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杨子,河南新县人,大专学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通教育,知谱学,懂日理,晓礼仪,擅长氏源姓始探究,喜录民间奇闻轶事,代表性作品有《杨氏宗谱》,重建的“杨公祠”,命名的“斋醮堂”,撰写的杨氏始祖夫妇碑文和公祠版面图文,出版发行的校本教材《村落文化》等。

砍田坎子砍掉了舌头
杨子
昨天下午,我们一行三人,正在桃园农庄研讨土地开发问题时,一农夫高声呼救:“余翅的舌头砍断了......余翅的舌头砍掉了......”
我们顺声赶去,看到一位头戴草帽,身穿的确良蓝长褂,挽着黑裤筒的甲子老农,双手捂着流血的嘴巴,仰面侧卧在田坎上。
我们准备去施救,呼喊的农夫又急促地大喊:“不能去!不能去!趴下!快趴下!有蜂子!有蜂子!”
我们被怔住了。
这个呼救农夫叫王想,汪店乌基洼人,同好友余翅一起在蚂湾砍稻田坎的杂草。
王想的稻田在余翅田的上边,王想砍田埂草,余翅砍田坎草。两人一上一下,平行向前。
他俩边砍边聊,王想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进入高潮时,余翅大声喊叫:“蜂子......”
王想看时,一群黄蜂绕余翅的头顶嗡嗡盘旋。
余翅一手护着头顶,一手在脸前舞动着镰刀。黄蜂扑面蜇鼻,余翅惊恐嚎叫,张口吐舌却被自己手里舞动的镰刀割断了右舌尖。
我说:“五黄六月,蜂子孵雏护巢,凶狠无比,咋不预防?”
余翅不能言语,用手比划着王想。
王想说:“我们一边砍田坎草一边聊天,闲聊中,我讲了一个故事,他入了谜。”
随同的友人问:“什么故事能使人入谜呢?”
王想不好意思的说:“闹洞房的事。”
原来,王想讲的是两家结婚之夜互闹洞房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为邻居的一对堂兄弟,一个叫陈增,一个叫陈胜。
陈增比陈胜早一个月结婚,陈增结婚在前,陈胜结婚在后。
陈增与陈胜的住房是一墙相隔。墙是土坯砌成的,不隔音。
陈增结婚的当夜,陈胜全神贯注地偷听陈增洞房。
次日,生产队集体劳作,陈胜讲述陈增新婚之欢的精彩之处:“上上点,下下点,就是这场,就是这场......红红的......”
陈增的妻子听后,羞得无地自容。夫妇二人商量,伺机报复。
报复的日子真的来了。
陈增结婚的次月陈胜就要结婚。陈胜的洞房也安在陈增洞房的隔壁。
陈增提前悄悄地把陈胜床头墙的土坯摇动一块,备作报复专用。
陈胜大婚,人们戏闹到子夜,客散夜静,陈增悄无声息地把土坯抽下来,随后拿来葵杆,叫妻子倒上煤油,用油灯点着。
陈胜夫妇亲热,正入高潮之时,突然见一火球从墙洞里扑面涌来,顿时大叫:“火!”
二人赤条滚落床下。
陈增哈哈大笑,陈增妻子说:“好样的,你为我报仇了!今晚补你一课!”
陈胜夫妇,面对着燃烧的蚊帐,哭笑不得。
陈增与陈胜互闹洞房的故事传播已久,该故事产生很多新故事,一个接一个的衍生,一个比一个神奇,每个故事都能使人心旷神怡,余翅砍田坎子把舌头砍掉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故事背景里产生的。
2017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