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前语;
前几日在李春雷老师发起得《有书赠给读书人》的春蕾活动中,有幸收到李老师签名赠书,在《摇着轮椅上北大》和《李春雷精短篇报告文学集》扉页上写到“敏感就是文学”,从此也让自己结识了李春雷老师和吴学礼老师春蕾和春雷公众平台和春雷夜谈讲课学习平台。

通天阁记(散文)
李春雷
认识多少汉字,并不清楚,总有三两千吧。
这众多精灵,宛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男男女女、阴阴阳阳、形形色色、肥肥瘦瘦。它们每天疯疯癫癫、恩恩怨怨、打打杀杀、聚聚散散,忽而纵横河朔、啸聚山林;忽而杏花春雨、依偎缠绵。
这个战场、这个情场,就是我的书房。
我的书房,其实就是自家楼顶的一个阁楼,大小两个房间,约50平方米。楼下食宿、楼上创作,正可谓:物质是基础,精神在上层。
置身其中,独享安静;花开花落,春夏秋冬。
每每看到一些朋友的书房一尘不染、整整齐齐、清雅高洁,我便十分羡慕。反问自己,你能这样吗?
曰:不能!
我,根本是一个俗人。
从小写作,便养成随心所欲的习惯,放浪形骸、信马由缰。
我的长篇纪实文学处女作是钢铁工业题材。由于出身农村,不了解工厂生活,更不明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只能去炼钢车间体验生活。一边深层体味,一边搜集资料。一沓沓蓬乱的书籍文件,堆满书桌;一块块粗糙的碎钢废铁,挤满墙角。整个书房,顿时成为一个手工作坊。我每天看着它们、嗅着它们、摸着它们,寻找感觉,思考着钢铁与生活、生命、国家和人类的关系。
创作过程更是艰难。钢铁工业本身似乎傻大黑粗、灰色抽象,要变成形象而芳香的文学语言,实在艰涩。心高手低、力有不逮,在黑暗中苦苦攀爬、呐喊。瞪大眼,看电脑,满眼血红。有时候,几天几夜,竟然敲不出一个字。烦恼之极,我甚至打自己的脸,痛哭,三百六十行,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啊。多少次发誓放弃,但想一想,不能,又不甘。夏天里,没有空调,浑身是汗,裸上身、赤双脚,地板上盛开着一朵朵水灵灵的肥硕梅花。
这时候的书房,碎发满地,乱纸盈筐,一片狼藉。
当然,书房也曾眉清目秀。那是完成一篇作品后,或记者采访前,或过年过节时。
这时候,我会认真收拾一下,让书们通通放假,各自休闲、各归其位:或燕雀般栖息架上,或猫咪般地端坐案头,或乖乖地躺倒睡觉,或静静地列成方队。每本书,都有自己的性格,都要舒展,都要舒心,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委屈。

案边一株幸福树,青枝绿叶。心情舒畅的时候,我会细细地把每一枚叶片都擦拭一遍。阳光明丽,凝视那一片片娇嫩的青翠,可看到透明的叶脉,仿佛世界地图;能听到隐秘的喧响,犹如春雷阵阵。
但好景不长,进入下一个创作轮回,一切又重归凌乱。
为什么会这样呢?
文学不是普通写作,而是创作。创,即无中生有、土里生金。恰如平时跑步,是锻炼身体和娱乐爱好,但如果以此为专业,去比赛,破纪录,那便是一种挑战、一种艰难,甚至是一种煎熬。只有将自身状态调整到最佳,把潜能全部激活,才可能有所突破。的确,这实在是一个自我燃烧的过程,连续几天睡不着、吃不下,绞尽脑汁、搜肠刮肚、辗转反侧、胡子拉碴。半夜里,灵感骤至,霍然坐起,跑向书桌,揿亮台灯,抓起纸笔,狂草疾书。而后,又进入下一轮构思,开始另一份苦恼。那种感觉,仿佛在大山下开掘隧道,一斧一锤,精疲力竭,前路漫漫,绝望似铁,直到訇然凿通,亮光如雪……
我始终相信:没有难度的写作,不会产生好作品。所有名篇佳作,皆是呕心沥血,屈原《离骚》、司马迁《史记》、欧阳修《醉翁亭记》、曹雪芹《红楼梦》、陈忠实《白鹿原》,无一不是。恰似每个婴儿的孕育和诞生,都是一个血淋淋的痛苦过程。
艰难攀爬,终于登顶;一览众小,其乐何穷。
最快乐的时刻,当然是作品发表后。看着新崭崭的报刊,闻着油喷喷的墨香,一杯绿茶,白雾袅袅,仿佛置身深山幽谷,歌声飘渺,百鸟鸣啭。这时候,我会好好犒劳一下自己,邀几位朋友,畅饮一场。

