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1)东方羽薇(纽约)……樱花赋
王中明 (美国)……赏析
成喜良 (中国)……赏析
2)火凤凰 (海外)……樱花记
王中明 (美国)……赏析
成喜良 (中国)……赏析
🔥
樱花赋
文/东方羽薇
霞光水色,日丽风和。沐春色于仙镜,浴花香于樱坡。玉枝娉婷,如盈盈之少女;粉瓣羞涩,若楚楚之娇娥。逮于樱海琼席,飘拂红雨;仙湖盛会,环带青罗。花蔓袅娜,起翩跹之妙舞;鹂音流响,弄婉转之清歌。经年无常,其乐多少;浮生一梦,为欢几何?
自是色冠南中,名闻海外。处祥云之下,为鱼米之乡;居世界之东,曰丝绸之带。谛视通于万年,幽思接于千载。今朝冷暖,碧水蓝天;世代兴衰,桑田沧海。证月溪之语,渺轻雾而无极;验霞客之言,莹仙湖而流彩。时光静好,明月照而赏漪澜;现世安然,清风生而听夜籁。巧夺天工之秀色,灵地有情;吐纳日月之精华,春光难买。
观乎景山秀水,如画如诗。解东坡之豪赋,会元亮之清辞。天人合一,羽化登仙之感;物我两忘,明心见性之机。幽幽密林,稀禽鸟兽之所;恍恍湖镜,珍木虫鱼之依。瑶草煮茶,神怡欲寡;香花入馔,脾沁味滋。逸趣多,奇特之风物;殷勤盼,樱合之佳期。
况乃映奇彩于清湖,开仙葩而霞灿。蕊宫之秀色可餐,南国之绝世妍靥。追前人之所言,添今日之闲叹。曼殊踏桥之际,红雨纷飞;元稹惜别之时,林垂万片。微风吹拂,花朵摇曳。淡淡之香白,参差披拂;嫣妍之轻红,交错迷眼。
怪妙哉!寄肉灵于仙境,抛烦恼于浮云。悟道乾坤之中,窥寻三昧;忘形山水之外,妙降微尘。携长风以嬉乐,结花草以为裙。生平诺许,几时归去,妙奏仙音。

王中明赏析:
话“三仙”
作者:王中明(美国)
东方羽薇女士(雪儿)的《樱花赋》,仙境仙女仙音展示情辞与意境美,不输古赋。
首段交待赏樱的节令、天气(似张衡《归田赋》的“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地点与环境,点明仙境,并极写樱花如仙女般美艳动人,樱海琼席与仙湖盛会热闹非凡,进而在鸟语(似仙音)花香中感慨花季短暂、人生坎坷。这感慨的前半部分指樱花,后半部分用李白“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句(“若”改成了“一”),指人生,如此对比,托物寄情言志,于感伤和豪放中提升了作品境界,同时提示此次踏青,要像李白那般“直须看尽洛成花”,即便事后有韦庄“肠断春色在江南”样的伤感,从而表明樱花即主题。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泌人心脾,其写景亦必豁人耳目。”首段景物描写之佳,难以言表,那几个四、六言的拟人句,写活了樱花的卓然不群(直追陶潜《闲情赋》第二段对美人姿容的描写)和黄鹂清歌的美妙动听,具大家风范。“樱海”、“仙湖”句,比李白“开琼筵以坐花“句(《春夜宴从弟桃花园 序》)的内容丰富。“花蔓”、“鹂音”句,正面衬托“仙女”,比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中的“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句,典雅浪漫得多。
