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父亲,我的天》作者:玲彦 都市头条--西银/北京/上海头条!

父亲,我的天
作者:玲彦

父亲,我的天
作者:玲彦
父亲的形象渐渐地在我眼前清晰起来。十几年来,几回回梦里常相见,但父亲您就是不说话。
这样,我的思绪被一下子拉回到了十三年前的2009年的农历七月。这是一个让我永远难忘、难过且痛心的日子……
下午下班后的一天,突然接到哥哥的电话说父亲生病已经让120拉到县人民医院救治。“父亲身体一直很健康,从没有说过他这儿痛那儿不舒服的,怎么会生病呢?是什么病?有危险吗?”……
带着诸多疑问我和先生急忙赶到医院。在急诊室,做完ct躺在床上的父亲微闭双眼,呼吸急促,鼻孔里插着氧气管,湿化瓶中的水嘟嘟嘟的冒着气泡,两只胳膊上都输着液体。他安静地躺在床上。不和他的儿女们说一句话。紧闭双眼,也不看他的后代一眼。
CT片子出来了,作为在医院工作的我听到医生分析片子,讲解病情,我的揪紧的心一刻也缓不过来:冷汗、浑身发颤、呼吸急促、心如同有一块石头压住了一般……
尽管过去了十几年,现在的我语无伦次,依然描述不尽当年我的心情。一瞬间,大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我们是凡人,不是神,更不是佛菩萨。哥哥姐姐们他们无助、茫然的眼神,尤如天塌下来一般。尽管我两口在医院上班,见到过很多这样的病人及家属,但真真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我还是六神无主,无法冷静。
CT显示:颅脑出血,两侧脑室都有出血且危及脑干。面对这样的结果,我的心跌落到了冰窖中。手术的机会几乎为零。我的老父亲呀,您才七十三呀,受尽苦难及艰难的岁月后还没有享受天伦之乐呀,我们还没有在您跟前尽孝呀。您让您的儿女们怎能接受如此的一个残酷的现实。
于是儿女们祈求医生,尽量救治,延长父亲生命。但检查结果已经不容置疑。儿女们纠结不定。在医生的建议和亲属们的劝解下,儿女们不忍但又无可奈何地将父亲您送回家中……
尽管我们兄弟姐妹怎样的不舍,在家中轮流日夜照顾,两天后的卯时您永远地闭上眼晴,脉停气止。没有说一句话,安祥地离开了生养您,您为之而奋斗的家,离开了爱您的儿女们,离开了相濡以沫的老伴,离开了您喜爱执着的事业,撒手人寰,升入天国。
痛苦的回忆总是伤心的。但父亲您给我的印象也极为丰富。
您为了响应号召,支援“冯家山”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听老一辈人说冯家山水库始建于1970年,1974年主体工程建成,下闸蓄水,1982年枢纽工程竣工,并通过国家验收。此灌溉工程是陕西省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位于关中渭北高原西部,在“千河”干流下游。您随着工程大军或徒步或坐拖拉机奔赴冯家山。厨房是父亲您的天地,做饭、炒菜、蒸馒头……样样拿手。单说蒸馒头,您和您的“战友”每次起上好几大盆面,发好后把面搓成圆长条,直径约6、7公分,一手一抓一丢,案板上撒上面粉,然后两只手同时操作,两揉三搓的往案上一放,两个圆圆的馒头坯子就成型了。这项工作往往比同行快多半时间。上笼蒸熟后馒头还未出锅老远就能闻到小麦的麦香味,人还没有吃口水先流下来。馒头出锅咬一口柔中带劲,满口香甜,回味无穷。就这样,父亲在冯家山工地上一干就是近十年。
工程结束回到家乡后农村实行土地包产到户,父亲您高瞻远瞩。十多年前您正值壮年。人勤地不赖,勤快脑子灵活的人基本都脱离了吃不饱饭的困境。您和母亲不但勤快,您还看得远,您和母亲在村上分给咱家那时在村子里属于不好的地(即就是浇不上水的地)里松土、除草、施肥、自己打机井,买来了水泵,栽上苹果树。从此后您和母亲两人东山日头背到西山,在您那“一亩三分地”里辛勤耕作,一年,二年,三年……春天给苹果树疏枝、疏花、疏果;夏天除草,施肥,浇水;秋天摘卖;冬天施肥,松土……尽管很苦很累,但你们当时是快乐的。我们兄弟姐妹只要谁有闲时间就赶紧回去帮忙,看着你们劳碌且幸福的笑脸,我打心眼里高兴。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苹果挂满枝头,粉中带红,使人垂涎欲滴。有时看着您不留神,我就偷偷地摘个大苹果三口两口赶紧吃完,那个香,那个甜,那个脆,至今仍然满口留香回味无穷。但是不敢让您看见,因为您和母亲永远吃的是有瑕疵的果子,或者是裂开的,或者是鸟儿啄了的,或者是果子上面有疤痕的……务了十几年苹果树,在我的印象中,你们好象没有吃过一个好苹果。俗语说:木匠住的可擦房,医生守个病婆娘。在您和母亲的身上充分表现出来了。
