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志昂,1952年出生、汉族、江苏省苏州人,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书法艺术。沈志昂先生的作品师古不泥,挥酒自如,飘逸舒展,点画劲挺,和谐呼应,浑然一体,妙趣无穷,美不胜收。作品在国际和国家级大赛中多次夺冠。博得有关领导和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在书法艺术界取得了杰出成就,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作品在世界最高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日本,韩国,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地展出和收藏,被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收藏机构收藏。
荣获“十大军民艺术家”,“国宝艺术家”,“中国书画百杰”,“盛世中国书画名家”“中国德艺双馨书画名家”,“感动中华杰出功勋书画家”等荣誉称号。
沈志昂先生笺言

人生在世,不要看见什么,就想拥有什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人一辈子,只有一道风景令你念念不忘、百看不厌就行了,只要有一个人对你死心塌地、不离不弃就够了。美景多了,会使人目不暇接,美人多了,会使人心神不宁!这是很危险的事。要记住:一杯水可以解渴,一潭水可以养鱼,而一汪洋之水,只会泛滥成灾。在轮回的路上我们都是人间的过客。你赤裸裸的来到人世,必定会赤裸裸地离开人世。在轮回的路上,你我都不过只是沧海一粟。因此,如果缘分安排我们在路口相遇,请不要让她擦肩而过。人无定势、水无常态。我们要正确地看待自己所拥有的,有钱人不一定代表富有,没钱人也不一定就是贫穷。人生有得有失,今天是一无所有的乞丐,明天也可能是腰缠万贯的富翁。所以不要嘲笑别人的清闲;清闲有清闲的寂寞,也有清闲的雅趣,不要羡慕别人的忙碌;忙碌有忙碌的热闹,也有忙碌的痛苦。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人身难得;生命是我们自己的,不要老是活在别人的眼里,挂在别人的嘴里。成功了得到了,我幸,失败了、失去了,我命。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忙碌碌是假,平平淡淡才是真,愿你收获的是眼下扎扎实实的人生。

知己,寻寻觅觅,不论男女,求的是一种溫暖;朋友,聚聚散散,不论高低,要的是一种真诚;生活,平平淡淡,无论苦甜,要的是一种知足;孩子之间,別等有了隔閡,才去关爱;父母之间,別等有了寂寞,才去明白;朋友之间,別等有了距离,才去珍惜。生活,別等有了錢財,才去抒怀;日子,別等有了穷迫,才去理財。因为等待,喪失了许多;因为等待,失去了很多。忙的時候,总是忽略。花开有時,生命有限。別让等待成为一种伤害。有些话语,不经意间就湿润了眼,溫暖了心。一声想你,是感情最真的流露;一句等你,是緣分最美的承诺。爱的世界里,从來沒有公平可比,只看你的心願不願意。

花开无期,人老有時,不必委屈自己,无论那个世界,都要理性,恰当,自然;都要精彩,健康,內涵;都要坦然,快乐,平安;生命虽短,却是一个过程,既然活着,就要担起责任,每一寸時光,都要努力快乐;每一杯苦澀,都要微笑品尝;繁华三千,看淡即是云烟;緣聚緣散,想开就是晴天。人生苦短,怎奈坎坷路长,不能容人細思量,留住所爱,留住所想,留住希望,相伴日月长。行一程风雨,远一程流年,再不复青葱如许风火少年,時光老了,光阴淡了,一些情緒隨着年龄漸漸变了,將万般缠绕精精减减,將千般思绪捋捋断断,最終明白,承载过多,就会疲倦,计较太甚,就会心烦,清清淡淡,才有美景可观;简简单单,才有开心陪伴。

