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春梅
五一劳动节这天我去做全民核酸检测,回来的路上看到了一位正在冷风中埋头干活的老头,原来是有时在我们兴隆镇(农行北侧)陈有牙所修牙的侯忠森老人,正在那附近的人行道上给人磨刀。

侯忠森老人今年已经70岁了,家住镇西北面的新发屯。他个子不高,戴着眼镜,扎着条大围裙、穿着蓝色护膝的一次性鞋套。这两天特别冷,他穿着蓝色的牛仔棉服戴着帽子。常年的风吹日晒给他削瘦的脸着了一层黝黑。他精神矍铄,身体瘦弱,已经做磨刀生意20多年了,双手已经磨得像枯树皮似的,还带着裂口。这些年来无论严寒酷暑常年如一日,他都坚持早上不到5点就起来,开着他的电动三轮车,带着水和工具,每天6点前准时到达兴隆镇的早市,就开始一天的忙碌。早市散市后,他就到各个有约的固定的室外地点再接着磨刀。

我还是头一次看到他磨刀,在他的磨刀凳子下面已经有六七把客户拿来的菜刀了。有的刀非常脏,挂满了厚厚的顽垢污渍,还带着些菜叶。只见他拿起一把刀先用抹布擦掉菜叶,看是否需要重新开印,如果没开印的话,就需先用电磨石操作,两面来回反复的打磨,火花随之四射飞溅,可他却全然不顾,依旧全神贯注的磨着,时不时还沾些水,等两面开出足够宽的印儿以后,再把刀刃朝上目不转睛的细看刃的锋利程度,达到标准了才开始一手攥住刀把,一手手指使劲按住刀身,用稍粗的磨石来回磨,然后再换细磨石以同样斜角的方式,极用力的无数遍的精磨,最后再用棕红色的杠儿刀板磨数遍,直到磨出来的刀像镜面一样,才算成功了。宝剑锋从磨砺出,经过无数次的磨砺,刀刃才能达到锋利无比的完美效果,而每磨一次他的腰和上臂都要不停的用力运动着。他说不同的刀磨法各有不同,这些年来他走遍了周边数十里地,磨的各种刀具不计其数。

那年儿子结婚后,他把家里的50多亩地给儿子种植。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半辈子勤垦的侯大爷是个闲不住的人,为了生活的更好,他就琢磨自悟出磨刀这门手艺,开始新的谋生方式。忙时老人家最多每天能磨30多把刀,磨一把刀只收三、四块钱,常常是拖着疲惫的身躯顶着星星回家。有时干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特别是手腕疼得一宿都歇不过来,可第二天他依然坚强的继续挺着干活,大伙都夸他老骥伏枥那可真能干!跟前邻居都知道他磨刀手艺好,有时就会求他。他都热心细致相助,而且每次都不要钱。
因为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他磨出的刀锋利无比、特别省力好用,所以找他的人非常多,经常是忙的不亦乐乎,生意非常不错。靠这一技之长虽然辛苦些,但他们老两口生活的很滋润,可以衣食无忧、吃香的喝辣的,尽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也不用儿女们担心他们的经济问题啦。


劳动不但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同时也造福着大家,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最伟大和光荣。
原创作者简介:王春梅,笔名傲雪凌寒,70后,黑龙江省巴彦县人,就职于中粮贸易所属粮库。为灵魂讴歌,让文字炫舞!爱好文学、运动、唱歌、摄影、旅游。哈市作家协会会员、哈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官网会员。创作的新诗、古诗、散文、童谣、三字经、报告文学、小说多次在县、省、国家级报纸、书刊、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国家级网官上发表,并多次获奖。

🍅🍅本平台编辑制作王春梅,如有要在本台编辑、设计、制作发布美文、广告宣传等链接的,可与之微信联系。王春梅将有偿为您撰稿设计或制作 微信: xxzj51314 请您非诚勿扰。