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母爱无限
文/杨贤礼
岁月的流逝是在深深的回忆中。该付出的,母亲都先我们付出了。
回忆过去,蓦然发现,我们从未离开过母亲的视线,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牵挂。
小时候对母亲是一种依赖,青年时对母亲是一种舐犊之情。当我们人生的太阳走过正午,母亲为了我们的一切而操心劳累,让我有了最深刻的理解和最深刻的敬畏。
随着生命的脚步,当我们在增添着一根根的白发,惊叹着岁月不饶人时,回想起了母亲为了我们一生的健康成长,多么的辛苦。
我的母亲是一个最典型的农村妇人,她有着中国传统妇女共有的特质,心里善良、性格直爽、为人诚恳、吃苦耐劳……

母亲一生勤俭持家,为我们操碎了心;她把我抚养大,送我上学,然后参加工作,结婚成家。母亲芳华衍变沧桑,青丝熬成白发,她大半生的操劳,都是为了儿女们的成长。
从我记事起,我母亲就像一台不知疲倦
的机器,昼夜地运转着。她总是每天天不亮就来挑水、烧火、推磨、做饭。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地里和家务之间忙碌着。我们去上学穿的松紧鞋都是她亲手做的,家里人的衣服破了是她亲手缝制。我的母亲为我们上学、成家、立业,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和辛劳,最终将我们三个儿女养大成人,多么了不起的母爱啊!
小时候,我总是盼着快快过年,因为过年有鸡肉吃,有汤圆吃,还有新衣穿,但母亲穿着的却是那件补了又补的旧式蓝布衫。
小的时候,我和外公在山上放牛,赶牛回家,未进家门就喊:妈,我饿了!每天看着家里的炊烟袅袅升起,母亲常常呼唤我的乳名,叫我回家吃饭。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没有享过什么清福。那时候,家里穷,饭菜油水不多,每次吃饭,母亲总是把好的饭菜留给我们。等我们吃剩下她才随便吃一点。她的一生完全无私奉献地给了我们三姊妹。

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严重,母亲在我身边守到天亮,当我有了好转后,她才急急忙忙地给我煮一碗米稀饭。看着我吃下去,母亲笑了,那是只有慈母才有的笑容。
记得当年我去上六盘水师范学校的时候,母亲和父亲送我到学校。在校门口离开我的时候,母亲对我依依不舍。她对我说了许多鼓励的话:“儿啊,我们都是农村人,你要好好读书,哪怕再苦再累,我们也要供你把书读好。听了母亲这一番话,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完成学业,让母亲宽心……
后来我六盘水市师范学校毕业工作之后参加工作离家远了,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母亲更加疼爱我,每次我回家后,母亲都要和我叙家常好久。母亲不仅要在地里干农活,还要在家里喂猪养鸡,干很多家务活。她用并不宽阔的脊背扛起了整个家,疲惫的眼神,满了裂口的双手,是她辛勤操劳的结果。
母亲已经六十九岁了,岁月在母亲脸上刻上了深深的痕迹,阳光下映出了母亲瘦弱的身影,看着她每天为这个家操劳而渐渐累弯的脊背,真让人感到寒酸。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超过孩子对父母的爱,很少有孩子能像父母当年抚养孩子一样照顾年迈的父母。所以,对母亲的恩情,我惟有在周末和节假日多回家以爱和孝敬来回报。

由于工作原因,我与母亲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假期一过,我又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每当我临走的时候,母亲就把我要从家里带走的东西一样一样地帮忙往车上拿。当我们要出发时,她站在车窗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还提醒我们,工作很重要,一定要好好地把班上好,有空时才回来……她还再三给我儿强调,回到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我儿说:“奶奶放心,我一定会努力,我们放假后一定回来帮你忙做家务,干农活,你在家不要过度劳累”。母亲站在路边看我们出发了,一直到看不见我们的踪影后,才依依不舍地走回家。
母亲是一种岁月。每一缕白发,每一道皱纹,都象征着岁月的无情,记载着岁月的沧桑。
母亲是一种岁月。因为在人世间忍受最多的苦难、咽下最多泪水、包容最多无知、体贴最多心灵的是母亲,是伟大的母爱。
岁月如歌,母爱无限……
2022年4月26日

作者简介杨贤礼,男,彝族,贵州水城人,出生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老鹰山街道中坡村上坪子组,1999年3月1日参加工作,2005年7月加入六盘水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2008年7月加入六盘水市音乐协会会员,2009年2月加入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2019年7月加入贵州省纪实文学会员,2020年11月加入中国新时代诗人库。撰写各类论文;创作各类诗词;创编各种歌曲;创编各种小品。其作品经常在国家级、省级和市区级的刊物上获奖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