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旋律的交响
40年前,改革大潮在深圳发轫,春天的故事传遍神州大地;40年后,改革成就瓜果飘香,祖国迎来了沉甸甸的金秋。曾被冠以“文学拓荒犁”的《佛山文艺》,今天又以镰刀的姿态,收取了一捆成色饱满的谷穗——《中国打工诗歌四十年精选(1981-2021)》。
文学的真实性是艺术创造力的母本,脱离了社会和组成社会的普通百姓,一切作品都是“空中楼阁”。书中的200多位作者,既是社会变革的直接参与者,又是诗歌田畴的勤勉耕耘者,这些有血有肉、令人动容的诗行,忠实记载了他们不甘贫穷、奋力前行途中的曲折和艰辛。
丁卫华的《冲床工》隐藏了难言的悲伤:“我用从手掌上分离出的/三只惨白的手指/告诉世人/对冲床的依恋/至真至纯”;
刘文杰的《铁人》诉说着无奈的离愁:“说到家时,他端起杯子连干三次/那52度的液体瞬间从他眼睛里,渗了出来”;
刘世军的《洗墙工》背负着生存的险恶:“一根绳子吊住所有关注的目光/一个家庭的生存生活/就这样在高空来回的晃荡”;
韩东的《农民工》回味了尴尬和辛酸:“一些岁月/被铁皮屋囚禁/一些爱情/被铁皮屋分割/一些目光/被铁皮屋阻断”;
梁永赋的《亲亲我的煤》寄托着美好的憧憬:“你的黑 就是你的白 就是你的红和绿”。
艰辛困苦是检测人们意志的试金石,芸芸众生,谁没有刻骨铭心的伤痛?谁没有抗衡危难的坚持?再现人们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付出的艰苦努力,是历史主旋律中最动人的乐章。
文学要走出象牙塔,诗歌要回归原生态,臆想和雕琢是榨尽汁液的干花,惟有真诚的倾诉才能撼人心魄。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唯有朴素才可能生动,唯有生动才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可能将不懈的追求凝聚成共同的信念。
感谢《佛山文学》与草根族写手们贴心贴肺的扶持,感谢历任编辑为广大打工族辛勤作嫁,祝愿《佛山文学》从浩瀚民间淘出更多“珍宝”,让更多民间诗人享有实至名归的尊重。
2022-04-22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