身旁那株幸福树,青青的叶片,默默地绽开,嫩嫩的、鲜鲜的、颤颤的,若婴儿的脸,似新娘的羞。
时间长了,花盆中竟然滋生出一簇潮虫。在这远离地面的高空,它们能与我相守,也是朋友,也是缘分。而且,它们也是一个小小世界啊,有爱情,也有梦想。我不去打扰,更不忍伤害。既然明白生命的短暂和无奈,便不去想象、不去叹息,只是欣赏。
常常地,我会给花盆喂一杯茶水。偶尔,也会恶作剧地多浇一些。霎时,洪峰滔天,大水冲了龙王庙。小虫们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好似遭遇了“9.11”,又像发生了“5.12”。
创作之余,便是阅读。四壁皆书,五千余册。古人、今人、中国人、外国人,一双双眼睛、一个个灵魂,众目睽睽、嬉笑怒骂。徜徉其间,悠然忘我。特别是春秋之夜,月影西斜,暗香浮动,一朵朵美妙的意象,如杨花柳絮,翩翩而至,又如飞天或嫦娥的幻影,裙裾飘飘,隐隐显显。每每读到一本好书,心驰神往,情醉意会,我便深深地饮一口茶,痴痴地望着远方,仿佛作者就坐在那里,向我眨眼、微笑。
书房虽小,却也连通世界呢。打开网络,拿起电话,乡下的父母,美国的弟弟,保定的儿子,各地的师友,尽在眼前耳边。
一介文人,别无所有。只有这里,才是我的王国、我的花果山。在这里,我是皇帝、我是将军、我是孙悟空,每天率领着自己的三千人马,纵横捭阖、攻城掠寨、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虽然焚膏继晷、夙兴夜寐、含辛茹苦,却又苦中作乐、乐此不疲、疲而不怠,快意而自得。
对于我来说,书房不是闺房,是产房。
天地大且嚣,能有如此静谧一隅,足矣。
我的书房,名曰“通天阁”,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某小区某栋楼的六层顶端。
何谓通天?
古人焚香,以通神灵。而我们读书人,坐拥书香,用以通古今、通世情、通人心、通文明、通天道……
这,便是文学的最高境界、作家的普世梦想。
遂作通天阁记。
【2015年6月作于邯郸;原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16年4月8日】

李春雷,1968年2月生,河北省成安县人,一级作家。现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协副主席。系中宣部确定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那一年,我十八岁》,长篇报告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山》《摇着轮椅上北大》等40余部;短篇报告文学《木棉花开》《夜宿棚花村》等200余篇。曾获鲁迅文学奖(第三届和第七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蝉联三届)等。李春雷是鲁迅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报告文学作家,也是新世纪以来唯一两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家,还是鲁迅文学奖历史上唯一以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获奖的作家,被称为“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之王”。