闲了!泡泡茶。茶,最早的時候写作“荼”,意思是苦。隨着制茶工艺的进步,茶的味道終于趨于平和,不再让人皺眉。然而,当溫热的茶水滾过舌尖,落入喉咙的那一刹那,你依然能捕捉到那一絲淡淡的苦澀,縹緲得像茶的记忆.一个人的成熟或者成长,说到底,无非是像茶一样,要把苦味咽下去。或许!无论是谁的人生,都会有一段苦,令人无法回避。司马迁遭受厄运,給任安写信的時候说:“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这其中的苦澀,已然把他压迫到生或者死的窘境。死相比于生,永远都是容易的事。当苦澀來临的時候,你若能经受住岁月的历练,像司马迁那样抓住生命的意义永不鬆手,那么你終会发現,原來人也可以像一杯茶,经历炒揉烘焙,还能在一杯水的机緣下重現生机,並且在重生中把苦味咽下去。人在年轻的時候,可以憤世嫉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痛得肆意轻狂,苦得暢快淋漓。而在经历风雨之后,則必須要有一种能力,把心安定下來,放回坚忍的胸膛,然后把苦味咽下去。常羡慕那些喝茶的长者,他们未必功成名就,却往往护有一份经历沉澱之后的淡泊。原來,喝茶是一种清福,不在于饮茶人的清闲,而在于他的清心,世间无谓的纷扰,曾经痛苦的记忆,只要你願意,終有一天会在岁月里隨风而去,並在一壺茶的溫柔里漸漸沖淡。小室闲坐,棋敲经纬,风过竹响,滌杯洗壺,饮茶人的一举一动,不急不躁,像一脈缓缓流淌的清泉,与茶相得益彰。人,微笑默然;茶,水汽氤氳。此间,人与茶相对,終于成为了彼此的知己。一个人,若懂得了茶的味道.也就懂得了人生的味道。平淡是常有的,苦澀也是难免的,但苦味咽下去之后,更漫长的,是浸润心田的余香。人貴在自身的修行,如品茶一样,苦中有甘,甜中藏澀,一切用平常心去看待,让心沉靜,认真面对所遇的杂事,細品人生的五味,便获得释然、超脫,累会不倦,烦会不恼,不溫不火,心欣然也。

学易:是哲思的文章。深具总括性,把〝易〞的64卦,由起始的「乾」,到終末的「未济」作概略式的说明,用精简的文字作舒理,用智慧的语言作析论,順段而敘,使者对〝易〞整体思想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索取文字不长,却把宇宙人生道理融于一炉,它是先民智慧的結晶,是经典的,也是久远的。 读〝易〞要慢慢体会,慢慢咀,慢慢思考,要一下子通透其中內容可也不容易,记得古书載「孔子读易,而韋编三絕」,说牛皮徧的绳子断了三次,虽有些誇张,但读书的用心可以想知,而「慢」在仔細,孔子仔細读易,翻了又翻,看了又看,击绳才会断去,要是读易不細心,不作笔记,走马观花.那书还是书,绳子怎样都不会断。由此又想到论语〈公冶长〉孔子所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未如丘之好学也。」讲十戶人家的小地方,一定有如我这样忠实讲信的人,却沒有像我这样好学的人。所以孔子读易,然后写在理论上是可以讲得通的。我们平时多读书博古览今,当人们在一起谈论问题时,你才能辨别各类事情的是与非!

《九江文学社》微刊编委会成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顾问:杨成贵 丘新梅 余斯文 傅塘根 沈志昂 许峰 李延录 倪金茂 张晓元 刘长江(通辽) 丘昭骏 李小燕 郭仁炳 徐和勇
顾问:刘长江(四平),易顺天 张升 马艳峰 吴生泉 王述成 王勤 王长顺 徐明 郭洪森 叶新华 王立田 肖海玉 杨成宝 尹连荣
微刊主编:洪新爱
微刊副主编: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微刊编委: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吴生泉 肖海玉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胡杨 徐明 尹连荣 张丽贤 朱德天 张安敏 石慧
组稿:放飞 石慧
编辑制作:杨柳风 一束暖阳
九江文学社
微刊编辑委员会
202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