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十年识一字》
作者:王进发
一当兵就驻扎在这山脚下。
山不高,也不犷,是江南的那种山,山上除了树还是树,树中藏一塔,塔不高,山下仰视,塔顶尖尖地探出。据说,那塔是一具碑,后来,立碑人的儿子的儿子,在京城做了大官,扬了名,塔也从此高出许多,山也沾光,演义成了今天的一道风景。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要转业回老家了。打点行囊,从柜底倒腾出一大叠用过的,没用过的鞋垫子,那就是母亲寄来的。脚宽,不用垫子伤脚,费鞋。母亲的心里永远放着儿子的脚。后来,在城里成了家,妻嫌鞋垫太土气,晒出去被城里人见笑,就不再垫了。母亲虽然年年缝了寄来,都被妻塞进了柜,垫了箱底。如何处置,行囊沉重,只好抛却一旁,权当弃物。
山下十年,要告别这山,这塔,心中难免惆怅不止。青春十年,与山、与塔为伴,一辈子这山,这塔都点在了我心灵的正中。蓦然,心灵猛地一悸,很吃了一惊,这山呼什么,这塔呼什么!从来不肯过问个究竟。那一个“劬“字,明明白白地悬于塔前,镌于山间,抬头低头,张眼闭眼,不知横扫了多少次,踏过多少回。查《辞海》缩印本“力”部:劬同“渠”作;劳苦、勤勉、劳累解。劬塔、劬山,难怪“朝圣”者甚众,此塔,肯定是位孝子为其母亲而立。孝子,母亲均为国人所敬仰。
还好,鞋垫还在那堆杂物间,再迟一步,也许要进废品处理站听处置了。急急忙忙地清理出来,我突然发现这些鞋垫竞是那样美,那般亲,密密麻麻的针脚均匀细腻,北方山村似明似暗的灯光下,母亲缝进了多少对儿子的慈爱、企盼。慈爱越深,其皱纹也越深。另有几双垫子,还绣有一些花、鸟之类的图案。老花的眼睛竞还能绣得如此精美……眼底发酸,眼前的一堆鞋垫,左看右瞧横竖仿佛一字,就是相识不久的那个“劬”字……
作者简介:
原名:王进发 又名:王进 网名:老王,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
自幼喜爱诗词艺术,虽从军24载,但读书写作一直是自已终生所爱。创作的散文、杂文、议论文、学术文分别在《人民前线》《郑州晚报》《青年导报》《周口日报》上发表、获奖。在诗词创作上主张推陈出新,让最具中华民族文化魅力的唐、宋诗词在人类文学历史上更加绚丽多彩。多年来坚持潜心古体诗词学习、研究和创新,其诗词曾在市区组织的竞赛中获奖,诗词风格恢宏、大气、新颖。能够将古体诗词韵律与新时代的风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溶为一体。2022年元月创作的词《忆秦娥——西安行》荣获世界诗歌联合总会举办的《2022迎新春世界诗歌大赛——世界最美诗歌奖》
有继承和发扬古体诗词之宏志,愿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作出自已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