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有巢氏 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 ,建立古巢国 ,开创了巢居文明,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 、巢居文明的开拓者。 燧人氏钻木取火,成为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火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近年来,郑金民先生在研究生命哲学的同时,还潜心研究“有巢氏”和“燧人氏”文化(简称“巢燧”文化),并撰写作品《巢燧文化及其以安全为主的人类价值》,从今天起,分期推送,以飨读者。
巢燧文化及其以安全为主的人类价值(六)
文/兔卧荒山
三、巢燧文化的人类意义
当火帮助人们完成了安全阶段的任务,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以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达成共识的社会意志,社会人性所决定的社会主次矛盾的转化,人类社会从安全阶段跨越升级到物质阶段,火的作用随着社会共识之人性主要需求也发生的质的改变,即从安全生产力质变为物质生产力而为人类服务,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要。这一转型期的特征在《旧石器时代》中作了充分地反映:“中国大陆的气候比较干燥寒冷,西北高原及华北大地堆积了厚厚的黄土。这一时期处于间冰期,大陆大部分植被是森林草原或半干旱的草原,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人类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才得到锻炼和发展,最后脱离了动物界,转变为现代人的。地质学家称之为黄土时期,人类学家称之为智人阶段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氏族组织已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在各地不同的生产实践中改进工具,发明了摩擦取火,从而促进了原始经济的发展。”“距今二三万年前,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的原始经济在各地有了更快的发展。从重要遗址峙峪、小南海、虎头梁所发现的石器和遗迹来看,当时的生产水平在不断进步和提高。以弓箭的发明为标志,狩猎经济又获得进一步的发展。1963 年发掘的山西峙峪遗址,距今 28000 年,仅石器材料就多达 15000余件,明确地出土了石箭头和钺形小石刀之类复合工具。1960 年第一次发掘小南海洞穴时,10 平方米范围内出土石制品达 7000 多件,可见当时石器制造业已有相当规模。在河北阳原的虎头梁遗址,考古工作者清理出三处篝火遗迹,灰烬中有烧过的兽骨和鸵鸟蛋皮,周围散布着大量石片、石屑和用作石砧的大块砾石,这里显然是一个狩猎者的宿营地。”通过这个转型期,火始终如一地和人类保持着紧密关系,火自然由安全生产力转型升级为物质生产力。《燧人氏》说:“既有火则可冶金作刃及他器用。未有火之先,凡器皆以石为之,今所谓石器时代也。”接着,《文明》对火所带来的物质生产力的作了较系统的论述:火引起火药的出现,而火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和历史。火药不仅能制造出更强大的武器,而且由于它制作的便利性也颠覆了掌握在君主和贵族统治阶级手中的暴力特权,而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劳动人民也拥有了反剥削、反压迫,以及表达人权意愿的能力。火还给予人类另一项馈赠——释放矿物燃料,如石油、煤中的能量,让人类生活得更温暖,让机器能正常运转。蒸汽机、涡轮机、内燃机,火箭发射到太空,卫星进入轨道等带动新的物质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利用这些从火中诞生的机器,承载人类远大的梦想,前往宇宙未知的领域。在火的魔法之下,人类创造了现代产业和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生活,带来了一次次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即就是这样,人类对于火的使用依然在路上,依然无法预见遥远的彼岸。《文明》说:“从接触到火的那一刻起,人类就走上了一条重新定义自己,并塑造世界的路。火推动了文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化;火不仅改变了我们,还赋予了我们改变世界的能力——我们利用火让自身变得更强大,在火的帮助下朝着更广阔的宇宙进发,火不再只附属于人类,而是指引人类前进!对于火,我们始终怀着敬畏之心!”对于火,“突破性的发现是在大约7000年前出现的:人们发现很多矿物可以熔化、分解,并以其它形式继续存在。于是人们点起更大的火,并试图在火中寻找更重要的发现。在铜中加入锡形成的青铜是一种十分强大的金属,它促使人类发明出新的武器,而这也被看作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青铜时代!