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聊金生水
作者:李志亮 主播:文嘉
在手机上看到一则小视频,视频中的朋友说:“怎么不见有人质疑金生水这个说法呢?说木生火还可以理解……还有为什么说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呢?”,我不知道这位朋友是故意这样说呢,还是真不知道,间或还是其他原因。这里姑且不谈目的和原因,就视频中的问题探讨一下。
时下智能手机的使用,使得我们获得知识更加方便,于是我在百度上搜了一下“金生水”,答案令我吃惊,因为上面的词条讲的都很牵强,比如金属上的凝露说;比如金是山石、山岩,有金属的地方常有水;金对水的促进作用等等,这并不能让人信服。我很佩服视频中的朋友,他提出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问题。
记得很早以前我对一首诗产生过疑问,这首诗人尽皆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一句“白日依山尽”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人们常说最美不过夕阳红,日头西坠应是红霞满天,为什么是“白日”呢?后来我学习中医,读《黄帝内经》才让我明白其中原委。《黄帝内经》中讲:“西方庚辛金,在色为白,在体为肺,在季为秋”,人们常说“东青龙、西白虎”应该是一脉相承,如此便不难理解“白日依山尽”了,西边的日头就是白日。

再说“金生水”,要想明白金生水,须先明白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源于《易经》,相对完善于《黄帝内经》。五行学说隶属于哲学范畴,五行所指的木、火、土、金、水并非全是自然界中的木、火、土、金、水,而是赋予了特定含义,是为了更好的解释自然现象而形成的一套相对完善的朴素辨证体系。这里不做专业讨论,只做简要说明。《黄帝内经》载,东方甲乙木,在色为青,在体为肝,在季为春;南方丙丁火,在色为赤,在体为心,在季为夏;西方庚辛金,在体为肺,在季为秋;北方壬癸水,在色为黑,在体为肾,在季为冬;中央戊己土,在体为脾胃,在色为黄,在季为长夏;当然五行不光指这些内容,比如木曰曲直;火曰炎上;金曰从革;水曰润下;土爰稼穑等等,为什么古人会形成这么一套学说呢?古人一定是通过观察自然界而得到启发,还从金生水说起,中国文化源自中原,即黄河流域。站在中原大地西望昆仑山脉,一定是白雪皑皑,雪化即是水。古人把钱称为什么,黄白之物,金子银子,所以又有“土生金”之说,如前所言,中央戊己土,在色为黄,如此串联下来便会恍然而悟,怪不得民间有“水是财”的说法。再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不是挺有意思的,草木得水而生,草木因火而化为土,土里刨金,金能生水。只要细心思考,你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一定是源头活水。

站在源头活水的角度,再看“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道法自然,那么何为“自然”,自是指自己,这里的己是指万物皆有己;然是指状态。自然就是自己本来样子的意思,是指不为外力及人为干涉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万物本来如此”。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还包含着“不强迫和不勉强”的意思。如此便不难理解“道”就是指自然规律。再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但总也不得考。至于老子当年是如何产生这样的思想,更是无法可考。后世的解释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我想谈一下我的遇见,九七年五月我和家属登泰山看日出,当东方海天一线亮起的时候,那分明是天地不分,不就是一吗,少顷,红日升起,天地一分为二,随后有黑点在天与地之间出现,再看看周围人、山、石、树……等等皆入眼帘。这只是我的所见,记录下来仅供参考。
当然了古人的东西不一定都正确,提出质疑,开拓思路,以便于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这才是本文的最大所愿。
作者简介:李志亮,字伯明。邢台市任泽区邢湾镇人,任泽区诗词协会常务理事,执业医师,著有诗集《堤岸闲行》。
主播简介:文嘉,朗诵爱好者,朗诵作品席慕容的《点着灯的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曾经的羊倌儿,军官,税官。朗诵定位:传承优秀文化,激发向上力量,赞颂幸福生活,芬芳美丽世界。在《乡读》《清风诗歌网》等多家公众平台发布朗诵作品数千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