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杨子,河南新县人,1958年生,大专学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工程师,中学高级教师。教育业,懂谱学,知地理,晓日柱,通礼仪,擅长氏源姓始探究,喜录民间奇闻轶事。新、光两县《杨氏宗谱》主编,新县《杨氏族志》副编,新县《雄关古寨》采编,编著《王店村志》,组织重建“杨公祠”,命名“斋醮堂”,撰写杨家冲杨氏始祖杨珠夫妇碑文和公祠版面图文,出版发行校本教材《村落文化》等。工作42年,获国家级奖3个、省级奖6个、地级奖7个、县级奖27个。

陈春巧戏王麻子
杨子
陈春,山南县万金乡王店村新冲人,国民政府军中校翻译官,起义加入共产党,建国后退伍还乡,在生产队当会计。
陈春会识文断字,为人圆滑正直,受人爱戴。
王麻子,岭北县人,本名王印,时任万金公社(今天的万金乡)党委秘书,人们称他王秘书,因他脸上有几个麻子,又称他王麻子。
王麻子是王印的代称,不是一般人敢当他面喊叫的。
王麻子被公社安排到王店大队(今天的王店村)指导工作,床铺安置在大队部里,按顺序派到农户家吃饭。
大队部地处王店大湾中间,被派饭的农户待饭熟后再喊王麻子去吃。
这天,王麻子的饭临到王店中间队王志远家。
早上,王志远的妻子把饭做好,让大儿子王忠去喊王麻子吃饭。
王忠临走时,妈妈对他说:“忠儿,快去喊麻大太太吃饭。”
是年,王忠十岁,按照妈妈的吩咐来到大队部大门前,放开嗓门,一字一句的叫喊:“麻......大......太太......吃饭......啦!”
声音清脆洪亮,全湾都能听到。
王麻子听了,火冒三丈,快速拿块砖头,追骂到王志远家,吼骂道:“你妈妈个逼!要叫麻子就叫麻子,要叫太太就叫太太,怎么叫麻大太太!”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当面叫王印王麻子。
陈春敢叫,他不是这样明着喊叫,而是借景戏名。
在一次全体社员(今天的村民)大会场上,陈春急促地跑到王麻子的跟前,焦急地说道:“王秘书,王秘书,有个字我认不到,想问您一下。”
王麻子以为是真,热情认真的问:“什么字不认得呀?”
陈春面显严肃,一本正经的边说边在地上画写,众人围观。
陈春在地上画了一横,王麻子说:“这是个一。”
陈春说:“我也认得是一。”
接着,陈春在一上加竖(十)加横(土或工或干或王)加点(主或玉),王麻子都依次认出来,陈春说:“这些,我也认得,”
然后,陈春在地面留了个“玉”字,对王麻子说“下面的我就不认得。”
于是,陈春在玉字左下方点上一点,王麻子说“不认得。”陈春在玉字上面点一点,王麻子说“不认得。”
随后,陈春在玉的上下两横之间、中间一竖的两边点上许多点点,王麻子脸渐变色,观者会意哄笑。
王麻子用手指着陈春说:“你......你......”
事后,王麻子请陈春喝酒,对着陈春竖起大拇指,钦佩地说:“陈春,高!敢在众人面前变法叫我王麻子。”
陈春端起酒杯,笑了。
王麻子好抽旱烟、喝浓茶、交女友,表现最明显的是惧恶欺善。
阳春三月,百花竞放,是王麻子游山玩水的最佳月份。
王麻子常常头戴十八圈草帽,身穿白色短褂,脚穿泡沫凉鞋,手拿旱烟袋,哼着民间小调,借巡视检查生产为名,走村串户,兜风赏景。
一天,王麻子要到新冲去采风,指名叫陈春作陪。
二天,途经土桥北田,王麻子见陈增一人正在搭田埂,不问清白,上前就训,斥其质量差,批其进度慢......
陈增是新冲生产队的社员,常年光头,口语不清,忠诚老实,低智腿拐,用脚踢水搪平田埂有点力不从心,被突遇奇来的责训,惊慌跌倒在田。
陈春见状,板着青脸,挽起裤筒,脱去鞋袜,跳下水田,一把从陈增手中夺过搪钯,跑到田埂的另一端,脚踢泥水,搪钯在田埂上侧翻动,向王麻子所在方向快速推去。
陈春一边用脚踢水,一边用搪钯在田里和田埂上拍打,口中附和着王麻子,还大声怒斥陈增:“这样搞,你不会吗!真没用!该批!”
王麻子站在田埂中间还没等到缓过神来,陈春手中搪钯的泥水配合脚踢的泥水,一齐扑向王麻子。陈春从王麻子身边经过,好似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到了田头,陈春依旧严肃的对陈增说:“照我这样,王秘书不但不批评,反而还会表扬你。”
王麻子浑身泥水,洁白的短褂和暂新的十八圈帽子全变成了黄褐色。
陈春装着没看见,继续告诫陈增,么样么样地听领导的话。
王麻子来到陈春跟前,陈春故作惊讶的说:“王秘书,您这是咋搞的呢?”
于是,陈春假惺惺的扶着王麻子来到河边,还帮王麻子洗去身上的泥巴。
这叫王麻子哭笑不得,有苦难言。
后来,王麻子对陈春说“你哪是搪平田埂,分明是在报复。”
陈春笑着说:“您那天有点重,我那天也有点重。”
2019.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