第二段,溯源樱花的高门弟,追昔抚今,感叹沧海桑田样的变化,奉献出当世名花和大好春光。段首盛赞樱花的发祥地——中国江南(写赋必须要引用历史),称樱花“色冠南中(似陶潜“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颜色”句),名闻海外”。接着发思古之幽情,感世事之变化,认为今胜昔。然后说樱树林里的渺远轻雾与仙湖的流光溢彩,印证了月溪上人法师及徐霞客的话,透着禅意和大自然的奥秘。作者善用典故,恰合赋的一个重要特点。“时光静好”、“现世安然”两个四、七言句,是对国泰民安的称颂,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也使“三仙”更具情感并“吐纳日月之精华”,因而才“春光难买”。此段仙音表现为“夜籁”。“桑田沧海”或应为“沧海桑田”,以与“碧水蓝天”韵脚一致;“仙湖盛会”前面似应加“聚于”,以与前半句的“逮于”对应,形成对称的六、四言。
第三段,陈述美景可促成文情与道、释情怀,激赏湖山生物多样性带来的生机勃勃,体味“奇特之风物”并期盼年年来此赏樱。“解”与“会”句,是用典的继续,充满虔敬,更体现自信,比张衡《归田赋》中的“咏周孔之图书”还要深入;与首段“沭”和“浴”对应,反映作者像张先那般善用单音节动词。作者“解”的或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会”的或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桃花园记》)。“羽化”、“两忘”句,亦有《归田赋》第四段中“极般游之至乐”的意趣。“瑶草煮茶,神怡欲寡”,既有对“奇趣”的体验,又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般的豪迈(以茶代酒),这种豪迈与豪放,已见于作者在纽约文联网刊上发表的诗词曲赋;“寡”可理解为寡言、一人独处或君主,主要彰显作者的性格、文才与抱负,并将“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黄庭坚)和“春茶瑶草碧”带给人的愉悦,作个性化展示。末句中的“樱合之佳期”,紧扣赋题,是对首段结尾感慨的呼应、补充与迎合,反映的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凸显“三仙”的巨大魅力。
第四段,谈及落英缤纷是某些文人情伤的象征,因而两番称赞樱花盛开的美(写出两番神境),指出这是此赋的重要成因。首句(转折副词“况”的用法学自李白)紧承“佳期”,运用想象与夸张,一石二鸟地说樱“开仙葩而霞灿”,既指大片樱花开得灿若霞光,也指仙葩使首段的“霞光”更灿烂;樱花“映奇彩于清湖”,呼应并诠释首段的“水色”。呼应,在文学作品及绘画中,皆属妙笔,这也体现在“秀色可歺”句,同首段“樱海琼席”、同第二段“色冠南中”的关系上,其中“南国之绝世妍靥”,是对“仙女”的至誉。“闲叹”句的“追”字,是对第二段“解”与“会”的发展与实践,暗示此赋类似“仙音”;此句类似陶潜《闲情赋》中的“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曼殊”、“元稹”句中,“红雨纷飞”颇有毛泽东诗句“泪飞顿作倾盆雨”样的凄婉,是对“好花不长在”的联想与伤感。以落樱喻情伤,凄美浪漫,然用这两位感情不专一的情种说事儿,略嫌不妥。“微风吹拂”等句,反映不同色泽樱花的动态美。“交错迷眼”,似“乱花渐浴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潮春行》)。“微风吹拂,花朵摇曳”,似“…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徐霞客游记》)。这些句子,十分形象,生动感人。此段分别出现两个“妍”及“拂”,或为疏忽,然瑕不掩玉。