您和母亲在果树刚栽上小树苗时,还在树行之间播种小麦或油菜;株距之间种上各种时令蔬菜。并且还在荒地上开辟了三分左右栽上桃树。桃子上市季节,您和母亲起早贪黑,早上天不亮就摘下鲜桃,将桃小心地放到竹子编制的筐内,然后架在自行车后座两侧,天还没有大亮就已经在天度或者法门街道上了。因为桃子新鲜,价格又便宜,且您为人又随和。一会儿功夫不到,您的桃子就被“一抢而空”了。回家后将钱交给母亲,尽管只有几十块钱,在现在来说不值一提,但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老两口喜不自胜。母亲将钱攒起来,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日子也越来越好起来。随后栽苹果树的人越来越多,您一看苹果也没有个好价钱,就慢慢的放弃了。
在家里做起了“弹棉花”工作。弹棉花缝被子也是非常辛苦的,灰尘多而且噪音超级大,吃饭也没有个时间,弹棉花的什么时间来就得随时给做,一天吃三顿饭的时间屈指可数。有时给做完活后遇到吃饭时间,母亲就多做一些饭,和他们一块吃。因为有的人家离的远,比如鲁马、丰邑等,给他们提供水和苹果及馍是常有的事。就这样,父母弹棉花的好口碑一传十,十传百地四邻八乡的人都知道了。生意红火了,但父母的年龄也逐渐地大起来,做为儿女们劝他们不要做了,该歇歇了,但父母认为他们还能做得动。
十几年如一日,苹果和弹棉花积攒了一部分钱,在村子里算得上是扬眉吐气了,但您低调做人,从来不张扬。物质生活过的富裕了,但人们的思想水平质量还没有提高,于是您拿着这笔“巨款”和志同道合的几个人去中观山附近的山上弘扬传统文化。修盖庙宇做为“道教”的道场。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诸如创始人之一的“张道陵”天师、创造八卦的伏羲、创造了六十四卦的文王、为《易经》作《易传》的孔子等,是诸子百家的开始。还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宗,小到日常称呼,大到出入行走,宇宙观等,凡事都有一定的礼仪规程。你们雕塑祖师们的像,宣扬为人为善的善行善举。
2007年您一头扎在山上,把偌大个家及“弹棉花”工作交给70岁的母亲,您吃住在山上,山上的条件可想而知。茅草滩、坎坎坡坡高低不平。在经过县、镇两级同意后。你们就清理杂草,开荒盖庙,一次我休假回家,看到您消瘦的脸庞,眼睛深陷,脸颊窄长,胡子拉碴地坐在房门口的石头上,身心俱疲,头发花白,蓝色中山装上衣上,灰尘在汗水的侵蚀下清晰可见的一圈圈灰白的印迹,黑色的裤子上的石灰、水及泥沙还没有清理,妈妈给您做的布鞋看不清是什么颜色的布料。看到这,我心头一酸,几乎掉下泪来。我赶紧拿出给你们买的猪蹄,看着您仔细地把手在裤子的稍干净处擦了擦就左啃右咬地香香的吃起来。我的心里才稍微好受了一些。父女两个拉拉家常,我就和母亲去厨房做饭,那天的饭我吃起来格外可口。
但是,这样的日子永远不能到来了。在您在山上盖庙的时候,哥哥和嫂嫂他们经常用自己的三轮车往山上拉水,运送各种必须物资。姊妹们一有时间就去往山上送吃的,蔬菜水果及日常用品。并且都自发的出钱出力出资,每人尽自己所能。终于在2009年庙宇房舍竣工,但是我亲爱的父亲永远的离我而去。
父亲生前在他自己的身后事上不上心,作为儿女的我们也没有人想到。谁能想到才七十多年龄的人将会走入人生的尽头。一张像也都没有留下。无奈哥哥只能用父亲的证件一寸照片去翻拍,然后放大,这样才有了遗像。父亲去世后的几天里,四乡八邻的人们都来吊唁,因为父亲为人正直且不和人争执,乐善好施,待人接物随和大方,从来都不沾别人的一丝一毫的便宜,相反的在买卖东西的时候能送即送,从不斤斤计较。追悼会上,亲朋好友瞻仰遗容,泪流满面,都为失去一位德高望重、为人随和且不失风趣的一位长者而唏嘘不已。
父亲,我亲爱的爹爹。十三年来,女儿无时无刻不在想您,您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我的脑海深处。回回梦里相见,醒来泪水沾襟。假如有来世,我们还做父女,让女儿把在这世未尽之孝来世来尽;把您未享之福来世来享;把女儿在这世的遗憾之事来世来完成。
父亲,我亲爱的的爹爹,您的在天之灵若有知,请保佑您的后辈儿孙也像您一样,与人为善、落落大方,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提笔有如千斤重,父恩永世报不尽。
思念父亲梦不见,儿女心有千千结。
泉下若有心相知,父女终有一日聚。
2022.4.19初稿,修改完成于4.22日晚。

说明:一直以来,想构思写一篇为父亲所做的文章,但是就是有万语千言而无处着笔。前几天和先生偶然说起父亲生前的点滴事情,恍若眼前,随提笔以记之。
编辑:上善若水開甯
日期:2022年4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