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少时读西厢,就曾被这描述崔莺莺愁春痴爱的《八声甘州》深深吸引,记得当时欣赏通宵,好几首词都背下来了。后来翻红楼,当看到林黛玉读西厢也情难自已时,我却窃笑了。因为我知道,那绛珠妹子一定如我初时似的被这些妍词艳句迷惑住了,哪怕她怀揣“仙心”也逃脱不了“美”与”情”的劫持。
但凡心意较为玲珑者,都会惜时,尤其暮春伤春,此情感文学痴迷者会更甚。这与年龄无关。读古典,古人也如此。而且,好像还更烈,大概是留下作品的,应该属于士大夫之流,古时士大夫是有闲阶层,除了舞文弄墨,便无所事事,乐极生悲,”感时花溅泪”,不就伤时去了。所以,这应该是普遍人性。现在,四月即将落幕,三春垂垂老矣,一想写东西,惜春伤春之情总是抢先来应聘,缠绵如胶似漆。拒绝既然不易,那就干脆再来一首暮春……


七排【中华通韵】
春暮宵吟
连振华
时流暗涌送光阴,昼夜梭巡又暮春。
岁宴偏怜红瓣影,夕昏更爱抚诗痕。
风扬远梦游伊甸,雨润遐情舍竞津。
有限浮生珍傲骨,无穷诱色守冰心。
何曾就短随俗陋,宁可攀高作啸吟。
举盏清宵邀半月,留白两鬓任添新。
注:竞津——指追逐名利的途径。
2022.04.24深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