长达近250万年的石器时代突然结束,人类在火的帮助下创造出了更轻便、更结实的新材料,从铜,到青铜,再到铁、钢,火以非凡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文明》)“金属的出现促进了新技术、新发明的涌现,人类用金属打造帝国,创造产业;金属给武器、工具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交通,改变了人类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历史!” (《文明》)《有巢氏》说:“有巢氏实际上代表着当时人类发展的一个阶段,从原始的山洞居住发展到建造房屋的阶段,是进步的一个标志。” 这个阶段是在人类启蒙时期自身力量弱小,无法应对包括野兽在内的其它居民,在洞穴居住(第一次洞穴居住)付出沉重生命代价,遭遇惨败之后,人类生存发展停滞不前,看不到光明的尽头,在迷茫中思考、探索和试验的阶段。这个阶段不仅是人类安全范畴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且作为文化完全反映了人类安全阶段的历史存在。这个阶段说明人类第一次跨越式通过巢居的措施、策略,降低安全风险,预防不安全事件发生,排除安全隐患,消除生命伤亡的活动和表现是积极的、成功的,是符合当时人类自身条件和客观条件的,是人类第一次高度的和自然融合与契合。所以《有巢氏》说:“有巢氏的功德,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进入巢居的文明进程。”如果说人类启蒙时代,没有野兽的恐怖威胁和造成人类伤亡事故的频繁发生,没有人类安全阶段的存在,那么,人类为了生存巢居的策略和巢居文化可能也就不会发生。人类历史上有住房,但住房可能就从洞穴而起,由洞穴向后演绎和发展,直至今天的高楼大厦,却不会有巢居时代的出现,也不会有巢文化的诞生。所以,巢居不仅代表人类对于住房的积极探索和开天辟地的创新,而重要的是反映了人类漫长的安全阶段,安全生产力及其安全文化。巢居成为安全生产力主要代表和表现,巢居为人类再返回地面积累和发展了人口,壮大了人类力量,为后来用火创造了条件,夯实了基础。在巢居提供了一定的以人力为主要的安全生产力的前提下,火进入了人类的视野。《燧人氏》说:“火的发明使人类有了可以创造的温暖,对远古人类的聚集提供了武器和条件,为人类群居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根源。火的发明创造了中国家文化的妊娠期。”“巢”是人类应对野兽高高在上一种固定的“建筑”,只是人类面对野兽一种被动的策略。但火却是人类的双手得到充分发挥,使火成为人类应对野兽的一种活动的“武器”,是人类可以携带的、积极有为的一种重器。从而空前的、极大的提高了人类安全生产力,在必然王国里又一次大跨度地解放了人类,大踏步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全方位的反映了人类安全阶段及其安全文化。如果说,石器是人类第一次发明创造,那么巢居和火则是人类第二次、第三次的发明创造。如果说,石器文化被青铜文化所代替而成为人类光辉的历史,那么,巢燧文化不仅有光辉的历史,而且还在不断的、深刻地影响和启迪着人类的发明创造,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进,但这种发明创造皆源自人类安全阶段之安全的战略需求。如果说人类先祖(猿人)站立起来是一次艰难的、理性的,自我斗争的人类进化选择,那么,由于食文化的作用是人类直立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女性早产而是人类成为“早产儿”却是一种无为而为,自然而然的人类进化选择,但这种进化选择皆源自人类安全阶段之安全战略需求的进化选择。巢燧文化带有明确的安全底色和生存色彩,因而是一种原始文化和安全文化,但它的重要性、价值性和影响性超越了任何一种原始文化和后来的文明文化。可以说,如果没有巢燧文化就没有今天的人类,或者人类还处于原始人群,处于血缘关系联络的氏族蒙昧时期,人类存在的价值只是仅仅维持食物链的连续性和生物链的平衡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巢燧文化不仅是一种安全文化,而且是一种国家文化。3.头条百科:《为什么总说文明之火?火对人类文明到底有多重要!》4.头条百科:《火带给了人安全、温暖、营养和神秘,火文化代表人类对于火的崇拜》6.今日头条:《住在树上的那些人——巢居的起源与现状》7.今日头条:《巢居[底层架空,上层住人的居住形式]》12.《龙骨山——冰河时代的直立人传奇》(美:乔昆、博阿兹著,陈淳、陈虹、沈辛成译)


作者简介:本人郑金民,属兔,自称是以双木为生存的一只兔子,一年四季兔卧荒山,静观于秦山洛水之间,故笔名兔卧荒山。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国学文化研究会会员、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会员、商洛作家协会会员、商洛文艺批评协会会员、商洛诗歌协会会员、商洛写作协会会员。
论著《还原道的本相》在2020年《国学研究》第八期专刊发行,并获得陕西省国学研究会评选的2019—2020年度“国学研究论著奖”,《生命规律》和《宇宙人类及其生命》两部论著作为内部交流资料已经面世,《历史生命哲学规律体系》《人类安全阶段假说》《生命及其生命法则》进入出版程序。另外,计划用两年时间出版《生命文化及人性类别层次》《关于哲学统一性体系论述》《有关哲学问题探索》《新思想》等历史生命哲学论著。对以仓颉文化和伶伦文化为主的洛河文化有深入研究,整理有《洛河文化文集》。
在哲学学习之余创作大量诗歌,并多次获奖。《论仓颉在中国历史上造字的地位和作用》《论仓颉造字之道》分别获得2021年开封市全国仓颉论文征文三等奖和优秀奖。2021年9月19日接受了西安广播电台就历史生命哲学和《书院门1991》有关情况一个半小时新闻直播专访;2021年9月24日在洛南县仓颉文化研究会接受了洛南县非遗保护小组和洛南县文化馆仓颉传说抢救保护工作专班三个半小时视频节目录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