末段是对此番赏樱的总结性感悟,是心內参禅悟道的心得、自我超脱的愿望,是对第三段感悟的补充,突出了大自然对人身心等方面的重要益处。不过,更能引起读者关注的,恐怕是作者的“窥寻三味”、“携长风以喜乐”(应化自“乘长风破万里浪”),以及“妙奏仙音”,因这提示作者会坚持读书写作,以这方面的远大抱负为乐,奏出文学仙音与强音,引来黄鹂“弄婉转之清歌”,并将年轻的作者也视作樱花样的仙女,一窥芳容。此赋非短赋,然兼具宋代小令以结句取胜的特点,这结句也是对首段末句中“浮生一梦,为欢几何?”的最好回应,佐证着第三段强调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不过,作者不必执着于隐士梦,因中国传统文学的复兴需要你,何况人与自然、社会早已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段首感叹词“怪妙哉”,有欧阳修《秋声赋》中“异哉”的影子,只是对象及感情色彩不同。
此赋将出彩的写景、抒情、叙事、议论有机结合,尤以前三项极好地展现了赋的自由挥洒特点,以及此赋的浪漫主义个性,还有樱花不以娇美居傲、不以寿短为憾而甘愿奉献的品格,是对“草木无情”(欧阳修)的否定,升华了主题,而议论项,起点高,理义透辟,大彻大悟,让文章立意不俗。结构讲究,脉络清晰,写得摇曳多姿且注重呼应。语言轻丽典雅,以传统的四、六言句为主,在铺排渲染中讲求骈偶声律。多种修辞驾轻就熟。风格兼顾婉约豪放,这在女性文学作品中少见。
中国人向来喜欢大且颜色鲜艳的花朵,对形体小、色泽较单调的樱花不大在意。作者对樱花倾注満腔热忱,像日本人那样认为有神依附于樱花,才成就了《樱花赋》中的“三仙”,难能可贵。作品浓厚的的文人气息和出众的文彩会感染国人,其真情则会感动日本人,从而有助于中日交流。

樱花记
文/火凤凰(海外)
终于等到了你,就在四月的渡口,我把那份已久的思念轻轻地放下,去聆听你的心声,漫漫人生路,总是要经过一段旅程,到大自然中遇见。
你早知我疲倦,便在一场生命里轮回,你依然带给我温柔,在风中摇曳,株株相似,却又株株不同,朵朵粉白,却又朵朵不一,其中的一朵花儿向我凝眸,点头示意,一副女儿的娇羞,韶华时光,莞尔一笑,眉间藏笑语,含香初露,阳光倾洒,照见你的深情,我深知那一定是你,已把我的心帘悄悄掀起,只为此生情缘所动。你是大众中的一员,绽放成美丽的风景,小草也因你更加嫩绿,溪水中鱼儿时不时地露出水面调皮。我情不自禁地靠近你,听你的呼吸、你的呢喃、你的忧伤与快乐。
时光总是短暂的,在你还没有凋零之前,我们一起听风 、一起沐雨、一起诗花浪漫,岁月不饶人,总会苍老,那我们就来做一个约定 ,每年的这个时候 , 你都要如约而至,我用一首首诗歌等你 ,等你把最美的风景带给人间。

王中明(美国)欣赏:
与你有约
王中明
火凤凰(朱丽慧)的抒情散文《樱花记》,关注人生自然,展示美丽画面,是浪漫主义的力作。
首段直抒胸臆,点明见到所思念且久等的樱花并聆听其心声,格外欣然释然;暗示人是社会产物,更是自然的一部分,契合“天人合一”主题。将四月喻为人生旅程的一个渡口,别开生面。
次段伊始拈出“疲倦”、“温柔”。前者语含多义,既表露作者身心疲惫,又反映对入世的忧烦、无奈,还提示偏爱清心寡欲的老庄哲学,借赏樱寻求些超脱,此外,还体現櫻花善解人意;后者表明樱花性格好,而且“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陶柱《松树的性格》),甘用自己轮回的短暂生命为作者分忧,点明了文旨,即樱花的奉献精神。接着对人格化的樱花从群体到一朵,分别描述,侧重后者令人陶醉的妖娆芬芳、神情举止,所展示的深情,以及热烈、纯洁、高尚的特点,是作者如陶渊明般“欲穷其林”后的心声,以提醒人类应关爱、亲近大自然并从中受益。