些菜油在我身上,似乎凉快一点。放在笆竹席上,慢慢睡去。
第二天是清匪反霸的斗争会,每个人都要参加。我父母用布裙摊着一丝不挂,浑身是漆疮的我,去参加斗争会。斗争会场没在中间低四周高的区塘,中间是会场,四周人山人海。父母他们坐在葫芦田的田坎上的棬籽树下。听到一声“把恶霸地主徐仿尧拉出来!”只见两个背着枪的男人推着一个被捆着的人快步跑到干田中间。一声“跪下!”被捆的人立马跪下。四周便口号声声,此起彼伏。接着便有人指着他,说他如何勾结土匪抢劫财物,如何拉丁派款,如何敲诈霸佔田土,如何欺压……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三岁多一点,母亲在山上捡铁矿石背到三十里外的洞坝铁厂去卖,挣到八角线(那时乡干部每月工资八元左右),拿五分买一个红色的瓜皮遮阳帽,五分钱买糖果分给我们亲堂的兄妹几个,上缴五角给管家的奶奶(父亲五兄弟没分家,老少共二十八个人),自己留下两角钱。
这是人生第一次戴帽子,戴着帽跑进跑岀,到处显摆。
分得的几颗水果糖,剝开花花的糖纸,看着奶黄色的糖,脸上咪咪笑,口水直流。轻轻舔了一下又包起来,大半天才吃完一颗。晚上临睡觉时,剥开剩下的两颗糖,轻轻咬断成四截,分别塞在父母、二弟和自己口中。真甜!好想一辈子有糖吃。
时过七十年,记忆依稀。虽时过境迁,回想起来还有嘴角翘起,充满笑意。特别是父母形貌,却越来起亲切。写下这段文字,也算是清明节的心祭。
二0二二年四月五日初稿

喻永刚简介
喻永刚,男,73岁,四川省古蔺县人。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四川省作协会员,省民协会会员。出版诗集十本,写诗一万多首,写散文近一百篇。

《九江文学社》微刊编委会成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顾问:杨成贵 丘新梅 余斯文 傅塘根 沈志昂 许峰 李延录 倪金茂 张晓元 刘长江(通辽) 丘昭骏 李小燕 郭仁炳 徐和勇
顾问:刘长江(四平),易顺天 张升 马艳峰 吴生泉 王述成 王勤 王长顺 徐明 郭洪森 叶新华 王立田 肖海玉 杨成宝 尹连荣
微刊主编:洪新爱
微刊副主编: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微刊编委: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吴生泉 肖海玉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胡杨 徐明 尹连荣 张丽贤 朱德天 张安敏 石慧
组稿:放飞 石慧
编辑制作:杨柳风 一束暖阳
九江文学社
微刊编辑委员会
202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