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是树立正确价值观最有效、最直接、最简单的途径,影响着我们一生的胸怀以及成长的轨迹。现在社会充斥了太多了诱惑和纷扰,当我们越来越多地去追逐被外界刺激的欲望,我们就需要一些质朴厚重、柔软温暖的力量涤荡我们的心灵,我们就愈是需要读书和思考。精神食粮影响思想底色。 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扩展人生的宽度。一本好书,就像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广阔海洋,延展生命的有限疆域。“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通过长期的读书,一旦形成充实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成为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那就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浪坎坷,都会坚定理想和信念。因为可以从书中感悟作者深邃的思想,获得人生的共鸣和启迪,拓展视野,增广知识。
读书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修身养性,开启心智的过程。据说犹太人最爱读书,年人均读书量超过了60本。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但在诺贝尔奖的第一个百年里犹太人获奖占总获奖人数的1/5以上。涌现了大批伟人,如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控制论之父维纳、还有波尔、波恩、弗洛伊德、海涅、卓别林、毕加索、门德尔松等等。
犹太人的读书,给我们很多启发,让我们从中了解了很多以前迷惑不解的东西。既然读书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教会我们做人,为了求知,就不能怕艰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了读书,受一点苦,这对一个有明确人生志向的人来说算不了什么,反而可以增强求知的欲望,锻炼坚定的意志。 
“开卷有益”。那么怎样才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呢?我们可以借鉴诸葛亮的读书方法:“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注重对知识的全面性掌握和知识领域的开拓。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书本知识观其大略后,就可以省出时间来阅读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做到知识渊博。而知识渊博了,对社会现象都能够了如指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增强。
现在对着电脑或手机浏览朋友圈、刷微博、看网页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面对“快餐文化”“浅阅读”的趋势,一方面要经常阅读纸质书,纸质书不仅方便注释、点评,增加阅读的质感,而且能减压,提高记忆力,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另一方面要记得经常给自己一个静下来的时间,梳理所学,涵养沉潜,消化吸收,让它们真正成为自己生命有机的部分,变成自身的财富。长年坚持, 
那么读书就不仅仅是习惯的问题,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逐渐它也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那么靠我们的主观思想,我们有时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还要学以致用。把书中获得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自己的能力、修养、品位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样,读书,应用,受益,再读书,再应用,再受益,如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就更好地巩固强化了自己的读书习惯。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储蓄我们的人生资本,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提升我们的审美品质的最好办法。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从书中我们能够见识到不曾听闻不曾见过的世界。沐浴书香,放飞梦想。中华大地正在掀起一股全民阅读的热潮,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韵墨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融化于血液,落实于生活,结晶为人格,升华为奉献。 
让我们畅享读书之乐,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以后,我们见面不是问“你吃了吗”而是这么问吧:“今天,你读了吗?

毛恪成,五十七岁,喜骑自行车,写文字,有文章见于中央文明网,科普文章被做中考试题,散文见于中国教师报,诗歌于见岳阳日报及君山岛杂志。

《九江文学社》微刊编委会成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顾问:杨成贵 丘新梅 余斯文 傅塘根 沈志昂 许峰 李延录 倪金茂 张晓元 刘长江(通辽) 丘昭骏 李小燕 郭仁炳 徐和勇
顾问:刘长江(四平),易顺天 张升 马艳峰 吴生泉 王述成 王勤 王长顺 徐明 郭洪森 叶新华 王立田 肖海玉 杨成宝 尹连荣
微刊主编:洪新爱
微刊副主编: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微刊编委:郭景刚 朱少华
杨柳风 吴生泉 肖海玉 张冰剑 杨学是 逢春来 胡杨 徐明 尹连荣 张丽贤 朱德天 张安敏 石慧
组稿:放飞 石慧
编辑制作:杨柳风 一束暖阳
九江文学社
微刊编辑委员会
202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