“凝眸”、“点头示意”、“莞尔一笑”、“眉间藏笑语”(“柔情绰态,媚于语言”,见曹植《洛神赋》)、掀“心帘”,活灵活现;“女儿的娇羞”,象征作者珍视与樱花的母女情缘,已物我不分,乃神来之笔;“绽放成美丽的风景”,唯美浪漫,吸引诗人“情不自禁地靠近你的身边……”。小草和鱼儿的反应,是对樱花的正面衬托,颇有曹植《洛神赋》里“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的气概,进一步表明并非“草木无情”(欧阳修);就作者而言,还有苏轼《前赤壁赋》中“侣鱼虾而友麋鹿”般的况味,更有屈原《离骚》样痴爱幽花香草等以示品行高洁的初衷,还有藉多个景物愉己悦人之美意,平添情趣及生物间的和諧,暗示人类应对其它生灵友善。看來作者在体验五柳先生《桃花园记》般出世情怀的同时,十分在意用温馨浪漫来冲淡“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庚信《小园赋》),使它们惬意,因而是对“你早知我疲倦,….给我温柔”的回馈。
末段谈及对时间、生命、友情、诗性的体悟。作者主动提出以后每年四月相会,陪樱花度过“凋零之前”的时光,同时慰藉自己“岁月不饶人,总会苍老”的伤感。这照应首段的感慨,尤其是其中的“在四月”“终于等到了你”。这个“等”,与文末的“等”,递升文意,将伤感转为豁达乐观,境界全出;“诗花烂漫”语义双关,指作者未来献给樱花的“一首首诗歌”灿若鲜花,也指一朵朵樱花充满诗意美感。这些,成就了《樱花记》的龙头凤尾。樱花为人们送来春天的第一缕芬芳,将作者的“心帘掀起”,使其“只为此生情缘所动”,作者则“等你把最好的风景带给人间”四月天,产生“风暖熏开千万朵,醉人寰”(苏曼殊)的效果。人与自然如此互动,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可谓立意新颖。
中外散文,与樱花交流者不乏其作,《樱花记》则独具特色。此文承继张衡《归田赋》淡泊、浪漫、清新的风格,“你”(樱花)无只言片语,但神情举止已将万语千言表达;“我”(火凤凰)无声胜有声的心灵独白,说明“我”是聆听并读懂你心声的女人花。此文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巧妙融合,托物寄情,而”本于情”方”有深意远味”(元代.祝尧《古赋辩体》);虽非言志,但志已在“诗花烂漫”中,在作者主持的多个诗歌栏目上,尽管这与她向往的出世相矛盾。当今对出世入世问题,人们应妥善把握,不轻易走极端,因很难真正“与世事乎长辞”(《洛神赋》)。中国历史上著名隐士的出现,大都是失宠、受排挤的结果。修辞方面,妙用拟人、比喻、象征、想象、暗示、双关等法。语不雕琢,质朴煽情,感性为主,“句句如画,字字似诗”,言简意深,比如“阳光倾洒,照见你的深情”(春为阳,伴以阳光,则阳气更盛),“鱼儿不时地露出水面调皮”(若风声鹤唳,只能躲藏)。词类运用讲究,例如动词摇曳、凝眸、倾洒、绽放、凋零、藏、露、沐等,名词心帘、韶华、呢喃(兼作形容词),形容词娇羞、浪漫,副词轻轻、悄悄、莞尔,都美不胜收。结构严谨连贯,内容浑然一体,每段都有接地气的引言。
作者与樱花有约,等于读者与作者有约。乐见火凤凰写出樱花系列诗文,为这源于中华、开遍世界的奇花,添加知性色彩与诱人经历,并展示作者的志洁行芳。

成喜良赏析:
起舞弄青影,何似在人间
一一读<雪儿>之(…樱花赋)赏<火凤凰>之(樱花记)
中国宝鸡/成喜良
(雪儿)赋樱花,
仙心,仙情,仙境染。
辞藻华美诗蕴焕然。
结构俨然,谨严与奔放共峥。
旖旎风光无限一一在春天…
在落英缤纷中怅问:
"浮生一梦,为欢几何"?
