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
作者 李旭光

李旭光书法作品

李旭光书法作品

李旭光书法作品
古人对于读书的论述,几于备矣!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就是古今成就事业者,都渴求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之紧迫感,都有酷爱读书的习惯,不惜作书虫,“生死文字间”(韩愈《杂诗》)。因为书籍所代表和传承的是知识。只有知识储备达到临界当量,才有可能成就创新、创造、创业。所以,就总体而言,必须少壮苦读,穷究专门知识,使之形成专业积累,走在同业前沿;职业生涯,更新知识结构,使之与事业耦合,与潮流俱新;桑榆向晚,漫步夕阳,秉烛夜游,以知识追隨社会进步,成就平生所爱。但社会生活中,既存在“有字书”,又存在“无字书”。重要的是学以致用,两“书”兼读,注重以知识指导实践,并在社会实践中领悟前人所没有发现、概括,却蕴藏在现实生活中的新知识。
《孟子.尽心上》就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苏轼《嘲子由》也说“推几尽埃简,攻之如蠹虫。谁知圣人意,不尽书籍中…。”陆游亦感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夜读书示子聿》八首之一)。诚如毛主席反对本本主义,陈云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三中全会后所概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著名论断所表达的一样。社会生活就如同长青树与不息的江河,任何拘泥于书本和前人的思维方式,都无异于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愚不可及,而又害人、害己、误事…。
读书,实践,创新,思考,代表的是民族与时代进取精神和智慧。当下神州城市,智能手机几乎人人不可须臾离开,设若其中的主流,将手机的一部分功能结构,更多地用于学习、创新、创业,在民族间发展竞争中,不知会为民族振兴增加多少筹码。(2022.4.20旭光于穗)
李旭光简介
祖籍山东,吉林松原人,军人出身,退休前曾供职于乡、县、市(地)、省党政机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民族史学会辽金契丹女真史分会理事,中国楹联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
散文《秋来查干湖》,收入2011年《中国散文精选》、刊于《光明日报》、《作家》、《大家散文》、《诗选刊》、《散文选刊》、《语文主题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等书报刊,被《学优网》、《第一文库网》等语文学习网站眷顾;《查干淖尔之冬》发表于《大家散文》、《人民日报》,收入《人民日报》散文精选《风在诉说的时候》;《中华典籍引领我的生活》,获《光明日报》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有奖征文优秀奖;《百余年来洮霍两河注入查干湖以及松嫩两江与查干湖沟通的文献与图舆》,在全国辽金史年会宣读,刊于《东北史地》,收入《辽金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三石·九石》等几十篇札记、随笔、诗歌,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人民文学》、《美文》等报刊发表。
楷书《金刚经》入选首届华珍阁杯全国书法大赛;楷书《盂方·盂圆》获建国七十年“翰墨云桥杯”全国书画邀请赛优秀奖。
《踏青集》、《方舟·方舟》、《查干湖畔的辽地春捺钵》等文集在作家出版社、吉林出版社出版。(2019·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