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念(通河一中)

卢梭曾言:“人生而自由。”在现今世界条条框框的束缚下,很多人被这句话唤醒了对自由的渴望。然而,自由到底是肆意而为,还是在有界的范围内活得恣意呢?
其实从古至今,自由一直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话题。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一直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的自由和权利无疑是持续增高的,身处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自由程度已经到达了新的峰值。可见,自由是人类的一直以来的追求,对于人类来说,自由的界限是尤其重要的。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的命运》中写到:“中国人未尝自由,亦未尝不自由。”换言之,中国人对自由界限的掌握是非常明确的。相比于欧美国家来说,中国的自由其实处于一个尤为适当的范围内。在不违反法律,道德规律和国家正确引领的前提下,我们的生活是完全自由的。全球疫情期间,人民政府坚定落实严控疫情的指令,中国人民高度配合国家要求,使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创下奇迹。疫情防控中,我们听从政府指令,为的是珍爱一个个生命,保卫一座座城市和美好的中国。我们一直谨记,在保守自身自由时,绝不威胁他人生命财产安全,让自由有界,才能使人类和社会的生命线条赓续不息。

不仅如此,自由自古便烙印在我们国人的思想之中。自由是“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的潇洒,也是“守拙归园田”的质朴,更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统一。如今在社会生活当中,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掌握自由的界限的。在世界各国和平建交的过程中,中国也一直都进退有据,是维持国际和平的中坚力量。
其实西方在自由认知方面也有很多非极端的认知。法兰西三色旗中三色各代表“自由、平等、博爱”,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就代表“自由、平等、博爱”三者是互相制约的,切忌为了自由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善关系,侵犯他人的权利。

所谓界限,也可以解读它为一种境界。物与民胞,是大同之想,而承认人我之界,则是尊重与宽容的前提。虽说自由有界,可是生命无涯。在短暂的生命中,我们的目光不应只拘泥于自由与否的问题上,因为我们完全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说:“心若是牢笼,处处为牢笼,自由不在外面,而在于内心。”我们应该拓宽心胸,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为获取更多人生价值而不懈奋斗,这才是实现自由的最高境界。

其实卢梭的话还没说完:“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于枷锁之中。”由此看来,自由确实是有界限的,那么,身为一名高中生,我们更要深刻理解自由的界限。我们高中生此刻正值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灿烂的未来正待我们书写。因此,我们既要做遵纪守法的优秀学子,也要做一个掌握自由界限的好公民。让我们在自由的国度里,在唯美的青春乐曲中,用滚烫的灵魂谱写生命的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