主播;笔名春蕾,又名吴学礼。素心简单。春蕾与春雷平台的创建者。空中精典课堂李春雷《春雷夜谈》的主持和发起者。



编后语;
李老师在报告文学【两杯清茶】中写到高杨;如果世上犹存君子,他必定是一位;设若人间尚留良心,他绝对有一颗。
春蕾与春雷,李春雷也是名副其实的一位文学导师。
身正为范,用大爱之心,在文学阵地前沿似如一颗启明星照亮和引领一批写作新人。
学高为师,严谨治学,用自己平身所学毫无保留得尽情洒播在求知者的心田…
李老师在春雷夜谈第六讲讲到“五点”和”四力”
一,会读书——方向
二,好读书——兴趣
三,读好书——选择
四,读破书——挖掘
五,读活书——创新
四力,脚力、眼力、发现和走近
脑力、笔力,走进和表现
写作和创作……
读书更要泛读、深读、细读、精读、研读…
李老师在他的创作谈中多次提到“发酵”,他说,我们要把写作素材,经过很好的酝酿发酵,然后才能将五谷杂粮,醉制成醇香宜口的五粮液。
讲到阅读经典与名著时,他又说,既要有敬畏心,也要有挑剔的眼光。他举例说,徐迟先生的名篇《哥德巴赫猜想》,虽然堪称经典,但也存在结构失衡、个别句子欠当的问题。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也有瑕疵。具有这种批判的眼光,是由于他知识储备丰厚,有着苛刻的高标准要求。他读书多,藏书更让人叹为观止。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他收集到了全国近三千个县区的所有第一轮志书,据说连国家图书馆都不齐全。他的方志藏书,可为民间之最。
读李春雷的作品,有一种特殊的美妙感觉。这种感觉首先来源于思想上的正能量,能够直接带来明亮阳光和勃勃力量,但最关键的载体,还是最精彩的文本表现,即艺术呈现。其作品,无论从文字上、结构上、语法上、标点符号上,都达到了高度统一,可以说千锤百炼、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独步天下,形成了一个精妙无言、珠圆玉润、气韵丰沛的小宇宙,既有时代元气,又有书卷香气,更有历史底气。这种文本,堪称中国当今最优雅、最精妙、最规范、最纯净、最经典的白话文,值得全国读书人学习。尤其当下,文风浮躁,物欲横流,急需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崇尚中华文化,昂扬中国精神。
————吴学礼在春蕾和春雷夜谈说
文学的力 量
为苍生写作,为文明写作,为历史写作,为时代写作。
——李春雷
一个作家,他不会直接掌握多少具体物质层面的东西;然而,他会用作品在读者心灵的海洋里掀起精神的巨澜。
身为邯郸人,我对邯钢的感觉也就是个习以为常的地标而已;邯钢就是我沿途经过的那一大片厂区的平面风景。
2022年的春天里,我有幸拜读了李春雷老师的长篇纪实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一本小书,还没有邯钢高炉里的一块耐火砖大;把那一幅幅邯钢的历史画卷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
邯钢依然在,佳作永流传。
当我再看邯钢,邯钢已不仅是我沿途经过的那一大片厂区的平面风景!
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李春雷老师作品的力量!
李春雷老师是公认的中国短篇报告文学里的王者,他的精选集我最近在仔细品读、反复研读。
这十二篇报告文学就像浩瀚夜空里的十二个星座,仰望之下只觉星光璀璨心向往之。
喜爱文学作品,绝对是一件好事;创作文学作品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业余写诗多,文章写得少。诗之于文章,拘于体例、承载有限;因此,我最敬佩文章写得好的人!
近期常在微信群里听李春雷老师讲课,获益良多。群里文友众多,我感觉都是钟情于文学且有志于文学的人;条条大路通罗马,业余也好、专业也好,在文学的路上要走得远、走得久、能取得多大的成绩就看每个人的修为了。
李春雷老师作品好,课也是讲得好!
李春雷老师一路走到今天,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他是一个内心里充满力量的人!
曾几何时,只知李春雷老师的文字而不闻李春雷老师的声音。
又是春天,我能想象得到:寂静的夜晚,李春雷老师在手机前侃侃而谈讲课的情形。
他的面前空无一人,他的面前又不是空无一人;但李春雷老师已经把力量传递给了每个正在听他讲课的人。
于无声处听春雷!!
汲取力量,看苍生、看文明、看历史、看时代;相信在李春雷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微信群里的诸位有志于在纪实文学上取得自己突破的朋友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做一个内心充满力量的人,与诸位群友共勉!
一学友 李弘纲之所说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
敏感就是文学!!
传播分享
交流学习
就在眼前,就在当下
木棉花开,蝴蝶自来
你还在等什么呢?
欢迎您进入春蕾和春雷平台
竭诚邀您聆听李春雷老师春雷夜谈讲坛,相信都会有个满满的收获,学习中丰盈了彼此文化生活岂不更好?
友友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