"明月照而赏漪澜,
清风生而听夜籁"。
不思量,自难忘,
解东坡之豪壮,会元亮之清峻。
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樱花启迪,感知于其中也。
寻三味:
寄灵山水,
悟道于天地之会,
超然物外,仍入世之修行之真谛。
感慧而顿悟,妙极也哉:<樱花赋>!
(樱花记)者,生命意义之所寄也。
漫漫人生路,何处是归途?
奋斗在毕生之旅程,
若四月桃花水涨渡口,
彼岸无尽头…
疲惫在轮回中萌生,倦怠似乎伴随之产生,
处于困惑之中谁也会顿踣倾身。
然而,
樱花在两岸竞灿而烈焰莹莹,
鸟语呢喃激动于含情,
鱼儿水中寻寻觅觅…巡游览景,
小草吐绿而亢奋…
问苍茫大地,谁不疲倦?谁不忧伤?
毅韧为倦怠庆方生,
欢乐亦为忧伤而升腾!
顿悟方是诗的灵魂!
哲理诗味淡雅的<樱花记>,却也寄托豪情。
涅槃之为禅境之重生。
<樱花赋>与<樱花记>因果互谓,表里互动…
乃为凤凰浴火之衷!
<赋>与<记〉入世慨问?
超然物外,毅乐为入世炼晔之谓也…
"起舞弄青影,何似在人间!"
樱花竟崭,意洞芳生!
2022一4一29,于渭水之滨。
成喜良简介: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人,中学教师,从教30余年,一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履行职责,教学成绩突出,曾多次被评为市,县教学能手,模范教师,曾加参国家863计划,教育部颁课题,《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实验,成绩突出,2003年被授予国家课题实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他学养深厚,论文载之省市刊物,多次担任县市青年教师的导师,大奖赛评委,任中学语文教研究组组长20余年,多次受到市县表彰。
曾经受聘大专院校任教。颇受师生敬爱。
多年来,在诗文写作方面,多有求索躬践,颇有心得。他的新体格律被评论届称之为"成体诗"。他发现新人老笔,眼光独具,并为之书写文艺评论文章。坚持四个自信的挚念,获誉媒体文坛,甘为人梯,对繁荣大众写作,亦有所为。
作者简介:朱丽慧 女 汉族 出生于辽宁省 网名 火凤凰,现旅居国外工作。海外头条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常务主席、风雅诵经典国际副主席、日本华文女作家协会会员;纽约文联网刊主编,东渡诗社总编、北美翰苑社长、国际桃源诗歌联盟文化传媒海外集团总裁;香港紫荆诗刊主编、NZ國學詩詞藝術協會荣誉总编、《中华女诗人》副主编、河间诗人杂志社《中国诗歌黄金台》微信周刊海外编辑等职务。部分作品曾在《人民日报》《美国经济导报》《中文导报》《香港诗人》报等多种期刊上刊登,代表作品《纸上故乡》。
王中明,筆名鍾鳴,口腔頜面外科碩士。業餘愛好文學、藝術、收藏等。詩作曾入選“首届紐約法拉盛詩歌節”專輯。評論《人類詩歌的百科全書》在法國新廣論壇網站發表。詩作《贈兄弟》被荷蘭總社//海外頭條刊登。

纽约文联网刊社长兼总编冬雪(美国)
纽约文联网刊执行总编火凤凰(海外)
纽约文联网刊主编 火 凤 凰 (海外)
纽约文联网刊副主编东方羽薇(美国)
纽约文联网刊副主编Ashley陈(纽约)
纽约文联网刊副社长 思 乡 (美国)
纽约文联网刊顾问 丛 守 武 (中国)
纽约文联网刊“终身誉顾问”诗者永诗
纽约文联网刊顾问“David Ho(美国)”
纽约文联网刊编辑 王中明 (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